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农民的儿子和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终身保持着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日常杂费开支表中有关修理物品的记载随处可见。如1963年11月24日,修小锅换底1个,用去1.01元;1964年5月,毛泽东的皮凉鞋换底,用去手工费2元;毛泽东有一只瑞士产欧米茄手表,此表是1945年8月重庆国共谈判时郭沫若送给他的,此后毛泽东便一直将其戴到临终,其间手表坏了多次,便派人去钟表店修理,前后用去了几十元修理费。 1962年以前,毛泽东一家没有订制收支报表。这年春天,毛泽东对某些身边工作人员趁随他外出活动时无偿索要地方财物,买东西走后门不给钱、少给…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堂弟毛万才的一段轶事解放初期,毛泽东的堂弟毛万才在东北工作。这位平日勤勤恳恳、老老实实的干部,在“三反五反”中却被打成“老虎”。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缘由仅仅是毛万才“阔”了起来,他买了一件狐皮大衣、一床毛毯,手腕上还戴起了手表。毛万才的同事说:“毛万才收入不高,爱人又没工作,全家人的生活都靠他那点微薄收入来维持,不知他哪里来的钱摆阔。”于是,大祸在毛万才的头上降临了。他被抄了家,人  相似文献   

3.
观点荟萃     
《大连干部学刊》2014,(1):59-60
正毛泽东工作方法的特点高度的战略思维能力。毛泽东一向要求:"拿战略方针去指导战役战术方针,把今天联结到明天,把小的联结到大的,把局部联结到全体,反对走一步看一步。"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毛泽东把这个问题也始终放在领导工作的突出地位。他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毛泽东同志从来不是空谈家。对关系全局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曾启强 《传承》2003,(3):38
开国领袖毛泽东终生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习惯。“一支钢笔不舍得丢掉,一块手表不舍得换新的,一双袜子补了又补,一件睡衣打了73个补丁”,在饮食上长期坚持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毫无半点奢侈浪费之气。百姓的饮食习性毛泽东历来对饮食要求不高,也不讲究,以“吃饱为原则”。他年轻时,故意吃冷饭、剩饭、馊饭,磨炼自己的肠胃,以适应艰苦斗争的环境。建国后,他日理万机,工作起来经常是废寝忘食。可是他饿起来却狼吞虎咽,说自己是“农民生活习惯”。他不大吃鸡和鸡蛋,却喜欢喝鸡汤。他爱吃酱肘子、腊肉和霉豆腐。因此,炊事员每年都要腌制一些。他在…  相似文献   

5.
《春秋》2007,(5)
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的梁漱溟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然而他的大名为世人所熟知,却不完全在于他学术上的成就,而是因为上世纪他同毛泽东之间有着一段非同寻常的交往。  相似文献   

6.
不打不相识     
毛泽东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与党外人士广交朋友,情谊深厚,与傅作义的交往算是一段统战佳话.在战场上,他二人斗智斗勇过,毛泽东曾唱出空城计,"吓退"号称"华北王"傅作义的数万大兵.后来傅作义起义,北平以"不流血"的方式得以和平解放.毛泽东接见傅作义时说:"我们是姑舅亲戚,难舍难分".建国后,傅作义作为党外人士担任了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部长,成为民主人士与共产党合作的典范,两个人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的一个特点是牺牲个人、维护组织,这个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尼克松对他有一段评价。尼克松20世纪70年代初访问中国,与毛泽东、周恩来有过多次接触。尼克松说:"毛泽东是一团烈火,周恩来是一个控制火势的人。"周恩来在我们党内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的实质就是"高度聚焦"。我在这儿给大家举一个例子。长征之初,博古是中共中央负总责的人,长征之前毛泽东给博古写了一封信,他  相似文献   

8.
万建强 《传承》2007,(12):26-29
一代伟人邓小平与江西这块红土地,有着一种特殊的缘分。他一生经历过三次政治磨难,其中两次都和江西有关。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他在江西苏区时因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和主张,被"左"倾错误领导者打成"江西罗明路线的主要代表"、"毛派"的头子,受到了撤销职务和党内"最后严重警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建党学说的科学体系张中(一)飞跃发展着的实践经验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学说科学体系依赖和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在这块土壤之中生长和发展着具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党的建设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我们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民主革命和社...  相似文献   

10.
<正>1945年,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决斗争,民主党派的配合、支持和人民反内战的呼声日益高涨,再加上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蒋介石便大耍反革命两手,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玩弄"和平"阴谋。蒋介石分别于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共定大计"。其诡计昭然若揭:如果毛泽东不接受邀请,就可以宣布中国共产党拒绝谈判,应负内战之责;倘若毛泽东接受邀请,就可以通过谈判,骗取中国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相似文献   

11.
《当代广西》2014,(5):58-58
正近段时间,"家风"成了热门的公众话题,引发人们的追寻与热议。中国家庭留下了无数家风故事,将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伟人家风"毛家的人不经商、不赚钱。从我母亲到我这一代,都是靠工资生活。"毛泽东之孙毛新宇曾这样说道,"低调做人、清廉是毛家的家风。"毛泽东十分关爱子女,但也严格要求,从不为子女谋职位,搞特权。新中国成立初期,毛岸英被安排到政务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0,(4):62-63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而一辆名牌自行车则代表着一种"奢侈"的代步方式。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永久自行车更是曾经的"四大件"(永久牌自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与黄炎培先生1945年在延安关于共产党人能否跳出"周期率"的一段谈话,是一个早就为人耳熟能详的话题,在研究党的廉政建设课题中,就"周期率"  相似文献   

14.
2006年8月初,党史学家向社会公开了史学界确认的一个事实:长征开始前,党内有"左"倾错误的领导人是不打算让毛泽东参加长征的。党史学家的认定源自伍修权撰写的《我的历程》所披露的一段史实。伍修权说,当时自己是苏联军  相似文献   

15.
梁政原 《传承》2009,(3):28-29
罗瑞卿生性耿直,遇事不拐弯,迎难而上,他以生命护卫着毛泽东的安全,耗尽毕生精力为国家尽忠。罗瑞卿身高一米八二,身姿挺拔,一群人中鹤立鸡群,毛泽东曾经戏称之"罗长子"!1931年5月,在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的观音崖激战中,时任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政委的罗瑞卿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谱写回归序曲早在新中国诞生前,毛泽东就开始考虑香港问题。1946年12月9日,毛泽东在与哈默、罗德里克、陈依范等3名西方记者谈话时,就谈到了香港问题。哈默问道:在香港问题上中共的态度如何?毛泽东回答:我们现在不提出立即归还的要求,中国那么大,许多地方都没有管理好,先急于要这块小地方干吗?将来可按协商办法解决。  相似文献   

17.
甲乙无疑是一位对大地有着深刻悲悯情怀的作家。与别的作家不同,他对大地的关注最早便是从一个真的叫"大地"的地方开始的。一位姓鲍的老人说:"早先大地这块地差点儿归他了!"实际的大地。人们在大地干活时,老鲍"先背着手缓缓地走到大地的最南端,一边走,一边像君王一样俯看着脚下的大地……"(《大地》)就在这块大地上,甲乙有着嬉鱼的笑声,也有着劳作的艰辛,更感受到了大地  相似文献   

18.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北朝民歌《敕勒歌》里对内蒙古草原无限风光的一段生动描述。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成长起一代又一代拥有草原精神的开拓者,他们用自己的深情浇灌这片他们所热爱的土地。赤峰市红山区保安服务公司总经理曹洪德,就是这其中的一位。红山区是赤峰市的中心城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与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推广的“枫桥经验”诞生40周年。阳春3月,我们踏上了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这块土地,去看看这里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所发生的变迁……与时俱进看枫桥走进枫桥这个千年古镇,横亘延绵的会稽山脉依然环抱着  相似文献   

20.
学术卡片     
学生中出现"寻找毛泽东"的现象最近一个时期,大中学生中出现了"寻找毛泽东"的现象.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一些:(一)学生们想重新寻找精神支柱.他们经过反思开始从追求空洞的民主自由转向研究中国的实际,而毛泽东则被他们认为是土生土长的最了解中国国情的人.(二)许多学生想从"人"的角度重新理解和认识毛泽东.他们觉得毛泽东不是"神"而是位伟人.他们很喜欢阅读研究反映毛泽东日常生活的书籍.但是他们中大多数仍是从"人性论"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毛泽东的.(三)部分学生带着"否定"的心态"寻找毛泽东",将动乱与过去的历史现象进行类比,想从中找到自己不正确思想或言行的理论依据.(四)一些学生以某种消极的"怀旧心态"去"寻找毛泽东".有的学生前一段时间自己的爱国热情受挫,对现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