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玄奘在翻译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与鸠摩罗什、真谛、不空四位高僧,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这四人中,玄奘译书最多,译文最精,是有史以来翻译家中的第一人.玄奘在翻译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除了他个人的资质、勤奋和敬业精神外,还有统治者的支持、译场职司和门徒的努力等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杨雄琨 《长白学刊》2008,(2):123-125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翻译家。他在翻译方面的成就,可以概括为:大声疾呼,倡导翻译;译介政治小说第一人;提出"翻译强国"的著名论点;确立译书"当首立三义;"主张由日文转译西文;通过译介倡导"小说界革命;对佛经的翻译与研究;阐述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之影响。因此,他不愧是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倡导者和先驱者。  相似文献   

3.
赵畅 《观察与思考》2009,(24):56-57
11月23日,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病逝,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那就是《红楼梦》英语全本翻译的时代。杨宪益最伟大的翻译成就是和夫人戴乃迭合译《红楼梦》120回,他们还翻译了屈原的《离骚》,并且是屈原作品英文翻译的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对鲁迅作品的海外推介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他们翻译了鲁迅的《野草》、  相似文献   

4.
冰心翻译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龙  赵刚 《理论月刊》2010,(2):125-127
冰心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作家、学者兼翻译家。然而,她作为一位文学家的光辉似乎盖过了她在翻译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她逝世10周年之际,笔者认为有必要重读她翻译过的经典著作。在她不朽的翻译作品和寥寥无几的几篇论述翻译的文章中,进一步挖掘她的翻译思想精髓并加以现代诠释。这样.一则可以充分发挥我国传统译论对我国当今翻译学理论建构的推动作用,二则可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让我们对她进行一个更好的、更加全面的审视。  相似文献   

5.
外国人译“积毁销骨”的笑话据说外国人翻译中国文字,最怕遇着成语。成语9有短短的四个字,却包含着相当复杂的故事,外国人耳10个单词来翻译出不见得能说透,还常有曲解的事性现。以成语“积毁销骨”为例,此语的原意是说毁谤大多,将使人无以自存。法国一名翻译家将...  相似文献   

6.
陈诚献在我国医学、科技出版界早负有名气,是公认的外科专家和翻译家,其大名已载入《中国科技翻译家辞典》。陈老退休前,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任高级医学编译,编审、翻译出版了几十部(册)有价值的医学著作,撰写的论文不计其数。1975年他退休至今从来没闲着,只  相似文献   

7.
面孔     
许渊冲当地时间8月2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20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文学翻译家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国际翻译家联盟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对此,93岁高龄的许渊冲认为,这不仅仅是对其个人翻译工作的认可,也表明中国文学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严复诞辰150周年。严复,近代著名的思想家、翻译家。他在阅读、引进、宣传西方著作的过程中,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尤其是经过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之后,逐步形成自己思维的内涵和特征。中国近现代学术肇始于严复翻译西方的学术名著,19世纪末,他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学说,使中国学术界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唐僧取经线     
唐僧取经线伊达唐僧是唐代(618-907年)著名佛教僧人玄奘(602-664年)的俗称,本姓陈,名,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著名翻译家和旅行家。627年(唐贞观元年),玄奘从唐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前往天竺(今印度...  相似文献   

10.
唐佳 《人民论坛》2010,(4):172-173
因明学作为人类思维水平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在被玄奘引入汉地后发展成为汉传因明学。但这门学科却由于受到汉语翻译以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制约,未能融入中国文化并产生深远影响,而是在玄奘时代繁荣几十年后便沉寂衰微直至近代。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凸显了译者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著名中国女翻译家朱虹对中国女性文学和翻译有着杰出的贡献,值得特别关注。她在翻译中的主体性意识主要表现在她对翻译的理解和对译作的选择上,而在翻译实践中她采用了“创造性叛逆”来发挥其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严复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当时“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历史进程,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试图通过严复选译的《天演论》来探析其文化倾向、文化态度与目的、文化创造力以及《天演论》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那是去年10月,虽然事隔几个月了,但我还是对两岸翻译家的首次聚会难以忘怀。由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珠海市翻译工作者协会协办的“海峡两岸外国文学翻译研讨会”,在美丽的珠海白藤湖国际金融度假村举行。来自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近70位专家、学者、翻译家共聚一堂,就两岸外国文学翻译状况、文学翻译理论、翻译经验和前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社科院外文所所长吴元迈在开幕词中说,海峡两岸就翻译外国文学交流经验和探讨问题,这  相似文献   

14.
纪念严复《天演论》刊行一百周年沈苏儒著《论信、达、雅》即将出版中国近代层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夏(1854-1921)是向中国系统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第一人,对中国近代文化界产生了极为广泛深远的影响。他在第一部译作《天演论》的《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  相似文献   

15.
徐小雁 《前沿》2012,(8):123-124
我国翻译理论研究源远流长,近20年来,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翻译理论建设和建立中国翻译理论体系成为翻译界的热门话题。本文在简要回顾中国译学理论建设的发展过程和分析我国目前译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未来的译学理论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德里达对传统翻译理论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是解构主义的主要倡导者,他创造了"解构主义"这个术语。他以"延异"和"踪迹"为切入点对传统的翻译思想进行了解构,重新阐释了传统翻译理论中诸如翻译对等、原作与译作的关系以及可译性等核心问题,对翻译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德里达看来,翻译应尽量达到"一个词对一个词"的等量,原作与译作呈互补共生的"契约"关系,而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又受制于词的"经济法则",这些深邃的思想对我们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夏天 《理论月刊》2012,(3):71-74
翻译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翻译家研究,而翻译家研究的方法即论文构形有多种,本文以翻译家冰心的研究为例,梳理翻译家研究的几种类型,提出翻译家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建议:翻译家研究应当选择恰当的研究角度,合理利用翻译理论和其他学科理论支持,并树立明确的目标:借助历史学研究的方法为翻译家翻译活动真实全面地再现添上必要的一笔,通过理论分析加深人们对翻译家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最终发现历史发展中人性共通的价值和个性彰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李霁野先生还健在,他今年就115岁了。很多人听闻过李霁野先生的名字,对他的生平事迹却知之不详。李霁野先生1904年生于安徽省霍邱县,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教育家。1924年李霁野先生的第一部翻译作品、俄国著名作家安德列夫的《往星中》,由鲁迅创办的未名社出版,由此结识了鲁迅先生,成为未名社成员,一直追随鲁迅从事进步文学的翻译、创作和出版。  相似文献   

19.
方兴未艾的出国留学潮邓树林中国人提到留学,很自然就会想到唐朝高僧玄奘(公元602-664年)。他西游天竺,苦学佛学17年。回国后,他致力于翻译佛学经典,遂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近代意义的出国留学,发端于上世纪下半叶。近代史家称之为第一次留学潮。此...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季羡林在《中国翻译词典》序言中说:“有一个‘最’却被人们完全忽略了,这就是翻译。无论是从历史的长短来看,还是从翻译作品的数量来看,以及从翻译所产生的影响来看,中国都是世界之最。”就在这取得“世界之最”的中国翻译界,有一个翻译家成就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