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离不开国民法律素养的普遍提高.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农民法律知识比较匮乏,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究其原因,这与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和我国法制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都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刘淑满 《人民论坛》2011,(12):108-109
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和提高是农村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儒家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以及法治不完善的制约是造成农民法律意识较低的原因。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提供经济基础;进一步完善农村方面的立法,加强执法,深化农村司法改革,不断加强农村普法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民法律意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和提高是农村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儒家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以及法治不完善的制约是造成农民法律意识较低的原因。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提供经济基础;进一步完善农村方面的立法,加强执法,深化农村司法改革,不断加强农村普法工作。  相似文献   

4.
认为当代农民法律意识现状是以淡漠为特征的判断是不准确的和不合理的,这种研究没有触及问题实质。农民法律意识淡漠表象的背后是农民通过法律的利益诉求不足,以及农民可用社会规范的多元性。农民对法律的淡漠态度,有其现实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经历了漫长封建社会的国家,封建社会的思想残余在农村长期积淀,城乡分割的二元治理体制形成了现实枷锁,使农民的思想意识与城市居民的思想意识发展不同步,产生了思维方式与观念认同上的错位,这种差异明显反映在对法律意识的认知上,突出表现办礼教至上、义务为本位、人治为保障的特征,其结果是与现代法治精神相矛盾.我们要通过对农民有关法律意识误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增强新时期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辜晓丹 《人民论坛》2010,(5):202-203
农村偏远地区长期以来都是国家政治和法律的"边缘区域",农民主要依靠熟人伦理调控社会关系,法律意识以"淡薄"为基本特征。作为典型的乡土社会,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是影响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卢燕 《人民论坛》2013,(11):117-119
农民法律意识是我国法律意识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和区域环境的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法律知识量少、法律信息获取途径单一,法律意识整体呈现表层、模糊的状态.因此,结合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区域特征和农民群体的现实需求,探索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建议和对策是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环境、高校管理模式、法律教育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整体状况不尽人意。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除了改革法律课程教学之外,还应加强大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大学生法律实践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当前,恐怖主义事件日益升级,恐怖主义问题已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首要问题。深刻认识恐怖主义的特点,并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等知识分析其成因,特别是研究贫穷与恐怖主义的关系,对防止恐怖主义在中东地区以及全世界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鄢斌 《理论月刊》2004,(3):159-164
在以城市和工业为重心的制度模式下,农村社会的治理模式也一直被我们假定为现代化的一个因变量,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被捆绑在一起,法制现代化也被当作一个整体的概念为我们的理论和实践潜意识所认可,在主流舆论为我国公众法律意识的高涨而兴奋的时候,湖北农村的村民法律意识调查却反映出一个与现代传媒的狂欢并不合拍的结论,农村的制度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政府推进就可以制造出来的。现代化大潮下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制度层面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进程。这提醒我们,法制现代化有必要采取一种城市和农村双向推进的路径而非现在所推行的整体一元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 ,“丁戊奇荒”的灾情之重、灾况之惨、民生之困举世罕见 ,但耐人寻味的是如此巨灾之后并没有引发大的社会动乱 ,衍生出相应的农民运动。究其原因 ,主要同当时人口问题、农民民族意识的萌发、士绅作用、吏治变化以及农民固有的天命观等有密切的联系 ,即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顾建红 《前沿》2010,(1):159-162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群体性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而每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又都有着自身的不同成因。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目前群体性事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从社会利益失衡、社会不公平、心理上的相对剥夺感和失衡感、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日益增强与民主诉求渠道缺失、社会控制机制弱化、直接诱发因素等六个方面对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以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广大农民普遍存在的轻讼意识,干扰了他们自身权利的维护,延缓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妨碍了农村现代明生活秩序的构筑,制约了农村法制现代化的推进。广大农民轻讼意识的成因有:传统历史化的影响,农村“乡土社会”状况的制约,农村经济滞后状况的制约,司法诉讼内在弊端的影响。增强农民诉讼意识的对策有:加强诉讼法律的宣传教育,强化农民的权利意识,端正人民调解工作目的,推进司法审判改革和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11,(11):40-40
侯瑞雪在《河北法学》2011年第6期撰文认为,公民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心理基础,网络暴力和侵权的最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网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缺乏。要认清网络暴力的本质并有效预防和治理网络暴力问题,必须厘清网络暴力与公民法律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刘大伟  钱鑫 《前沿》2013,(9):115-117
通过对重庆市10个区(县)900个农民的素质进行实证调查,发现农民整体上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在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大力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等6条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农民的素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民犯罪的现状、原因与对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我国农民犯罪中,进城农民犯罪情况日趋严重,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猖獗并向经济领域渗透。农民犯罪既有农村传统道德崩溃,农民文化素质低,思想和道德水平下降,个人欲望恶性膨胀等历史、主观的原因,也有农村社会环境、法制环境不良,农村政权功能衰退等客观原因。对此,应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政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强化管理,完善立法,发展经济等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主要在于大学生对法律的权利和义务规定的主动接受和意识性内化。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增强有效的自我保护,对我国的社会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金德  吴媛 《前沿》2012,(20):196-197
理工类高校因专业和教学体系设置原因,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上存在缺失,大学生虽然具备一些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但还需要增强法律意识,特别是作为在一线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而言,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9.
重视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平 《前沿》2005,(7):118-119
现代社会,大学生犯罪率逐渐升高,说明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十分淡薄。高等院校需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其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且对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低;同时提出了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渴望由此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这样对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和平发展将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自红 《创造》2002,(8):52-52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普法工作的开展,青年农民们有了一定的法律素质。但总体情况却不容乐观,近年来的青年农民的犯罪率逐渐上升,犯罪的手法也越来越令人发指,令人不可思议,其犯罪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农村女孩在外当“坐台”小姐甚至公开卖淫的人数也不少。当前应以中央的“严打”精神为指导,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力量遵循“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与“德制与法制相结合”的原则来造就一个个遵纪守法、大有作为的新一代青年农民。一、存在的问题说明(一)、一些人思想道德败坏,对犯罪的后果及危害性缺乏认识。部分农村男青年思想变态,总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