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老城有一座"广德桥",当地人也称之为"里桥"。这座桥横跨澄江的古桥,是澄迈古县治的交通咽喉。正德《琼台志》载:"里桥在县南门外,元建,明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知县余常重修。"这是一座结构坚牢、工艺精良  相似文献   

2.
桥梁是架空的道路,是山水的纽带。桥,先秦时多称梁,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释中说:"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由此可见,桥梁最初会意指的是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自古以来,桥梁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当人们面对江河溪涧时,可谓无桥"咫尺千里",有桥"天堑变通途"。我国桥梁建造技术有六七千年的悠久历史,政和的建桥历史,时间虽然没有那么长,但它以精湛的技艺、独具的魅力为世人所瞩目,在世界廊桥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都有"敬桥"的习俗。台江、雷山、三穗、黎平等地一直保留着这一民间传统,各民族对"桥"是十分尊重和敬仰的,大到长度几十米的水泥桥,小到类似桥状的板凳都普遍加以信仰,各地"敬桥"文化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反映了各民族群众"求子"、"育子"和修桥积福,祈求家族兴旺的心理。在祭桥过程中与"祭桥权"相关纠纷的出现,成为当地司法实践中一类新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杨似玉认字不多,算术不精;不会画设计图,也看不懂图纸。但他能用一根根木头拼接、建起一座座风雨桥和鼓楼,在一件件建筑杰作上留下思想与印迹。在百里侗乡,"有寨必有鼓楼,逢水必建风雨桥。"三江以风雨桥和鼓楼闻名。1924年建成的程阳风雨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桥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大小条木斜穿直套,皆以榫衔接,被列为世界四大名桥之一。杨似玉的扬名与程阳风雨桥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浙江素有"万桥之省"的说法。浙江水乡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漫步城内外,往往无路处便有石桥连接。一座座千姿百态的桥儿,构成一幅独特的自然风光。古老的石桥浙江看古桥,绍兴为最。"垂虹玉带门前事,万古名桥出越州。"在绍兴,"逢河搭桥"素有传统,桥成路通;又有"出门坐船,抬腿过桥"之说。据统计,绍兴有各色桥梁5000余座,石桥占七成以上。在山区小溪涧上,架一石板,即成一桥,简练到极致。而百多的石桥。则依势而造、从而使石桥成为独特的建筑艺术。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始建于唐代元和十年(815年)的古纤道桥。它是桥与路结合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9,(25)
正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城市改造,在州桥一带挖出一条暗河,同时也发现了青石砌成的桥体。这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开封人才知道这里曾经真的有一座桥。这是梅尧臣和范成大的州桥,也是胡辣汤和水煎包的州桥。提起州桥,每一个开封人都知道它。根据史料记载,州桥始建于唐代,那时候叫汴州桥,因为它横跨汴河而建。当时,开封城市内有  相似文献   

7.
姑苏桥韵     
<正>"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唐诗人杜荀鹤在《送人游吴》诗中简笔勾勒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姑苏景色。白居易也赞曰:"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足见当时姑苏的水城风貌。小时候在苏州,我就喜欢行走在小桥上。特别是那神奇的宝带桥,也不知在上面走过多少回,可桥下有多  相似文献   

8.
早在十年前,北京相继开通了南厢工程和三环路,新建了一批立交桥,新的桥名也应运而生。其中有的因园林而得名,如紫竹桥、陶然桥,名字起的颇具诗意;也有因故城而得名,如安贞桥桥址是元大都的安贞门、丽泽桥桥址是金中都的丽泽门,桥名能让市民体会到古都历史的厚重感;但也有把专用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7,(10)
银锭桥位于前海与后海的衔接处,为南北向单孔石拱桥。参加过上世纪50年代老银锭桥维修工程的原市政工程局桥梁专家孔庆普介绍,关于它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银锭桥的桥身很短,两边的八字翼墙很长,从高处俯视,就像一个倒置的元宝,所以被叫做"银锭桥";另一种说法是,翻修银锭桥时,发现桥下的柏木桩之间是用银锭锁固定的,故称为"银锭桥",这种说法相对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10.
天生桥     
《小康》2020,(4)
正听说重庆的武隆有一个"天生三桥"景区,便陡生兴趣,欣然前往,在其中,我们反道而行,从高处往低处参观,一路竟都没有看见桥……活了七十多岁,走过许多地方,说不上见多识广,却也见过、听说过不少事物。就拿桥来说吧,见过北京北海的玉带桥、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杭州西湖的断桥、古运河上横跨吴越两国的界桥……至于听说过的桥,那就更多了。不过,没有听说过"天生桥",当然更未见过了。  相似文献   

11.
到过海棠桥的人都会被它的美景深深吸引,古人为之动情用诗描绘":槎江古迹海棠桥,秦观风流历四朝。祝氏芳邻今在否,幸余明月桂香飘。"海棠花开的季节,我们也去感受这番美景,传承未了的海棠文化。海棠桥距离横县人民政府约千米远,走出政府大门,沿郁江大堤道路漫步,领略江风拂面的舒畅,穿过冠大荫浓古树,进入海棠公园,经假山草坪、古炮台、怀古亭……呈现眼帘的是静卧郁江边稻香溪入江口处的海棠桥。  相似文献   

12.
祁建 《北京观察》2008,(3):61-64
明清时期,北京建有众多的碧霞元君庙,其中最著名的五座庙号称"五顶"。大概在明代就已有"五顶"之说。《帝京景物略》卷三"弘仁桥"条载:京城的元君庙,"麦庄桥,曰西顶;草桥,曰中顶;东直门外,曰东顶;安定门外,曰北顶。盛则莫弘仁桥若,岂其地气耶!"其中乾隆年间之后,南顶之称由弘仁桥元君庙转移到大红门外元君庙。北京的"五顶"环列于京城,既是过去许多北京人寄托精神信仰之所,又是民俗活动之地,同时也是商品交易之处。因此,"五顶"在明清及近代北京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上去,并力促相关部门办理落实,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在重庆市酉阳自治县大溪镇,县、镇人大代表联名建议政府建设"状元桥"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状元桥"的建成投用,极大地方便了酉河两岸的群众,特别是上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正>跨湖桥文化以其悠久而独特的历史积淀改写了浙江的文明史,诉说中华民族发展源头广博多样、源远流长。2004年12月17日这是一个及其普通的日子,在杭州市萧山区召开的"跨湖桥考古学术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跨湖桥文化"这一命名。由此,这一个日子又变得不普通。跨湖桥文化遗址早于河姆渡遗址1000年,是当时发现的浙江省境内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跨湖桥遗址的文化面貌非常独特,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类型。它把浙江的文明史提前到了8000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7,(24)
正好的影视音乐应该是什么样?87剧版《红楼梦》的音乐或许能解答。它可以是"无迹可寻"的,每首歌每支曲子出现得都恰到好处,让人觉得《红楼梦》的音乐就该如此,也只能如此;同时它也可以是有形的,音乐幻化成一座惆怅感慨的桥,一端是一袭青衫茕茕孑立的曹公雪芹,而桥的这头是现代生活中的观众们。  相似文献   

16.
水比桥高 见桥猫腰王建根自襄城县沿洛(阳)─-界(首)公路西行7.5公里,有一自北向南流经的河流─-马黄河,河上有座小桥,名曰"高桥",高桥原来附近地势很洼,河床深邃,桥似空悬。桥西头有一村庄也称"高桥",不知是桥因村而日高桥,也不知是村由桥而称村名...  相似文献   

17.
宁化境内溪河众多,水系发达,流水在给人们带来充沛水源的同时,也给人造成了交通不便,聪明的客家人就在溪河上建起了桥梁。这种桥远看像屋,近看是桥,美观耐用,构造精巧,当地人称之屋桥。宁化水茜乡,位于闽江上游顶端,闽江支流在境内从小到大,由细变粗,切割、冲撞,使这里的丹霞地貌形成雄伟的山峰和陡直的赤壁,造就了秀丽风光。写出"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相似文献   

18.
去圣彼得堡原本最想看那里的白夜。不料我们去的时节不对,错过了七月看白夜的大好机会。当地的朋友劝慰道。看不到白夜就看桥吧,圣彼得堡素有"桥梁博物馆"的美誉。果然,圣彼得堡几乎每一幢建筑都依水而立,桥也特别多,而且多数桥梁都是18世纪的杰作,其实用性、完美性堪于威尼斯媲美。至于桥的具体数目,据说前  相似文献   

19.
值得让成都人发朋友圈的事情一般有四种,出太阳、见雪山、新地标、新场景.最近,马卡龙色绿道桥、"竹韵渔舟"生态桥、环城绿道骑游便频频出圈,让成都人的休闲生活有了更多"色彩"."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变化与发展是成都这些年不变的主题,而成都人的"神仙日子"就在这样的变化中被不断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20.
<正>他毕生为祖国和人民架桥,不仅架设有形的物质的桥,而且架设了一座座无形的精神的桥。茅以升先生认为,桥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他毕生为祖国和人民架桥,不仅架设有形的物质的桥,而且架设了一座座无形的、精神的桥。这一座座各具特色的物质的、精神的桥,形成了他光辉灿烂的彩虹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