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男人的,大可不必为妻子的叨唠而皱眉头,因为叨唠是福。男人乱扔脏衣服、臭袜子或是不讲个人卫生,妻子叨唠你缺乏好习惯;男人抽烟喝酒,妻子  相似文献   

2.
刘建明 《党课》2014,(10):73-74
《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非常喜欢紫色的服装,结果“一国尽服紫”,齐国上下从大臣到百姓便都做了模仿秀,向齐桓公看齐,以衣紫为荣。于是,紫色布料价格猛涨。齐桓公对此深感忧虑,管仲就建议他从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做起。当天,齐桓公就脱下了紫色的衣服,同时凡看见官员有穿紫色衣服的,就大声说:“离远点,我讨厌紫色的衣服。”结果,当天朝中侍卫近臣便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二天,都城中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三天,齐国境内全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  相似文献   

3.
正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婆婆喜欢遛弯,可是经常找不到回家的路。为了防止婆婆走丢,在重庆市解放碑八一路做保洁工作的儿媳妇邓宏翠给婆婆的每一件衣服都绣上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因为自己平时和丈夫都要上班,无法随时照看老人,她曾尝试给老人身上揣张小卡片,但总被老人弄丢。因此,邓宏翠便想到在老人的衣服  相似文献   

4.
姜金叶 《党课》2014,(7):103-105
现在人买衣服都讲究品牌、面料,而那琳琅满目的面料,多得让人无法选择。可在我小的时候,穿的盖的都是母亲从种棉花开始全手工纺线、织布,然后一针一线做出来的。母亲纺线、织布、做衣服的情景就像是一幅幅画,在我的脑海里时隐时现。  相似文献   

5.
黄杰: 这里存的衣服太多,啰哩啰嗦,行动甚不方便.我不需要夹衣与衬衣,不知什么人又要给我做,做了又穿不了,不只浪费经济,而且存而不穿,把衣服放在那里,实在不划算.以后我需要什么衣服时,叫做再做,并且每人有每人的供给制度,超过制度亦很不好,故把些不用的衣服与棉衣送回.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0,(14):33-33
最近几天,姜女士发现母亲的胳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母亲告诉她:前不久在市内一家商场买衣服时,发现不少卖衣服的女孩都在拍打胳膊。她们说这样做可以排除体内毒素,拍得越狠效果越好。“这种排毒方法和刮痧的原理差不多。”听了这话,姜女士的母亲回家也不停拍打自己,直到两个胳膊疼得抬不起来。  相似文献   

7.
刁顺 《党课》2014,(12):126-128
以低价抢占市场的“快时尚” 全球化让制衣行业的生产成本快速降低,顾客们也就能以相对低的价格购买,但同时,因为低价,衣服在人身上更新换代的频率也加快了。“快时尚”就这么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07,(12)
赵大姐是小区有名的裁缝,做衣服做了很多年,大到衣服被罩,小到婴儿的鞋子,无所不通,手艺精湛,顾客口碑极好。长年累月,家里的布头零料堆了很多。每次,赵大姐都把它们当垃圾处理了。  相似文献   

9.
穿戴有礼     
彭林 《学习导报》2012,(8):45-46
人人都要穿衣服,但是请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因为它能给人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看看你的衣服的样式,别人就可以感觉到你立身处世的基本风格;看看你的衣服的色调,别人就可以大致了解你的文化素养;看看你的衣服怎么个穿法,别人就可以推想你的生活态度。可以说,服饰是一个人最显眼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10.
穿戴有礼     
彭林 《新湘评论》2012,(8):45-46
人人都要穿衣服,但是请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因为它能给人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看看你的衣服的样式,别人就可以感觉到你立身处世的基本风格;看看你的衣服的色调,别人就可以大致了解你的文化素养;看看你的衣服怎么个穿法,别人就可以推想你的生活态度。可以说,服饰是一个人最显眼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11.
正天气转暖,大家纷纷将"压箱底"的半袖、短裤取出,准备过几天穿。很多人认为,去年的衣服干干净净地收好,今年拿出来就能直接穿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些衣服被存放在衣柜或箱子内一整个冬天,会因为空气流通不够孳生螨虫,还可能带有一些病菌或过敏原。如果衣服上还存有没处理干净的皮  相似文献   

12.
邹华义 《党史文苑》2009,(10):45-50
深夜伴妈妈韬奋8岁那年,二弟6岁,还有一个妹妹3岁。3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他妈妈查氏亲手做的。为了生活,妈妈还时常收些外面的女红来做,白天忙,晚上也不歇。韬奋见到妈妈这般辛苦,每次总是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13.
“储奶间”解决喂奶难题 很多刚坐完月子返回单位上班的新妈妈都有着共同的无奈:上班时间因奶胀要忍受疼痛.还要忍受因溢奶弄湿衣服的尴尬;因为不能回家喂奶,她们只能将奶水挤掉,而家中的孩子却只能喝奶粉……  相似文献   

14.
为民 《支部生活》2009,(5):53-53
1.在森林中遭遇火灾一定要密切关注风向的变化,因为这可以查明大火的蔓延方向,也决定了你逃生的方向是否正确。 2.当烟尘袭来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若躲避不及时,应选择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切不可选择低洼地或坑、洞,  相似文献   

15.
面子固化为一种思维、一种理念、一种心态、一种文化,这是极其可怕和有害的。一面子的事情有点复杂,确实需要好好梳理剖析一番。我采用两个直接的比喻,抑或可以把面子问题描绘出个大概的轮廓。第一,用御寒的衣服做比喻,很多衣服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相对里子的那个东西就是面子。各自的功能和材料都有所不同,里子起到保暖的作用,可以用棉花做,也可以用羊皮做。  相似文献   

16.
A“海昌蓝一身,咱们就结婚。”———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西农村广泛流传的一句顺口。海昌蓝是一种蓝色的洋布。言之意,那时候找对象,只要有一海昌蓝衣服,就可以娶亲结婚。在看起来,这个物质要求有些太低了。但在解放初期,山区不少农民都是穿着土布做的衣服,有件“洋布”衣服,  相似文献   

17.
这个人是谁     
李浅予 《求贤》2008,(10):44-44
这个人在艺术院校读书时,已接近30岁。这个人长年留着平头,长年穿着灰色的粗布衣服、黄球鞋。这个人高颧骨、眼窝深陷,走路时重心靠前、腰背微驼、目不斜视。按说,这个人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但就因为他比别的同学大上一轮,因为他的这身一成不变的老土打扮,反而让他成了这座著名学府里最引人注目的学生。长期以来,同学们一直以为他是个农民,但突然有一天,大家却吃惊地发现,他其实来自一座大都市。  相似文献   

18.
有位经济专家曾把价格比做衣服的“第一只钮扣”,是说只有钉正它的位置,才能摆匀其它钮扣,把衣服理顺。此话甚有道理。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继续深化下去的各项改革中,价格是与汇率、税制改革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9.
克山农场科研站杨再华离婚后患上了精神病,经常打人骂人、到单位要钱闹事。科研站党员张智娟把杨再华当成自己的亲姐妹,主动帮她洗衣做饭、做棉衣服、购买生活用品,还帮她理财,一帮就是20年。在张智娟的精心照料下,杨再华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肖云 《党员文摘》2008,(6):22-22
江春是深圳市龙岗区港台鞋厂的一名女工。一天,她和姐妹们去大新成衣市场买服装。由于那里的服装比较便宜.很适合打工阶层穿,所以客流量很大,但50多家卖服装的摊位都没有试衣间。一位老板说:“我们做的是小本生意,没有专门给顾客试衣服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