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青年时代,那给他留下了憧憬、向往、爱和追求的经历;时过境迁,光阴飞逝之后,这些东西留下的更加深情的追忆和遐想,年愈久而情愈深,犹如芳醇,历时愈久而芬香愈浓,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
抱怨的人不见得不善良,但常常不受欢迎。抱怨的人以为自己经历了世上最大的困难,他忘记了听他抱怨的人也同样经历过这些,但感受不同。  相似文献   

3.
方宁 《传承》2015,(2):18-19
纵观周恩来的立志经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信仰是他立志救国、奋发学习的内动力,勤奋学习是他寻找适合中国的救亡之路、实现远大志向的基础,而广泛交友、热爱集体是周恩来不断地自我完善远大志向、投身革命实践的重要保障。周恩来的立志经历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中国梦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2009年12月23日,阿沛·阿旺晋美经过了100年长长的人生旅途静静地走了。他从遥远的神秘土地西藏走来,他的故事神奇而诱人,他的经历艰难曲折而又极不平凡。几十年来,他为了国家统一、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精力。他虽离去了,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相似文献   

5.
罗勋章 《理论月刊》2005,(4):124-126
作家的心理经历即其观念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对他的创作影响很大,作家的心理特质的形成是一个相对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既有其气质的因素,亦不排除客观环境的作用.它是创作主体对创作客体的不断顺化又同化的结果.其间,作家气质的社会化过程亦即情感的发生在作家创作心理形成中起了关键的作用,而独特的童年经历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旅欧时期是周恩来一生中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的经历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旅欧经历使周恩来最终选择了十月革命的道路,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他也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战友,为其日后从事革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对其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18岁应征入伍,负责训练警犬,一干就是9年。27岁那年,赵先军复员回到了农村老家,他发现,自己的一身本领在这儿一点都用不上,于是,他做出了离开家乡到深圳创业的决定。而这一决定,让他的人生经历了起起落落,也经历了人性的磨练,炼就了中国的训犬业世界唯一。  相似文献   

8.
家风家魂     
正父亲十二岁那年,爷爷因为一场瘟疫离开了。长兄如父,父亲用他毅然的男人气魄,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无法想象,那些年的父亲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才把他的妹妹们拉扯大并送进了学堂。如今姑姑们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和殷实的家庭。而当年的他,大字不识。  相似文献   

9.
七一前夕,福州某预备役团预备役士兵林超胜被一家国内大型IT企业破格录用为大货车主驾驶,月薪是其他司机工作两年后才能拿到的3500元。对此,不少预备役官兵认为林超胜肯定有什么特殊“关系”,而他却道出了自己的另一番求职经历。  相似文献   

10.
宁国铭  闭磊  唐昆 《当代广西》2012,(14):46-46
怎样的人生经历,让他在花甲之年迎来人生高峰?怎样的人生感悟,让他创作出里程碑式的主旋律词作?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阮阳同志刚退休时就和我说起他要写本自传,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经历写成一本书,正在搜集资料,准备动笔。不久前,当他送来了散发着墨香的作《永不褪色的记忆》时,我有很大的触动,为他终于实现夙愿而高兴,也为这位年逾六旬的老人顽强的意志敬佩不已。细细品读这本书,如同品尝香醇可口的琼浆,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2.
沈强今年24岁,他的大学同学大都有了近两年的工作经历,但他却没有工作,赋闲在家。每次同学聚会,大家的主要话题都是谁跳槽了,谁出国留学了,谁的工资涨了,还有工作中的各种苦恼,每当这时,会有同学关心地问起他找到工作没有,沈强仍然是一副不着急的样子:“正在找呢,还没有合适的。”沈强2003年毕业于北京的一所外语高校,找工作的时候正赶上“非典”最严重的时期,再加上是扩招后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给就业带来不小的压力。按他同学的说法,那时大家都是在“冒死”找工作。就在其他同学为找工作东奔西走的时候,沈强却一点也不着急,仍像从前一样,把大把的时间放在了他喜欢的电脑游戏上面。  相似文献   

13.
出身贫贱,崛起于草泽之间的朱元璋,其苦难的经历以及对元末群雄混战中权力之争和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经验教训的总结,且基于巩固朱氏皇朝万世一统的雄心大志,均成为塑造了他心理的矛盾和性格的多疑之因素,而这种个性特点也在明初的法律设计上留下了以重典、治吏和非人格化为特征的深刻烙印。  相似文献   

14.
吴疆在给本刊的信中说,自己虽然口齿不清,手脚也不灵活,但是心不沉寂,始终努力去想,尽力去做;虽然自己第一次的工作经历非常短暂,也谈不上成功,但他想把其中的酸甜苦辣记下来,与大家分享,与大家共勉。吴疆第一次求职失败了,但看了他的文章,我们感到欣慰。因为,第一,如他自己所说,他已经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第二,如果他能记得所有的点点滴滴,仍如他自己所说,就算他现在是个蹒跚学步的婴儿,也终会有长大成人的那一天!我们祝福吴疆,以及像他一样努力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15.
吕颖梅 《人民论坛》2010,(10):186-187
陈师曾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物。他出生于名门世家,从小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教育,因此练就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后来他远渡东瀛,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在日本的留学经历对他绘画理论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在另一方面,接受西方文明的洗礼并没有改变他"中国式文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16.
不寻求别人怜悯,不指望别人保护,不愿看别人脸色而活。在根据海明威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老人与海》里,有一位慈祥的硬汉老人,他是精神上的强者,无论命运如何不幸,他一直都没有屈服,总是神采奕奕,战斗力十足。"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电影中的这句名言激励了无数人。事实上,经历了"摧毁-解构-重塑",经历过底层的人,观察和思考会更敏锐更深刻,才会更加懂得品味和享受人生。  相似文献   

17.
马丽娜 《前沿》2008,(3):195-196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他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至今仍然闪耀着熠熠光辉。白朴生活在宋金元易代之际,战乱频繁,在仓皇中失去母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却一生不出仕,又经常出入勾栏瓦舍等等这些人生经历对其杂剧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杂剧里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7,(15):60-60
他个人的奋斗成长经历。激发了成千上万人以新的方式来思考创新的问题。——清华大学授予比尔·盖茨名誉博士学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林墨 《公民导刊》2010,(8):21-22
从武装部长到乡长再到人大主席,漆治安的从政经历让他在开展监督工作时更有针对性,更能切中要害。对他而言,角色的转换给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这也是他人生的一笔无形财富。  相似文献   

20.
丁磊一向低调,外界对其了解并不多。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位年轻的中国富翁?我们尝试用8个词语概括了丁磊成长经历中几个最重要阶段的特点,这8种因素恰好又代表了他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或许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感性地了解这位年轻富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