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对103对领导-女性下属配对问卷的数据分析显示,领导对"玻璃天花板"持顺应态度和否认态度对女性下属职业生涯发展有积极影响;领导对"玻璃天花板"持放弃态度和接受态度对女性下属职业生涯发展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性别政治下的女性发展边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凤  田阡 《思想战线》2006,32(1):26-30
两性之间的政治反映到人的发展领域,表现为女性发展的边缘化。女性发展的边缘化以显性的、隐性的、反向的三种形式表现出来。隐性的和反向的形式日益成为更主要的形式,成为阻碍女性发展的“玻璃天花板”。  相似文献   

3.
趣味概念     
1玻璃天花板理论"玻璃天花板"一词最早出现在1986年3月24日《华尔街日报》的专栏当中,用来描述职业女性晋升到企业高层所面临的"人为的无形障碍",这些障碍能明显感觉到却难以突破。  相似文献   

4.
女性角色特征与领导角色特征的冲突及其原因研究已经被充分探讨,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女性角色特征与领导角色特征的匹配性问题,但相对缺乏针对该问题的系统深入分析。文章基于以往文献,从女性角色特征与新兴领导风格的匹配、特定情境下女性角色特征与领导角色特征的匹配以及基于冲破"玻璃天花板"的事实的研究3个方面分析了女性角色特征与领导角色特征的匹配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玻璃天花板是一种比喻,指的是设置一种无形的,人为的困难,以阻碍某些有资格的人(特别是女性)在组织中上升到一定的职位。从商学院毕业的女性比例和公司管理层的女性比例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我们很容易由此推断出这种障碍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封面     
《人民公安》2015,(5):5
硅谷的女性观《新闻周刊》2015年2月硅谷是全球性别战争的前线,这种说法并不夸张,硅谷从未诞生过女盖茨或女扎克伯格。尽管有几个备受关注的女高管,但她们都是在腾飞后才加入现在的企业。从这个角度看,硅谷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华尔街类似。如果华尔街有所收敛,硅谷的厌女症依然故我。正因为太了解这个问题,部分硅谷女性开始创办打破"玻璃天花板"  相似文献   

7.
30多年来,性别与领导力研究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范式转变:在研究视角上,表现为从"差异视角"到"平权视角"的转变;在研究隐喻上,表现为从"玻璃天花板效应"到"迷宫"与"玻璃峭壁"的演变;在研究方法论上,表现为从"认同同质化"到"交错性范式"的变革。性别与领导力研究的范式转变,不仅有助于纠正传统领导理论及性别与领导力研究中的"认同同质化"的本质主义倾向,促进对多元边缘化群体的关注,揭示女性领导者复杂的多元经验;而且有助于促进研究方法论的变革,从而厘清多元交错的社会认同对女性领导者经验与行为的影响,揭示权力与社会不平等的生产机制,促进女性主义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成长,特别是新教师的成长既关系到教师本人今后的职业发展,同样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发展紧密相关。新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必须修炼好"五课",在明晰环节、提高技巧、精心设计、虚心学习、自评他评等方面加强自我修炼,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露 《湖北社会科学》2012,(10):181-182
进入21世纪,大学英语教师职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诸多的发展机遇。各行各业对"国际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大学英语教师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必然要转型为ESP教学。  相似文献   

10.
职业化管理让“两官分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焦点用行政技术手段就能解决"天花板"难题吗?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刘旭涛:破解干部"天花板"现象,必须彻底铲除"官本位"生存的土壤,公务员职业化管理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在党的理论上创新,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要在党的事业上开拓创新,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要在党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要在党的建设上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机体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增强基层教工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教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教工、促进和谐的作用,详细分析了基层教工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并提炼出基层教工党组织建设好办法、好措施,以推动公安院校基层教工党组织建设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山东某高校1250名四个年级的在校本科生进行的调查,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程度、参与程度、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发展程度以及与大学学业、专业、职业、就业及生活的结合程度,在此基础上,从生涯发展与教育的角度,构建以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载体、以实现途径为前提、以队伍建设为突破、以工作体制为保障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本土化研究与实践的有效机制进行了探索,对大学生个体的毕生发展和全面发展指导有积极意义,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一脉相承性.它们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之上,其根本内容都是围绕"生产力"、"社会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人民利益"展开的,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并着眼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喻文德 《桂海论丛》2006,22(5):25-2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原则。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生存有三种具体的形式:个体、群体和类。从人的生存形式看以人为本,它有三种表现形态:个体本位、群体本位和人类本位。三种价值观念都有各自独特的适用场合,分别为人在不同场合的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2020年初收集了全国各地75位妇女关于疫情期间日常生活的文字记录资料,并围绕家务、照料对35位妇女进行了深入访谈,探索她们应对生活及家庭关系变化的方式以及由此生发的对性别角色的自我反思与改变。研究发现,女性的自我反思根据照料与家务负担、婚育情况等情境性影响因素以及照料体验、职业发展、个人阅历等观念性影响因素形成不同的类型。是否有照料责任和婚育状态/年龄段是妇女自我反思和关怀的两个首要条件。在有照料责任的妇女中,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体会,都会促成其自我反思与关怀;而对家务负担习以为常的妇女则相反。此外,妇女会因职业发展状态不同产生不同的反思动力,50岁以上的妇女则因丰富的生活阅历与个人体悟而进行深刻反思与积极改变。这三者与妇女在家庭、职业等领域的性别观念相关。基于研究,本文将妇女分为习得型反思者、温和型反思者、成长型反思者和觉悟型反思者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In response to contemporary work environments and the increased availability of technologies,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are experimenting with alternate forms of work located in the home.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omplex and creative intersection of "home" and "work." From 1990-1997,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classified as home-based workers nearly tripled, reaching 9.3 million. Areas explor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nclude emerging patterns in the work-at-home arena,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that facilitate development of work and career in the home, and the opportunities afforded to individuals,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when home is the locus of work.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debate in this area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8.
“80后”群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8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群体特征。“抗震救灾”等公共事件凸显“80后”大学生“值得信赖,敢担重任”。科学发展观对“80后”大学生教育有重要引领作用。“80后”大学生教育的路径选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成才为根本。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公务员胜任力的职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公务员胜任力为新视角对公务员职业发展路径问题进行尝试性研究,认为目前公务员职业发展路径形式单一、通道狭窄,导致公务员职业发展缓慢,影响了公务员胜任力的提升。本为归纳了公务员职业发展路径形成的障碍因素,以职位分类为理论基础,形成了公务员职业发展的基本框架,设计公务员职业发展的多重路径,最终构建体现公务员分类管理原理的职业发展路径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为我国公务员能力的培养、提升和激发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