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振华 《理论学刊》2012,(4):44-47,127
经济结构失衡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深层次原因,而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由居民消费不足导致的我国经济结构失衡有三大类型,一是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即投资、消费、出口失衡,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二是社会再生产结构失衡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失衡,主要矛盾也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三是内外需结构失衡,内需不足是主要矛盾,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治理经济结构失衡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4,(4):5-5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消耗、低污染等特征。依靠创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动力结构还不协调,“三驾马车”的经济拉动作用还不均衡,具体表现为投资过热、内需不足和外需不振等问题。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日以强化和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攀升,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亟待调整,而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成功转型则取决于三大需求的协调均衡。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经济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需求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因此,要明确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紧紧抓住需求结构调整的重点,努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加快发展服务业;紧紧抓住生产要素投入结构调整的重点,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意一:消费、投资、出口顺序变化 公报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郭田勇  段益瑞 《前线》2016,(4):29-31
正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等宏观经济数据,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2015年全年GDP增速自1990年以来首次跌破7%,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效果显著,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展现出了新特点。目前来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旧明显,经济结构转型之路任重道远,推进结构性改革,寻求稳定经济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之间的平衡点,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将是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经济已经走到了只有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全方位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加快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的发展新格局。当前要特别抓好改革举措的落实,建立经济结构调整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赵振华 《前线》2010,(11):4-6
<正>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  相似文献   

9.
近30年来,湖北经济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增长。GDP年均增长10.4%,2008年突破一万亿元。然而,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没有缩小,而且与中部周边几省横向比较亦不占领先位置。就经济结构而言,湖北经济存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理论导报》2016,(1):56-5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好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三、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四、着力推进…  相似文献   

12.
陈丽媛 《学习月刊》2012,(20):98-99
一、推进城镇化是实现湖北跨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1、提高城镇化率可以引发新的消费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需求、投资及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但需求的拉动是根本,若需求不足,经济便会缺乏内在动力。我国的经济包括湖北在内目前处于买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增长。扩大需求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推进城镇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12,(4):63-6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14.
柏建华 《共产党人》2011,(4):41-42,34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宁夏尚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投资需求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消费需求的贡献作用相对较低。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尽快解决宁夏消费与投资不够协调的问  相似文献   

15.
关键词:扩大消费今年,我省将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流通体系建设、改善消费环境等层面发力,把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社区服务、环保产品等培育成为居民消费新热点,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切实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消费需求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只有扩大消费需求,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的动力.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居民消费心理预期、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工业品结构、产品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启动国内消费市场必须对症下药,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发2号文件,深入对贵州特色产业转型研究,挖掘和开发贵州的优势产业,是十分必要的。"地灵人杰,物华天宝",贵州不仅多彩、神奇,而且是金贵之州。贵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处云贵高原东侧梯级状大斜坡地带,海拔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1,(13):6-6
保障性安居工程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发展工程,不仅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也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这是对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检验,也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包括加快棚户区改造,大力建设公租房,是一项硬任务,老百姓翘首以盼,全社会高度关注。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注重创新机制,确保任务落实,确保建设质量,确保分配公平,三方面齐头推进,实现今年保障房建设目标,兑现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19.
韩波  徐梅 《探索》2007,(2):87-91
本文以中国经济转型为背景,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诱致与技术促进效应。本文认为,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增长逐渐由投入增长为主转变为需求拉动和技术促进为主;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粗放式向集约型与知识型转化,由非均衡高速型向非均衡、可持续、稳定型转变;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需求诱致与技术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20.
岳文海 《学习月刊》2013,(22):20-2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城镇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