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增长与交通运输业发展通常是相互影响的,即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反之,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会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经实证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已经和正在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铁路。鉴于此,中国应该从资金、技术和结构三个方面改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纲 《理论导报》2008,(2):23-24
我们研究所最近正在完成一项研究,就是对过去30年的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各种要素、因素进行分析,经济学上用计量的方法来研究究竟哪些因素对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作出贡献.做这个研究也是为了进一步分析哪些因素在今后还存在不存在,它的贡献还会不会持续,哪些贡献可能会少一点,哪些贡献多一点.当然未来还有未来的新的因素.当然过去的因素还会继续存在.希望用定量的方法来论证,中国经济是不是还能不能继续增长,当然预测是有风险的事情,但是我们尽量想提供分析的基础,如果这些因素还继续存在的话,那么中国未来的增长还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的建议》,全面分析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和社会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发展方向、主要目 标、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加深对文件精 神的理解,本刊编辑部特约请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的同志撰写了这组体会文章,供广大读者学 习《建议》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四川作为成渝经济区的主要构成部分,其金融发展也位于西部前列,本文通过统计计量方法,将金融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四川经济增长中的金融贡献度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证实金融对四川区域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宏观税负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效中  赵利民 《探索》2005,(3):100-104
税收通过影响投资、技术进步等因素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理论上存在一个最优税率,实际税负高于最优税率就会对抑制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对中国税收负担的实证分析,判断出我国已进入课税“禁区”,结合我国宏观调控的实际情况提出税收及其相关方面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6.
胡建军  钟毅 《新湘评论》2007,(10):31-32
北部湾,南中国海一片美丽神奇的海域。区位独特而迷人。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正是从这里启航。如今的北部湾,风生水起.日益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客商投资的热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听取广西工作汇报时提出.广西沿海发展应形成新的一极。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增长政策的扶贫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多年来,政府的农村经济增长政策与扶贫项目之成效如何?通过对12个扶贫样本村调查资料的定性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扶贫项目和政策在不同村庄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并呈现"规律性"效应,即:投向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类的项目呈现正效应,而直接投向生活的产业发展类项目呈现负效应.这与扶贫项目决策与执行机制的非民主与责任流失,以及宏观政策在扶贫效应上的非匹配等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据专家预测,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GDP增长率将达到8.7%,继续保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上。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强势不改,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8%,粮食价格大幅度增长,钢铁、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电力、运力和重要原材料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9.
简述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外汇储备连年攀升,经济实力不断增加,实际使用FDI为全球之最。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仍然快速增长,而且快速、持续增长会保持20至30年,这就引起了国际注意。中国经济增长到底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京郊农村党务村务工作普遍严格了议事程序,凡村内大事一要经村"两委"提出初步方案;二要让党员民主议政会"议";三要由村民代表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多数人通过了才可以执行。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感到,在大多数人投赞成票的情况下,对少数反对者的意见,也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抱着"多数人通过了我就办,听不听少数人的意见无所谓"的态度;而应该诚心诚意地询问少数反对者的意见,弄清楚他们为什么要反对,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群不断发展形成的中国经济三大增长极,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发展还需要依靠另一个经济增长极的出现。从全国来看,有多个区域有实力来争夺这个第四级,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中部地区强有力的支撑,"中三角"的崛起必然会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因此,在中部地区构建"中三角"城市群将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  相似文献   

12.
去年,贵州省完成工业增加值1950亿元、同比增长21.5%的同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02%,高于年初制定下降5.4%的目标,有力地支撑单位GDP能耗下降3.5%,超过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进度,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双赢”。  相似文献   

13.
刘晓梅 《新湘评论》2005,(10):26-28
经过“十五”时期近五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稳定地进入新一轮上升期,预计“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速将超过“九五”时期8.3%的水平,2005年人均GDP将超过1300美元。“十一五”时期,我们仍将处于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之中,国内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能力和环境,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对于处于“千美元”关口的我们来说,这是难得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预计“十一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  相似文献   

14.
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实施需要相应的增长极作为平台和支撑。本文研究了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的内在必要性及西三角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现实可行性,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与实证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春节刚过,中共中央党校迎来了一批高级干部,他们是来参加一个特殊的学习研究班的。近180位学员中,全是各省市和中央部委的主要领导,其中包括四位兼任省市"一把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此次学习研究班的主题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温家宝、曾庆红和曾培炎等亲自来学习研究班作报告。学习研究班上,有件事很意外:中央党校的领导向这些中国高级执政者介绍了一本参考书,说是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苏星教授的一位博士生写的,名为《低代价经济增长论》,此书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11,(2):55-56
柳斌杰在11月29日的《第一财经日报》上撰文指出:执政者和研究者要把目光从金融危机转向战略产业安全。许多政治家、银行家、经济学家把精力放在应对金融危机上,  相似文献   

17.
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怎么才能实现长期而稳定的增长,并达到发达经济,这是经济学家所长期追寻的目标.十九世纪以来接连出现的大量国家相继走上富裕之路,给经济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但受制于分析工具的不完备,该领域的研究长期未取得大的进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对该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统一的分析框架,形成了所谓工业革命的研究领域,这项研究试图统一人口增长理论、削度经济学、理论和发展经济学.因对不同因素的作用强调有别,对不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转型提出了两种理论,一种理论认为工业革命是一个自然且必然的历史演化过程,即,它是自动完成的;另一种理论认为工业革命需要一些因素的特定变动,即,它是不能自动完成的.但工业革命研究尚处初创期,有待研究的领域还很多,本文就该理论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伯承 《新长征》2006,(5):59-60
在“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令世人瞩目,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因此,“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和任务,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一季度之后,在世界上主要经济大国中,中国经济率先出现复苏迹象。国内外也是一片叫好声。当然,复苏是事实,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已经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复苏可能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吴春祥 《唯实》2001,(2):30-32
1994年我国的税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 ,税收收入连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为我国社会事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转换及经济一体化趋势 ,我国税收收入必须适应新的经济增长需要 ,既保证政府积极参与市场资源的配置 ,又能不断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也就是说必须认真处理和协调好经济增长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一、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与税收收入增长的相关分析经济与税收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经济决定税收 ,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 ,因此税收收入必须围绕着经济的发展而加以确定 ,同时税收也必须充分考虑国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