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滴,一滴,又一滴.清泉滴穿岩层磐石。 一波,一波,又一波,溪流荡开千山万壑。 云涛啊,雾海啊,轻摇着三百里金铙山,湿润了千家万户的鸡鸣犬吠,酝酿了春夏秋冬的轮回和大海的苍茫……  相似文献   

2.
王煜 《今日广西》2014,(10):28-29
1941年的一天,香港机场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安检人员起了疑心,一摸,大衣各处都硬邦邦的,打开一看,大衣里密密麻麻全是插袋,里面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  相似文献   

3.
萍水相逢,谱写了一段人间真情2000年初夏的一天,一夜小雨,把山东省济宁市郊野的天空洗得瓦蓝。田野里一片油绿,拔节的小麦像十月怀胎的孕妇,在微风中显得步履蹒跚。一大早李攀奇就起了床,看着远处一望无际的田野,心里有一种无比的喜悦:承包了这片土地,一年比一年收成好,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他想着今天到市农机公司买些农机配件──为麦收做准备。想到这,他向妻子打了声招呼,骑着自行车向市区驶去……出了农机公司的大门,李攀奇看了一下腕上的表,已经是12点多了。由于路两侧积有雨水,前面的路显得很窄,他想骑车过去,可是中…  相似文献   

4.
闽江流过     
说不清是第几次造访闽江了。水的诱惑,没人能轻易拒绝,尤其在闷罐子般的盛夏榕城。 一江清流,凝碧如蓝,水阔沙白,脉脉无语。一座城,有这么一条江,是幸运的;而一个人,爱上这么一条江,也是幸福的。常常是,躁热劳累了一天,来到江边,此刻,太阳还没回家,正如一粒饱满多汁的鲜橙,切开了,在江面洒下橙汁万点。  相似文献   

5.
刘姥姥攻关     
“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这是刘姥姥替荣国府的螃蟹宴算的一笔账。是的,二十两银子,够庄稼人过一年的了。那一年闹饥荒,刘姥姥全家都过不下去了,幸亏荣国府给了二十两银子才度过了难关。  相似文献   

6.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印象十分深刻。香港著名演员张曼玉,在一部电影中扮演一位保险业务员,专门负责推销儿童保险业务。好不容易见到目标客户后,对方却只给了她一枚硬币,说是给她回家的路费。剧中,张曼玉饰演的业务员十分生气。就在她扭头要走的那一瞬间,看到客户的办公室里挂了一张和客户十分相像的小孩画像,于是她对着画像深鞠一躬,说:“对不起,我帮不了你了。”客户大惊,急忙为孩子上了一份保险,于是头一单生意就这样谈成了。  相似文献   

7.
电话,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工具。前些年,它还是一种显赫地位和身份的标志,如今却悄悄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这一股新的消费热,被称之为“住宅电话热”。于是,有关住宅电话的热门话题便佩开了。住宅电话热起来一位经营建材的个体老板.有一次租了一辆“的土”,前往ZOO多公里外的水泥厂谈生意,车上路不久便坏了,修修定走,走走修修,这位老板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到了一乡邮所,机灵的老板便去控了长途电话,花去3元多钱,竟将生意谈成了。这次意外的收获,他明白了电话比车省钱、省时,于是掏了SOOO元,到邮局申请安装了一门程控电话c…  相似文献   

8.
在树林里     
第一缕春风拂过,林子就醒来了。河边,一棵老树卧着,心已被烧空,头已被狂风刮断,大家都断定它死了,但现在它抽出了新芽。它的有些伙伴,还未抽芽,便迫不及待地怒放出满树的花。“喂,春天来啦,快醒醒!”有一位年轻的伙伴还在沉睡,大家都为它焦急。一个明媚的上午,护林老人扛着利斧砍伐了它,光秃树桩和干枯的碎屑,使大家惊诧地叹息。思考一棵树,使我们知道,只有在春天,才能检验生命的真相。秋天,护林的人走了,最后一枚果子已被摘下。鸟儿已经飞远了,枝头不再有歌声。树荫渐渐瘦了,情人们约会已改到屋里。一棵树为此大病一…  相似文献   

9.
人民代表大会,承载着人民的重托,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时俱进,事在人为。积极探索,为人大工作丰富了形式;勇于创新,为人大工作增添了活力。开展述职评议、组织代表议政、代表接待选民、网上交流沟通等等,新形式层出不穷,新内容日益增多。编织了一张张信息畅达的网,架起了一座座心心相映的桥。这一项项创新,这一次次改进,凝聚了广大人大代表的智慧,汇集了各级人大工作者的心血。  相似文献   

10.
打小旗     
前些天,妻子生孩子住了院,我从家里到医院来回跑,忙个不亦乐乎。一日炖了锅鸡汤,趁热往医院里送。心里想着事.一抬头,前面是红灯,我赶紧倒回来,停在线内。一位交警走过来,松松垮垮敬了个家常礼,叫我把车子放到一边,递给我一杆脏兮兮的小黄旗。则下着吧。”说完就不再理我。我初想只要再逮一个闯红灯的,培养个革命接班人,自己就可以光荣退休,所以格外卖力。不一会儿,一位乡下人闯了线,谁知我一声“你过线了”,吓得他扭头就跑,我只有望背长叹。第二位闯红灯的是个年轻人,这次警察发现了,就喊:“下来,下来厂那年轻人一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形象工程”一词不但耳熟能详,而且十分的眼熟了。比如,一个新官到任了,先要到他管辖的区域逛逛,看看在哪里有大公园可建,哪里可以修一条大马路,哪里可以造一座大广场……总之,找到一个可以快速显示其政绩的工程。一条马路有一些坏了,就像一座房子有一些坏了,本可以小修或大修一下,花不了多少钱,又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覃荣化 《当代广西》2013,(11):26-26
今年以来,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给金城江区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美丽乡村明确了目标,指明了道路。金城江区从实际出发,实施“一乡一策、一村一方案、一屯一措施”,大力开展“美丽金城·清洁乡村”活动,在金城江区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打造清洁乡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潮。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集中整治  相似文献   

13.
不经意间,我从事宣传工作已经有12个年头了,其间,领导换了一任又一任,同事调了一茬又一茬,办公室也调整了好几次,唯一不变的就是身边《时事报告》这本杂志了。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在农村实行两委干部(党支部委员会、村委会)交叉兼职,笔者最近在最先推行这一改革的山东省高密市仁和乡调查发现,农村领导体制的这一改革尝试取得了成功,有不少好处。两委干部交叉兼职的主要好处有4:一是裁减了冗员,压缩了职数,减轻了农民负担。仁和乡原享受误工补贴的农村干部500多人,一年需支出30多万元,全镇每个农民负担近14元。1993年实行兼职化改革后,减少干部300多人,一年可减轻农民负担14万元。二是村支部与村委会两匹马拉一驾车,减少了内耗,增强了合力,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改革后的仁和乡…  相似文献   

15.
约翰·马歇尔·哈伦肯定没有想到,在他担任大法官的最后一年,也是生命的最后一年,有一个小案件会为他赢得如此巨大的不朽声誉。1971年的时候,越战尚未结束,反战渐入高潮。2月22日这天,美国最高法院的议事厅,就一句骂人的话导致的一起案件展开了一场庭审辩论。那个叫保罗·罗伯特·科恩的年青人,当初吊儿郎当地穿了一件夹克,上面写着“fuckthedraft”这样一行粗话;他当时只是穿着这件衣服在洛杉矶法院的走廊里晃荡了一圈,表示了一种不满和抗议,结果就成了被告,一审被判有罪。  相似文献   

16.
《上海支部生活》2009,(5):20-25
一群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拭去泪水,浴火重生。 “5.12”地震改变了许多人的生命轨迹,又让更多人的生命紧紧连在了一起。一年了,都江堰还好吗? 本刊特派记者在3月底4月初赶赴四川省都江堰市,关注这座城市重建中的点点滴滴,既为寻找一段历史,更为见证一种希望。  相似文献   

17.
长大     
五六岁时,爱看小人书。因为识字少,常看不明白。每当割了满满一背篓草或者拾了一筐柴,作为奖赏,父亲便给我讲解。但一次只讲一本,讲完之后,我意犹未尽,满心希望破例再讲一本,父亲却再不管我,只顾点着煤油灯,忙乎自己的家务去了。读小学了。到了星期日,父亲早早便用粉笔在泥地上写一首唐诗,教给我们。我听讲很认真,但小弟不然。有时父亲正讲得起劲,一眼瞥见小弟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免不了顺手赏他一个耳光。于是,大嗓门的小弟,便在乡村宁静的清晨,哇哇大哭起来。不知为什么,文弱慈善的父亲,对学生很和蔼,而对我们姐弟,却…  相似文献   

18.
过年前,张阿姨一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在清理厨房垃圾的时候,一只壁虎突然从橱柜后面爬出来,吓了张阿姨一跳。张阿姨平时就很怕蛇、蜥蜴和壁虎之类的爬行动物,看到壁虎的那一刹那被吓得脸色惨白,慌乱之中抓起手边的一把铁铲,把那只小壁虎一铲拍死。张阿姨一向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从来不忍杀生。这次在惊吓之中杀死了一只壁虎,张阿姨心里格外沉重,她平时就信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总觉得自己杀了生会遭报应。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生动体现沈艳一、“一国两制”构想是解放思想的体现。“一国两制”构想摆脱了“一国一制”的僵化模式,走出了死胡同,开阔了视野。它不是一方消灭一方,一方吃掉一方,或一方改造一方,也不要求某方投降,因为双方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20.
1960年,田俊华出生在呼市土左旗沙尔沁乡伍把什村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他担任过村民办小学教师,曾在呼市园林处一苗圃当过临时工。艰苦的环境磨练了他的意志,铸就了他百折不回的性格和自强不息的人生信念。改革开放为田俊华提供了一种机遇,艰苦的打工生活开拓了他的视野,他从正面汲取了养分,从而在以后的商海大潮中成了一名风口浪尖上的能人。  1986年,对田俊华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也是他生命中最大转折的一年,在这一年他结识了南来北往的许多朋友。几年里,他连续迈了几大步。  第一步,他先挂靠内蒙古军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