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场新闻”又称为“现场速写”。它一方面是提供新闻写作素材的客观“现场”;一方面它又是记者主观经过判断、归纳、提炼出的“新闻”。这说明它是用“现场”限制和规范“新闻”的类别。它不是一种新闻体裁,消息、特写、见闻、侧记、散记等,是它主要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新闻工作总的根本的看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在新闻学领域里的具体体现。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一定要紧密联系新时期新闻工作的实际。学习马克思、列宁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有特色的七个理论观点:“喉舌论”、党性论、群众论、导向论、艺术论、道德论和人才论,深刻领会其内涵,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3.
新闻图片是对新闻事件的典型瞬间的凝固与纪实,是对新闻事件的形象化反映,它真实、直观、可视。好的新闻图片,意思一目了然,读者一看就懂,给人印象深刻;凡有视觉能力的读者一般都能看懂新闻图片,不受地域范围、语言文字束缚和文化习俗局限的这一优势,使新闻图片成为通用的具有“国际语言”功效的信息载体而被报纸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广大读者希望能用较短的时间,轻松地看到特色鲜明和内容真实的新信息,体会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效果。特别是随着各级党报对新闻图片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服务性新闻已成为各个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努力抢夺的重要制高点。和其他传统媒体相比,平面媒体在服务性新闻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服务性新闻最重要的三要素是实用性、时效性和权威性,只有把握这三个要素,一篇服务性报道才能“站”得起来,得到受众的认可。在各种新闻类型中,都可以容纳进强烈的服务意识,在报道“硬新闻”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孙梅 《发展论坛》2000,(10):51-51
网络的出现及飞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影响是多方面的。   1使新闻的即时传播成为现实。所谓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近”是构成新闻的要素之一。由于技术设备落后等原因,传统新闻的信息传递往往滞后不畅,影响了新闻的时效性,而打破这种在时间、空间上的屏障,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的作用,正是网络的优势所在。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即时性”新闻已不再是神话。在网上,新闻可 24小时不间断实施滚动发布,“虚拟主持人”随时播报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件,最后截稿时间…  相似文献   

6.
现场短新闻是纪实性报道,就单篇而言,它所截取的、真实记录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件新事、一个画面、一个片断、一个剪影中的最佳瞬间的“一刹那”,以表达一种意境,产生一种导向,展现一种风貌,揭示一种现象。犹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那样,是对拍摄对象的特别“靠近”和“放大”。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任何能产生极大社会影响的新闻作品都具有真实性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新闻的真实性和生动的艺术宣传效果,都植根于新闻事实的权威性。因此,把握好新闻的真实性与生动的艺术效果,直接决定舆论导向的影响力和有效性,也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8.
县市工作性报道怎么做?地方新闻如何做出“厚重”?我认为,首先记者要有思想要有观点,只有记者具备了这一点,才能通过采访报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写出有思想性、指导性、有个性化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9.
2010年以来,素有“天鹅之城”美誉的三门峡市,因为元月份建立了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并成功举行了两场以“县级干部提拔使用”、“四大腐败要案查处”等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从而成为全国第五个、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任何能产生极大社会影响的新闻作品都具有真实性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新闻的真实性和生动的艺术宣传效果,都植根于新闻事实的权威性.因此,把握好新闻的真实性与生动的艺术效果,直接决定舆论导向的影响力和有效性,也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1.
对“民生新闻”的粗浅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作为当前媒体新闻的一大热门品种,正被各家媒体主打着高举着,都市报民生新闻的肇始者大概当属深圳报业集团的子报《晶报》,他们在2001年创刊不久就打出了“以民生新闻为特色”的宣传口号,之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也靠打“民生”牌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2005年开始,《江阴日报》也开设了“民生新闻”版面,每周三版。半年过去了,作为一名民生新闻的采写者,对于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有什么不同等问题谈些自己的粗浅认识。一、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平民视角和人文…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3,(14):57-57
当“烂尾工程”不再是新闻的时候,“烂尾新闻”于最近成为引人关注的新闻。某都市报在今年年初盘点了2012年的若干烂尾新闻。大多至今未见有实质性的进展和结局。那些在危机中及时反应、积极表态、果决介入的“公关英雄”,在以态度空间换取了应对时间后,竟于媒体和公众的围观下,消隐静默了。这些事件肇端于公共舆论,最终却罔顾民意,在透明的舆论场域和“制度的笼子”之外,把问题和责任“消化”了。新闻之所以“烂尾”,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闻界出现“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侵权新闻”、“低俗新闻”和“虚假广告”等现象,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倡导和培育良好的新闻职业精神;加强新闻工作者个人操守修养;建立有效的职业道德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闻资源是有限的,但新闻资源又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富矿。怎样充分利用新闻资源,着力开拓新闻题材,在有限的空间中把“蛋糕”做大?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新闻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记者,作为新闻采写的主体就必须以一个普通的社会人的身份站在时代的前列,感应时代的脉搏,追逐时代的浪潮和脚步,积极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并且,要对新闻信息资源进行不断的开发利用,采写出实用、有趣和新鲜的新闻,以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一在从事报纸编辑工作的同中,不少人也许会认为,如何借鉴地方新闻专题的制作思维来制作国际新闻专题,突出其新闻价值,以期达到最佳宣传效果。但是,在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的信息爆炸年代,地球已变成一个“村”了。于是,“村”里的人就越来越关心“村”里的事儿。既然国际新闻已是“村”里的事,就和我们本地新闻一样有了接近性。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报人特别是作为一张市场化报纸的报人,要更多地思考怎样把自己“村”里的新闻报道好。为此,最近几年来,全国不少报纸在国际新闻的宣传报道中,特别是在国际新闻专题制作中,已取得了不少可取的经验。可以…  相似文献   

16.
从事新闻工作,必须具备新闻敏感,要善于运用“新闻眼”去发现和捕捉新闻,才能写出更大新闻价值的报道来。一、新闻敏感的判断能力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识别事物新闻价值的能力,外国新闻学者称之为“新闻眼”。新闻敏感来自于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以及新闻事实的鉴别和判  相似文献   

17.
何谓“激情”?《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如狂喜、愤怒等。新闻实践使笔者体会到,一名新闻工作者只要有了这种激情,采写新闻就会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而引发兴奋情绪,激情奔放,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总有写不完的东西,且笔下鲜活的、水灵灵的、带露珠的新闻时常会出现在报端。这种激情也可以叫新闻激情,只要记者把这种激情调度得当,在新闻采访中就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春雨  张德学 《奋斗》2004,(11):48-49
主流媒体把“三贴近”作为发展方向的唯一选择无疑是正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运用“三贴近”来指导我们的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履行的重要职责之一。然而,由于我国新闻司法体制目前还不完善,一些记者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滑坡,社会监督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媒体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其公信力也遭到质疑。比如:有关部门三令五申抵制有偿新闻,传媒的“寻租”行为却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日前表示,“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2010年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一个亮点。王晨介绍,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的“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制度”。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务工作透明度的具体要求。中央外宣办是党中央的一个机构,国务院新闻办是国务院的一个机构,我们作为党和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