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有一位出生于海外,以精通西方法律、坚持强烈的反帝的民族主义立场而著称的华侨革命外交家,他就是蜚声中外的陈友仁,又名尤金·陈。同时,陈友仁也是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莫斯科宣言》的发表人之一。陈友仁1875年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的一个华侨家庭,祖籍广东顺德。陈友仁自小受英文教育,毕业于该地西班牙港的圣玛丽学院。1899年开始从事律师工作,成为当地的第一个华人律师。陈友仁随即开设了自已的律师事务所。不久就以友好、有效及诚实的信誉赢得了客户的信赖,成为一…  相似文献   

2.
邓演达回国组党罗任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共分裂,邓演达被迫离开武汉,化装成铁路工人经京汉路转陇海路,从西北到达莫斯科。他住莫斯科时,中共旅俄支部曾派员与邓晤谈,意在说服邓参加共产党,但他却另有打算,并与孙夫人、陈友仁商谈如何恢复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  相似文献   

3.
1920年,25岁的邓演达担任粤军第一师参谋兼步兵独立营营长,从此他就成为孙中山的积极追随者。孙中山在艰难竭慨之中总是把邓演达调到最关键的岗位上。1923年春夏,邓演达刚刚奉命打垮进犯广州的沈鸿英叛军,攻克肇庆城,杨如轩、杨池生又在广州叛变。孙中山急调三团长邓演达率部拱卫大本营。清晨,卫队列队大元帅府门口,孙中山向卫队走去,对邓演达说:“我决定授予你少将参军之职务,鉴于你的战功卓著。”宋庆龄随即上前向邓演达赠送礼品,说:“择生,这是孙先生亲笔题赠给你的照片和书赠你的对联。”陈友仁帮助宋庆龄打开对联,展现出…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而且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者。他写的《建国方略》一书,就勾画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蓝图。《建国方略》一书,由《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三部分构成。这部书分别阐述了孙中山在心理建设、物质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的建国方略,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5.
纪念孙中山诞辰促进国家统一进程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推翻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为建立和捍卫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为改造中华,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毛泽东主席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说“他全...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历程》大型纪实读物出版《孙中山的历程──一个伟人和他的未竟事业》这部反映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驱者生平历程的大型纪实读物最近在北京出版。首都史学界的许多专家认为这部近百万字的著作反映了当代海峡两岸学者研究孙中山革命思想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内容丰...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台湾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水宝 《两岸关系》2006,(12):25-25
今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回顾孙中山先生40年的革命生涯,他一直都在为祖国的统一而奔波,台湾始终萦系在他的心中。1894年,孙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被拒后,于11月24日到檀香山创建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甲午战争失败后,腐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相似文献   

8.
统战月历     
统战史上的11月孙中山动身北上并发表宣言1924年11月12日,应北京政变后急需壮大声势的冯玉祥和垂死维护封建统治、竭力收买人心的段祺瑞、张作霖的邀请,当时已统领南方革命政府的孙中山先生从广州动身,北上北京,并发表了《北上宣言》。孙中山在《北上宣言》...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评说     
刘再复(下称刘):在20世纪的中国,有一位始终被尊敬的伟大人物——孙中山,至今,国共两党仍很敬仰他。你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对孙中山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他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不只是一代革命家的领袖和旗帜,且是一位具有世界声誉和历史威望的伟大人物。  相似文献   

10.
陈宇 《黄埔》2012,(1):25-27
侯又生,祖籍广东梅县,从小时,他就喜欢看《三国演义》,崇拜诸葛亮,萌发了从军当军师的想法。1922年底,他经一位堂兄介绍,到广州市驻军机关枪营营部当上了上士文书。1923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侯又生便报名去了孙中山卫士队,在那里当卫士,负责保卫警戒大元帅府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中山公园原名中央公园,1928年因纪念孙中山先生改今名。中山公园内有中山堂,1925年孙中山的灵柩曾在此停放。北京还有孙中山行馆,在地安门东大街路北,它是1924年孙中山到京后至逝世前居住的地方。北京香山碧云寺内有孙中山纪念堂。上海的孙中山故居在香山路7号,这是孙中山1920年迁入居住的地方,他曾在此会见中共代表李大创、林伯渠和共产国际代表越飞,写下了著名的《实业计划》。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原址在南京市长江路292号,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中山陵在紫金山茅山南麓,它是孙中…  相似文献   

12.
执著探究孙中山的学者──《孙中山传》作者尚明轩访谈录日农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特别是对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研究中,尚明轩先生可谓是位勤奋的多产的学者。仅在近十多年间,这位史学家、近代史研究员先后撰写出版了《孙中山传》、《宋庆龄传》、《廖承志传》、《何香凝传》...  相似文献   

13.
此文是农工民主党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文献。大革命失败后 ,邓演达毅然脱离国民党政府 ,同宋庆龄、陈友仁一起在莫斯科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名义 ,发表了由邓演达起草的《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 ,对国民党右派制造国共分裂给予严厉地抨击。《宣言》大义凛然 ,表现了伟大的民主革命者的凛然正气。  相似文献   

14.
《北京观察》2011,(10):38-38
东城区政协在中山公园举办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参加活动人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孙中山与北京》展览,并向孙中山先生塑像敬献了花篮,深切缅怀这位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东城区政协主席徐鸿达在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在中华振兴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正>据史料记载,孙中山先生一生有4次在台湾革命活动的经历,首次赴台时前往台北的天后宫朝拜妈祖。查阅《孙中山先生四赴台湾的故事》《台湾与辛亥革命》和《中国革命中的台湾与大陆》等书,详细记载了孙中山先生与台湾的深厚渊源。孙中山首次赴台是1900年9月至11月。孙中山化名吴仲,在台湾停留了44天。他在台北新起町设立了指挥所,策划了惠州起义,并从日本运送军械、武装人员和经费到祖国大陆,于10月8日在台北指挥郑士良在惠州起义。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6,(25)
正孙中山文化包括孙中山思想理论,这是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这个思想理论背后的文化元素,第三个层面是孙中山本身就是文化大家。综合来说,孙中山就是全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丘树宏毛泽东曾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值此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各地纷纷举办相关纪念活动。在孙中山故乡,政协中山市委员会主席丘树宏接受了《小康》记者的采访。第一次相见,他给《小康》记者递上一张双层折叠式名片,上面中英文介绍他的多重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是第一个振臂高呼‘振兴中华’的倡导者,这也是他一生理想的核心。”学者尚明轩说。早在1894年11月檀香山兴中会创建时,孙中山就在《兴中会章程》中声明:“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从此,这一理想成为他毕生奋斗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8.
梅剑 《协商论坛》2009,(3):55-57
第二节孙博士力主联俄联共 孙中山向李大钊倾吐心曲 孙中山因陈炯明叛变而避居上海后,情绪十分低落。出乎孙中山意料的是,共产国际、苏俄和中国共产党同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1)
正2015年12月21日,应《孙中山台湾足迹》筹备委员会、广东人民出版社邀请,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出席了《孙中山台湾足迹》珍藏画册首发式,并同与会嘉宾一起为画册剪彩。纪斌在致辞中向孙中山先生表达了崇高的敬意。他说,中山先生毕生为追求祖国统一而奔波操劳,他提出三民主义,给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民指引了前进的道路,临终还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嘱。  相似文献   

20.
伍本霞 《求索》2015,(1):44-48
1912年,列宁在《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中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影响了中国学界的孙中山研究。列宁在读了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之后反应如此激烈,乃是列宁深感"修正主义"的危害,并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视同类似于他所批判的"修正主义"。实际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既与他眼中的"修正主义"有别,亦与俄国民粹主义不尽相同。它不仅根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而且其理论体系之本身完全是中国式的,确切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形态。更为重要的是,孙中山民生主义关于避免资本主义之危害的思想同晚年马克思在俄国前途问题上的思考,有诸多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