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善若水“一词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因为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深圳市欣横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备荒对记者说: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成语是她最为喜欢的。  相似文献   

2.
"上善若水"一词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因为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深圳市欣横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备荒对记者说: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成语是她最为喜欢的.  相似文献   

3.
《法人》2007,(2):132-133
水能够畅行于天下而无损,得益于水遇阻绕行从不与对手正面交锋的个性.老子说过:“善胜敌者,不与。”是说善于战胜敌人的人.并不和敌人做正面交锋。水的“不与”之功.为我们树立了“善胜”的楷模。  相似文献   

4.
高深 《中国监察》2011,(10):62-62
古人说:"人而无气,不知其可也。"气是一种"精神",还是一种"物质"?据翻译家说,气,是中国最难译为外文的词儿之一。说它是空气,它却又是万物生成的根本。《易经·系辞上》有云:"精气为物",东汉哲人王充也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然而孟子则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他这里表达的是属于精神方面的气。  相似文献   

5.
大千世界,整个宇宙是一个无所不有取之不尽的成品库。若你想活的有意义,就看你是否与万物诚信做伴,与万物交友。通过沟通才能体味到万物乐趣,万物则能无私把你想得到的东西供你品尝,你才能获取万物的百味。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笔者认真读了《道德经》“上善若水”一章,颇有感触。《道德经》这样概括了水的品格: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笔者以为:人大工作者应有水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安全记在心.落实在行动.道理不多讲.关键在实干’。我在井下挖了20多年煤,琢磨出这几句话。”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煤矿掘进二区矿工倪龙说.“矿工是鱼,安全是水.鱼儿怎能没有水?”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劳动中,什么是伟大?如何去体现人生的价值?有人说是科学发明,它是揭开宇宙万物一层层神秘的面纱;也有人说是文学创作,它激励着人们健康向上的情感;也有人说是哲学论著,它包含哲理,启人睿智;还有人  相似文献   

9.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治水改土一直是世界五千年文明吏的重要内容。我国丘陵山地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气候变化多样,旱、洪交替频繁.劳动人民为了繁衍生息.自古就注重开展水土保持建设,创造了“水、土、草、木资源平衡”和“治水先、治塬”.“汰沙澄源”等学说,并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公民与法治》2007,(2):54-54
水育万物,养水为德。处于“三北”防护林和首都周围绿化工程之中的隆化县水务局,自觉肩负起为京津阻风沙涵水源、为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隆化经济发展提供水保的重大职责,以思想、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着力打造文明、学习、廉洁、高效的新机关。  相似文献   

11.
律政公证赋     
《中国公证》2012,(6):F0003-F0003
浩宇文明,普世传承。万物济济,奄有公正。峨峰挺秀,蜀水舍章。律政公证,诚信铿锵。故于民则有律,于国而有法。民知律而循礼仪,国量法而明权衡。予产铸刑,树公平之意,中原之以律肃;卫鞅立木,镌诚信之用,秦赢方得雄称。  相似文献   

12.
律政公证赋     
《中国公证》2011,(6):1-F0002
浩宇文明,普世传承。万物济济,奄有公正。峨峰挺秀,蜀水含章。律政公证,诚信铿锵。故于民则有律,于国而有法。民知律而循礼仪,国量法而明权衡。子产铸刑,树公平之意,中原之以律肃;卫鞅立木,镌诚信之用,秦赢方得雄称。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政府法制》2010,(24):48-48
有这么一则寓言: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让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这是挺有意思的一种现象,可谓风景在别处。  相似文献   

14.
水是生命之源,它既可滋润万物,也能毁坏家园。我们的日常生活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水,但如果管理、使用不当,导致"水漫金山",则无情之水就会给人们带来很大损失。北京市通州区法院近几年受理了不少因"水"而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请看——  相似文献   

15.
国王解梦     
郭易 《政府法制》2013,(14):28-28
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  相似文献   

16.
翻山     
很多朋友都说:张家界归来不看山。其实,张家界虽如跌落九天的巨型盆景,石笋石峰雄奇曼妙,然鬼斧神工之中却少了山的真实,山的厚重。在我的印象中,山,应是绵延起伏,重峦叠嶂,山,应被绿植禾,养育万物。山,还应有着让人们攀援跋涉的笃实。  相似文献   

17.
《淮南子》里讲述了一个后羿射日的故事,说洪荒时代,天上有十个太阳,把大地烤得酷热难耐,人们就去找神射手后羿,请他把太阳射一些下来,后羿于是张弓搭箭,射下了九个,留下一个在天上“苦行”,为人们照明,为万物送暖,这才有了今天的天地格局。  相似文献   

18.
潘攀 《中国律师》2009,(11):25-2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自智慧大师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是老子对生命的一种诠释,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与世无争的人生心态。走进王隽律师的办公室。悬挂在左侧墙上的书法“上善若水”立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遒劲有力的四个大字似乎道出了办公室主人独特的人生态度:儒雅、轻松、不事张扬。  相似文献   

19.
近日听一位地方领导干部的就职讲话,其中一段话耐人寻味。他说:“按常理,新官上任应该‘三把火’,但我这个新官上任不想烧‘三把火’,而想浇一盆水。这盆水是浇给自己的,希望能保持清醒。”  相似文献   

20.
雨非 《检察风云》2012,(10):12-13
说礼品经济是继人口、信息、金融等之后又一个可以用“爆炸”来形容其发展态势的事物,一点儿也不过分。作为中国人,也许我们对于每天发生在身边的送礼那些事儿早已习惯甚至麻木,而这恰恰证明了其普遍性。中国的礼品经济到底有多大规模?谁也无从回答。熙熙攘攘的表象之下,究竟是怎样一潭深不可测的“水”,还需一番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