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在社区公共安全治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通过政党嵌入来改善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状况是值得研究的主题。通过对两个社区案例的对比研究,政党嵌入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政党嵌入构建优良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分别涉及治理网络、治理资源和治理体系等三重维度。其中,政党的组织动员能力是优化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的核心要件,通过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公共安全治理,政党嵌入构建起良好的公共安全治理网络。政党通过对社区公共安全资源的整合以及分配,为社区公共安全问题解决提供基本操作可能。要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构建起包括主体、客体、目标和方式四个基本要素在内的社区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推动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2.
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重视大数据技术应用是推进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着眼于“中国特色公共安全治理体系”,聚焦于“治理过程”与“治理要素”高度融合的中国特色城市风险治理机制,可以识别出数据驱动下中国城市风险治理的“八大场景”,并以厦门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为例,探讨大数据治理过程如何重构风险治理组织并型塑城市风险治理过程,分析基于数据汇集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识别机制、基于数据关联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研判机制、基于数据监测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基于数据决策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实践表明,数据驱动的城市风险治理过程形成了风险、数据、主体和技术融合关联的治理形态,推动城市风险治理的治理效率提高、治理效能提升与治理效益增加。  相似文献   

3.
风险社会已是当前全球化、普遍化的社会发展态势,建设公共安全危机常态治理下的公众参与机制成为时代课题。这首先需要对于公共安全危机治理的常态化及有效性形成新的认知。公众参与公共安全危机常态治理不但展示了政府自身的合法性与公信力,而且有利于提升公共安全危机常态治理的管理价值。相对于主动的参与形式,社会动员是公共安全危机常态治理中公众参与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同样是危机治理效能提升不可或缺的路径。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公共安全危机常态治理的形式及内容尽管日益丰富,但也明显存在参与不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通过具体路径展开相应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公共安全治理面临着转型期带来的问题与固有的民族、宗教问题交织并存的局面.本文在梳理出影响西部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治理的主要因素后,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公共安全硬治理与公共安全软治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以服务行政与风险社会为理论基础,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还面临着各类公共安全事件多发、网络安全形势严峻等现实威胁,暴露出我国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能力方面存在着政府权威不足、危机预防方案缺乏系统化等短板,有必要强化政府先行、事先防控、危机评估等现代公共安全治理理念,并在其引导下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统一战线参与疫情防控充分显示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统一战线参与公共卫生安全治理是国家公共安全治理的必然要求。新冠肺炎疫情给统一战线参与公共安全治理带来新挑战。从疫情防控的实践来看,针对统一战线在疫情防控中暴露的问题,探索建立集中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主动防范的预警响应机制、加强和改进广泛动员机制、建立应对公共安全危机人才储备机制等,有助于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助力国家公共安全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社会加快转型升级。伴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际国内安全环境更加复杂微妙。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爆发,引发人们对公共安全治理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在阐述市域社会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构建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探讨了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公共安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而从公共安全意识形态、综合性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预警、危机应对处置等四个方面构建市域范围内的公共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是提高我国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锁定其提升路径是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梳理中国知网(CNKI)平台上信息化助力我国公共安全治理的相关研究论文,结合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互动理论,分析了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视频监控技术,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我国公共安全治理研究现状,得出并总结了研究同质化现象严重、质量偏低,研究成果缺乏同实践相结合,研究内容缺乏理论支撑等问题。未来应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信息化助力我国公共安全治理的顶层设计,不断探索新技术方法在我国公共安全治理实践中的应用,构建科学的推广应用体系,并以此作为未来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韩福国  孙颖  许小丹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1):25-33,24,126,127
现代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发展中的核心议题,而基于大量城市人口集聚基础上的城市公共安全更是中国急需重视的问题。我们在流动人口的视野下,针对中国大量流动劳动力所形成的新型产业工人对城市治理的需求结构,进行了实证性的调查分析。新型产业工人的群体的城市需求,重新塑造了当下城市公共安全的结构,而新生代的产业工人具有更强烈的城市生活的认同感,因此,对于城市公共安全的影响也就更加明显。本文提出了现代城市公共安全建构的重要结构:城市空间内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劳动权益维护机制、组织化表达和城市认同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城市治理结构,容纳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的新型产业工人群体与其他群体的共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城市本身的目的,即实现现代城市所必须体现的“市民的个人和全体的意志”。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带来了数据与信息处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有助于公共安全治理者风险认知能力的提升。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安全治理面临大数据收益与成本、保障安全与诱发风险、信息开放与隐私保护以及技术发展与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安全治理应走向“智慧治理”模式,它强调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知识与技术的广泛性应用,借以提升国家与政府应对公共安全事务时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大数据技术变革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研究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大数据公共安全问题,成为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本文重点围绕大数据公共安全治理意义、治理重点和治理应对路径三个方面内容,对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安全治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政府的社会治安职能具有政治性和公共性双重属性。中国的社会治安行政管理涵盖了政府的社会治安职能。在政府改革的背景下,社会治安的治理正在由管理式治理转变为公共服务式治理。治安行政发展变化的十几年中,其阶级统治的属性逐渐下降,公共性逐步上升,并在理论上完成了社会治安行政与公共服务的统一。在具体内容上,公共安全服务不断丰富和深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公共安全服务成为社会治安行政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13.
国际组织与非传统性公共安全问题的国际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全球化背景下的非传统性公共安全问题的属性、特征及其国际治理需求作出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作为治理主体的国际组织的六项公共安全治理功能:问题提示功能、信息提供功能、标准设置功能、组织协调功能、绩效评估功能和外部监督功能。最后对国际组织在非传统性公共安全治理中的“民主赤字”问题及其消极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剖析,本文认为,非传统性公共安全治理要达到真正的帕累托最优,有赖于国际组织的责任性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基层是公共安全的根基,基层公共安全的风险治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的整体水平。只有抓基层、强基础,才能积小安、成大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公共安全问题频发多发,复杂性加剧,基层潜在的风险和隐患不断增多。韧性城市强调系统在遭受外部扰动之后,短期内能够保留系统原本结构和运行的能力,同时具备长期自我组织和适应压力和变化的空间。这为基层公共安全的风险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共建共治共享视角下,铸牢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新兴风险屏障,是维护基层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在空间维度上有利于防范风险在不同领域、空间的传导与叠加,在时间维度上有利于降低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成本。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新兴风险防控体系还有一些问题,表现为风险意识与防控能力有待增强、治理主体的协同性呈现不足、现代科技应用效能还需挖掘、主体间的信息壁垒依然存在,治理体系与应对公共安全新兴风险形势的要求之间还有差距。为此,应在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新兴风险防控思维上寻求转型,树立主动防控的思维,加强风险防控教育;树立合作治理的思维,激活多元主体活力;树立智慧治理的思维,挖掘科技应用潜力;树立多向沟通的思维,确保信息沟通有效。  相似文献   

16.
街区制对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区是社会细胞,安全是基本需求。作为人类城市规划经验的传承,街区制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城市建设中,代表着社区未来发展方向。就我国而言,推行街区制势必改变社区治理环境,推动社区治理政策和方式变革,考验城市社区公共安全。为此,应全面分析街区制对社区公共安全形势的影响,从强化社区治安防范、提升社区应急能力和提高居民公共安全素质等方面加强城市社区治理,以应对街区制给公共安全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有效保证公共安全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有效驾驭社会公共安全局势能力的重要手段。深化县域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要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确立"没有公共安全,一切归零"的理念,从优化现代化、科学化监管理念、模式和机制上,在资源整合、贴近实战、合成作战、联动推进、防控调度、机制保障和宣传跟进上形成有机整体和有效运行的链条。  相似文献   

18.
国际公共安全研究领域的动态趋势呈现在公共安全研究主体由一到多、研究领域由小到大,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风险,以及公共安全范围,公共安全研究方法、公共安全影响因素等领域;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公共安全通信、公共安全人员、城市交通流量、智慧城市等方面。通过对国外公共安全领域文献的分析,直观地呈现国际公共安全研究的动态趋势与前沿热点,从而对我国公共安全研究与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试论信息社会的公共安全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信息化使人类社会爆发出巨大的生产力,但同时也在快速提升不法分子的犯罪能力,尤其是信息犯罪,使公共安全保障领域由实体空间拓展到虚拟空间,信息社会的公共安全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信息社会公共安全的主要途径是科技手段应用和法制治理。当前,重点是大力推进公共安全领域的信息工程———“金盾工程”的建设,尽快提高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突发事件频发对我国公共安全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年的突发事件中,各种天灾人祸频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政府积极回应等。其深层次的问题涉及到是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风险意识、公共治理结构、公共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社会问题或者与这些社会问题紧密相关联。认真思考并总结这些突发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后增强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