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拥护整编轻装前进遵义会议刚开过,中央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同志便来到我们中央国家政治保卫团。他向姚喆和我问过部队的情形后,告诉我们:党中央决定把我们团的3个营,分别编到红一、三军团。并且说:“从撤出中央根据地两个月的许多事情看来,要实现北上抗日战略目标,非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不可。整编能够使机关精干,加强战斗部队,在有利的情况下歼敌制胜,在不利的时候轻装疾进,迅速摆脱敌人。这样才能达到保存红军、打破敌人围追堵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拥护整编 轻装前进 遵义会议刚开过,中央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同志便来到我们中央国家政治保卫团.他向姚喆和我问过部队的情形后,告诉我们:党中央决定把我们团的3个营,分别编到红一、三军团.并且说:"从撤出中央根据地两个月的许多事情看来,要实现北上抗日战略目标,非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不可.整编能够使机关精干,加强战斗部队,在有利的情况下歼敌制胜,在不利的时候轻装疾进,迅速摆脱敌人.这样才能达到保存红军、打破敌人围追堵截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长征途中生活非常艰苦,改善生活只能靠打土豪,没有别的补充供给的渠道。但沿途地贫民穷,土豪也少。过了遵义,一军团保卫局长罗瑞卿打到土豪,他立即派人送了一点缴获品给担任五军团保卫局长的欧阳毅。五军团保卫局的同志因此打了一顿牙祭。到了另一个地方,五军团政治部打了一次土豪,分给保卫局一些东西,欧阳毅便把罗瑞卿和三军团保卫局长张纯清请来,又邀请了三军团政委杨尚昆,招待了他们一顿。请他们吃完饭后,欧阳毅又送一条大鱼给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彭德怀还是老习惯地先问:“哪里来的?”欧阳毅回答:“从土豪家没收的。”知道不是买来送他…  相似文献   

4.
1929年3月,罗瑞卿从上海经厦门、漳州、龙岩到上杭蚊洋。在蚊洋,他对蛟洋暴动的游击队员进行训练。红四军三打龙岩后,闽西地方武装合编为其第四纵队,罗瑞卿任参谋主任。 此时,林彪是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以后,林彪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罗瑞卿任红一军团保卫局长。保卫局直接担负保卫首长的任务,罗瑞卿在行军、作战时,总是不离林彪和聂荣臻左右。林彪极为满意,多次称赞他。1936年,中央决定办红军大  相似文献   

5.
我系福建省连城县新泉人。一九二九年秋参加革命,一九三○年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三月任乡党支部书记。一九三○年五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十二军连政委,红四军大队政委,红五军团连指导员、师政治部总支书记、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以及国家保卫局保卫总队政委等职,经历了中央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长征胜利已经五十周年了,五十多年前的艰苦历程,回忆起来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6.
对于许多人来说,邓发是个神秘的名字,他被誉为“我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之一”。在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任命为第一任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卓有成效地领导了我党的地下保卫工作。国际友人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邓发!邓发!……哦,邓发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而且还是悬赏5万元要他的首级……”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邓发被任命为中共驻新疆第二任代表,与新疆军阀盛世才在合作与抗争中,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盛对邓发又恨又怕,向周恩来断然要求中共立即从新疆撤回邓发。1946年,邓发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文章称:“邓发!你是工人队伍里培养出来的领袖,最后,你为中国工人阶级联合战线同时也是为世界工人阶级联合战线,建立了光辉的成绩。……”对邓发光辉而短暂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护送高福源     
直罗镇战役后,毛主席已到陕北苏区后方去了,陕甘支队司令部还驻在甘泉县的麻子街。彭总、叶剑英参谋长、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中央保卫局长罗瑞卿等中央领导,仍在前方领导工作。那时我在总司令部任特派员,我的直接领导是罗瑞卿。我每天都跟随在彭总等领导周围工作。我一方面要负责中央领导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当时,彭德怀为三军团司令员兼东方军司令员,滕代远为政委,我任红三军团青年部长、民运部长和宣传部长,参加了红三军团三次入闽作战。  相似文献   

9.
1932年,我从瑞金红军学校第二期毕业后,分配到五军团准备组建保卫分局,正值部队从樟州市撤回到福建省龙岩市休息.数天后,五军团部主任刘伯坚首长找我谈话说:“五军团不组建保卫分局了,你调一方面军保卫分局去工作.”部队从龙岩市出发,经上杭县到广东梅县准备在水口镇打仗.行军途中,正遇见周总理与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在路边一棵大树下休息,看到周总理年龄不大,谈笑风声.他长长的胡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卓雄 《党史纵横》2000,(4):12-14
刘英同志来信,邀我写一篇纪念洛甫(张闻天)同志的文章。接信后,心情很不平静,一段段往事不由自主涌上心头。我和洛甫同志相识是在1933年的瑞金。那时,洛甫同志刚到苏区,我已在保卫局作保卫工作。一天,邓发同志去中央政冶局,要我一起前去看望他,此后,他也常来邓发同志处。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在党内是那么高级的领导者之一,却没有架子,十分平易近人关心同志。给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他对毛主席的关心。毛主席被解除军队职务后,1934年,只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主席,因过度疲劳、生活艰苦而生病在云石山庙中养病。…  相似文献   

11.
朱晓明 《党史博采》2013,(12):51-54,57
公安第13师——该师前后有两个:1950年11月,南京警备司令部(第34军军部兼)调归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兼淞沪警备司令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3师,仍担负南京警备任务。该师师长符成珍、政治委员杨斯德,下辖公安第37、38、39团,依次由华东军区教导师第1团、第2团和34军102师304团改称。  相似文献   

12.
熊德明(.——1934):醴陵人。1929年入党。曾任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1934年冬于四川秀山牺牲。游瑞轩(1901——1934):澧州人。1929年入党。曾任红四军第四纵队参谋长,闽西新十二军师长、军长,福建省军事部部长,福建军区参谋长等职。1934年冬牺牲。易荡平( ——1934):浏阳人。1927年入党。曾任红五军团十三军三十九师  相似文献   

13.
刘萍  刘良 《党史文苑》2007,(2):26-30
江拥辉(1917.12——1991.2),江西瑞金叶坪乡黄沙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历任军团保卫局科员、团特派员、师特派干事、师保卫部巡视员、营政治教导员、团副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副师长、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在抗美援朝期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副军长、军长。被人们称为敢打硬仗的“虎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曾4次拜访中顾委委员刘志坚将军。请他谈谈“二战”时期在红三军团参加“东方军”入闽作战的有关情况,他说:“当时,彭德怀为三军团可令员兼东方军司令员,滕代远为政委,我任红三军团青年部长、民运部长和宣传部长,参加了红三军团三次入闽作战。记得当时我还写过两篇新闻报道呢!”当我们将他在1933年7月写的《朋口战役记述》等文章的复印件送给他时,他高兴极  相似文献   

15.
沈晓峰 《党史纵览》2006,(10):28-34
欧阳毅,湖南宜章人,1910年出生。1926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南起义和井冈山斗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委秘书、中华苏维埃国家政治保卫局秘书长,红五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后任红四方面军保卫局秘书长、总指挥部一局局长、西路军总指挥部第五局局长、保卫局侦察部部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秘书长、中央军委总政治部锄奸部副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保卫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当笔者和欧阳毅聊起长征时,老人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相似文献   

16.
正段德昌是洪湖革命武装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黄埔军校第4期和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参加过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回到家乡进行革命活动,先后任鄂西特委委员、鄂西游击大队中队长、游击总队参谋长、独立师师长,在监利、沔阳一带创建游击根据地。1930年起,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副军长兼第1纵队司令员、军政治委员、军长等职,参与创建和保卫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1931年4月后,任红3军第9师师长,同年1 1月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3年5月1日,段德昌被诬陷杀害于湖北巴东县金果坪,牺牲时年仅29岁。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邓发,1906年出生于广东云浮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2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邓发担任过许多工作性质截然不同、让人“意想不到”的重要职务。大革命时期,邓发参加了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担任过中共广州市委书记、香港市委书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发担任国家政治保卫局首任局长,  相似文献   

18.
湘江血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打得最激烈,也是损失最大的一仗。当年,作为红三军团政治部保卫局侦察部的一员,我亲历了这一场让我终生难忘的战斗。离别苏区1934年10月,我所在的军委训练五团驻于都城内,当时我任团特派员,直属中央国家政治保卫局领导。我的任务是做好部队纯洁工作,了解部队的政治思想和部队人员成分,并在每个连队的班内发展优秀青年的网员(每班2到3人)。  相似文献   

19.
李克农(1899—1962),安徽巢县人。红军时期,曾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长,中央联络局局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上海、南京、桂林办事处处长,八路军总部秘书长;解放后,任国务院外交部副部长,军委情报部部长,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我党我军长期从事情报工作的杰出领导人。 西安事变期间,为促成东北军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尽  相似文献   

20.
正威信是政治干部的魅力所在,也是政治工作的威力所在。回忆陈毅元帅在我军发展壮大的几个历史转折中的言行,会引发我们对如何树立政治工作威信的思考。坚定的理想信念1927年,陈毅在南昌起义后第三天才在抚州追上起义队伍,周恩来派他到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任团指导员。周恩来说:"派你做的工作太小了,你不要嫌小!"陈毅只一句:"什么小不小!叫我当连指导员我也干!"而正是这个团指导员,后来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