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长,道路交通事故已逐渐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应有的车辆数量陡然上升,这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险。为此,我国的保险制度规定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这一险种,而且对个人所有的车辆责任保险做了强制性规定。为了确实、迅  相似文献   

2.
乔辉 《法制与社会》2014,(7):123-124
随着车辆数量呈爆炸式的增长,交通事故亦越来越频发不断。交通事故诉讼日益成为人民法院审理的主要案件之一。在这些大量的交通事故案件中,其中有一类型出现在其中,那就是好意同乘交通事故案件。好意同乘交通事故就是同乘者无偿搭乘他人的车辆,主要由车辆提供者原因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鉴于国内法律并没有关于此类案件的法律规定,本文对部分地区人民法院对于此案件的处理方式和规则进行了调查,并对此类案件进行的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交通流量空前增加与交通道路的改善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交通事故大量增加,交通事故逃逸现场的案件也相应增多。据统计我县近年来交通逃逸案件以14%左右的速度增加(表1)。作者根据近年来的工作经验,试对交通事故逃逸现场疑难案件的法医学鉴定进行探讨。本文所述疑难案件是指交通事故受害者因意识障碍或者死亡,不能提供有关肇事车辆特征的,现场被破坏,查无证人的案件。根据作者的经验,这种案件的法医学鉴定的任务主要是二个方面:一是从法医学角度提供肇事车辆特征,主要是指肇事车辆的类型及逃逸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机动车数量与日俱增,而机动车事故发生率亦随之迅速增长。一般而言,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车辆驾驶员直接所致,而车辆驾驶员中有的属于单位职工,有的是受雇于他人之雇员,亦有的是挂靠单位的车主等复杂情况。面对这些特殊情况,如何确定承担责任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交通事故鉴定技术的不断进步,交通事故再现在我国诉讼中的正式应用将不再遥远。作为一种新兴、独立、复杂的鉴定活动,交通事故再现涉及痕迹物证学、车辆工程学、交通工程学、生物力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交通事故再现结果在证据类型上属于专家证言(或鉴定结论),受司法鉴定制度的影响,其在部分英美法系国家中有着较为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几个问题韩长泰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大量增加,各种交通事故,肇事案频频发生。交通肇事罪成为一种给社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的多发犯罪,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根据近年来交通肇事案件中出现的情况,现...  相似文献   

7.
朱振安 《中国审判》2012,(3):98-101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法院受理的该类案件数量也日益增多。为提高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效能,绍兴市各基层法院自1999年以来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从设立"交通巡回法庭"到"常驻式交通事故法庭",走出了一条以调解结案为主要方式、法院法律服务前移为特征的快速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交通车辆日益增多,同时交通违规违章、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交通主管部门对道路交通的管控愈发重视。这种条件下,智能交通承负起改善交通秩序、事故监测、车辆信息捕捉等任务。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进步,智能交通监控方案也不断推陈出新,如今高清电子警察、道路卡口等智能交通监控系统逐步覆盖,然而在进行智能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数量高速增长,交通监管面临巨大挑战。高清智能卡口系统作为交通监管的一种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交通的各个领域。然而传统的依赖人工判读的方法已无法满足如今海量交通图像处理的需要,构建智能识别系统以自动处理各种交通图像信息成为必然趋势。不同类型车辆,具有不同的道路使用权,高清卡口系统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识别车辆类型。本文就定位并识别高清卡口图片中的小轿车和  相似文献   

10.
车辆超高是指车辆及车载物的高度超过前方路段桥梁隧道或者限高道路的通行高度,通行高度可低于或高于交通法规定的车辆最大高度。车辆超高不一定造成交通事故,但一定极大的降低交通效率,且容易引发二次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行代步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人加入了机动车的代步行列,因此而促进了我国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的情况和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的后果.在事故发生之后又会考虑交通事故责任人与事故受害第三者的赔偿问题,对于受害的一方社会和国家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救济.所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保险的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建立应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国对此建立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等,对第三人提供有效的保障,并赋予了机动车交通事故第三人对保险公司的直接请求权.本文针对机动车第三人的请求权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以供人们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真正能落地实施并与安防行业相挂钩的智慧城市项目主要集中在智慧社区和智能交通。前者不是笔者今天要谈论的主题,智能交通才是主角。在交通违章、交通事故频发的今天,人们对车辆的管控越发重视。随着芯片技术、图像传感技术的发展,交通监控也朝着智能化、高清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道路车辆的迅速增长,交通事故也越来越严重。一些司机超高、超载、超速的现象较为普遍。尽管有关部门制定了许多较为严厉的交通法规处罚条例,但仍然有个别人抱着侥幸心理,违法行驶。结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事故。智能治安卡口,就是在这一市场需求下诞生的产物,它是智能交通带个我们的福音。  相似文献   

14.
通过痕迹认定肇事车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事故勘验技术的发展,物证技术在重特大交通事故现场勘验以及侦破交通逃逸案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痕迹检验技术作为物证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认定肇事车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交通事故中的痕迹是车辆与车辆、人体、道路等客体在路面上相对高速运动形成的痕迹,相对于其它类型案件有着自己的特点.交通事故中的痕迹分布范围广、造痕体和承痕体相对运动剧烈,形成痕迹的造痕体和承痕体大多都会发生形变.基于交通事故中痕迹形成的这些特点,交通事故中的痕迹检验难度是比较大的.但交通事故中车辆的特殊结构形成的印压痕迹、车辆轮胎、摩托车车篮等造痕体在灰尘等介质作用下在人体的衣服等表面形成的印压痕迹都可以很好反映造痕体的外部结构特征,从这些痕迹反映出造痕体的外部结构特征可以寻找和认定交通肇事车辆.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交通业的日益发达 ,机动车辆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涉及车辆的交通事故和犯罪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 ,我国 1995年由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人为71494,伤残 15 930 8,是 1970年的 10倍。同时 ,犯罪分子借助车辆杀人或逃逸的案件也越来越多[1] 。查明事故的起因 ,划清事故的责任 ,找到罪犯 ,最终达到预防事故 ,惩罚罪犯的目的是处理此类案件的主要任务 ,而从车辆上发现和提取有关物证 ,作同一认定是关键。笔者结合多年的法医物证检验的经验 ,对从车辆上提取物证检材 ,作同一认定中的若干问题做如下的探讨 :一、车辆上物证检…  相似文献   

16.
正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问题成为国民社会越来越关心的热点问题。城市承载车辆的不断爆发式增加,将城市道路不断变成大的"停车场",一堵十里、寸步难行,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车辆尾气排放也成为大气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诱因;更为严重的是,交通事故频发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重大威胁。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刑警与科技》2013,(11):28-28
<正>【本刊讯】处于全省领先水平的廊坊智能交通管控系统"五一"前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包括122交通事故接处警、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流采集与诱导信息发布、交通电视监视、交通违法行为监测、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警用GPS定位、通信等八大系统,是利用视频监控、微波采集、信号  相似文献   

18.
《刑警与科技》2013,(22):190-191
<正>随着机动车辆数量激增,交通事故、违章、拥挤及机动车相关的治安案件随之增长。智能交通道路监控卡口对于提高刑事案件侦破率、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浙江智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电子警察产品供应商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向全球提供领先的电子警察产品、专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业的日益发达,机动车辆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涉及车辆的交通事故和犯罪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我国1995年由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人为71 494,伤残159 308,是1970年的10倍.同时,犯罪分子借助车辆杀人或逃逸的案件也越来越多[1].查明事故的起因,划清事故的责任,找到罪犯,最终达到预防事故,惩罚罪犯的目的是处理此类案件的主要任务,而从车辆上发现和提取有关物证,作同一认定是关键.笔者结合多年的法医物证检验的经验,对从车辆上提取物证检材,作同一认定中的若干问题做如下的探讨: 一、车辆上物证检材的特点及提取在多数有人员死伤的交通案件中,常有车辆不同程度的损坏,结合案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一般不难做出车辆的认定和责任的划分.但肇事逃逸,死后移尸和罪犯潜逃的车辆不一定有明显的损伤,这时从嫌疑车辆上寻找和提取物证,作同一认定成为侦破案件的主要依据.车辆上物证检材常有如下特点: (1) 检材的位置隐蔽, 常常在轮胎的内侧面,车厢的底板,护泥板根部,缓冲杠两端等不易清洗和摩擦地方.  相似文献   

20.
整合应用的智能交通为大势所趋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目前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