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赵超 《奋斗》2011,(10):62-62
明代英宗时,贪鄙成风,地方官进京,不带重金厚礼是办不成事的。时任地方巡抚的于谦,每次进京却是两手空空,连绢帕麻菇之类的土特产也不带上一点,并口占《入京》一诗:“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闾阎。指普通百姓,意思是说,我于谦当官两袖清风,决不能让百姓指指点点说长道短.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9,(9):76-76
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于谦,自宣德初至正统末,由御史转兵部右侍郎升任尚书,为官廉洁,不奉承权贵。他调任进京时,纳贿送礼之风盛行,有人劝他也带些土特产去送礼,他举两袖笑道:“我带有两袖清风。”并作《入京》诗云:“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喻清贫廉洁、身无长物的“两袖清风”就典出此诗。  相似文献   

3.
人们经常用"两袖清风"一词来比喻为官廉洁。关于这一成语的出典,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出自于明代廉吏于谦的《入京》诗:"绢帕蘑菇并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其实早在元朝文学家魏初的《送杨季海》一诗中就已出现了"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相似文献   

4.
人们经常用"两袖清风"一词来比喻为官廉洁。关于这一成语的出处,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出自于明代廉吏于谦的《入京》诗:"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其实早在元朝文学家魏初的《送杨季梅》一诗中就已出现了"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此外,元朝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一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只不过  相似文献   

5.
廉吏诗拾趣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是以“廉明公正”著称的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的《入京诗》。他赴京就任监察御史时就抱定这样的主张:生活用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归劳动人民享用,当官的如若贪污受贿,那么就会使劳动人民遭受祸害;当官一定要廉洁奉公,不徇私情,不纳寸礼。他说到做到,死后家无余资。杭州西湖岳庙里就有他的铸像,一直为后人所敬仰,他把清白留在了人间。“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分明伤清白。”这是唐代白居易的“检讨”诗。白居易曾在杭…  相似文献   

6.
清代学者戴远山撰过一副对联 :“诗堪入画方称妙 ,官到能贫乃是清”。对联的下联有意无意地给清官定了个“能贫”的标准 ,“能贫”就是安于贫穷 ,能够过艰苦朴素的生活 ,这是很有见地的。中国历史上向来不乏清官 ,他们都是“能贫”的典范。唐朝宰相房玄龄世代居官 ,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所得俸禄 ,皆以周恤亲友 ,家无余财 ,车服器用 ,务存素俭”。后来房玄龄素俭清白 ,清正廉明 ,政绩卓著 ,成为一代名相。明朝的于谦当兵部侍郎时 ,巡视河南回京之日 ,不带一物 ,并作诗言志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这种“两袖清风”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7.
楹联,作用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已成为人们抒情言忠和自警自策的工具.一些清宫廉史把自己的居官准则撰成联语,贴在家门口,厅堂里、楹柱上,不但表达自己清政廉洁的凛然正气,而且筑起防腐反贪的铜墙铁壁.如此善举,古已有之,今人效尤.更胜一筹.《楹联丛语》中曾记载了清代顺治年间魏象枢的一副对联.当他从下层官吏擢升为户部待郎时,使自题对联以提醒自己.“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史书上称魏象枢”为清初直臣之冠.于谦是历史有名的清官,他巡视河南后进京,不仅不带任何社物,还特作联送给众乡亲:“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话短长“.最有意思的是清代陈景登的一副对联.他提任晋州官时,当地土地瘠薄,盐碱地多、收成差,百姓贫穷.他体察百姓疾苦,在街门大厅上悬挂这样一副对联:“头上有青天,作家须循天理;眼前皆瘠地,存  相似文献   

8.
我国明代著名民族英雄于谦(1398-1457),小时候在吴山三茅观读书期间,曾写下一首题为《石灰吟》的小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小诗虽仅寥寥四句,但却咏物言志,正是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可谓人如其诗,诗如其人。于谦进入仕途后,果然不违初衷,不仅居官清正廉洁,而且刚正不阿,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以图荣华富贵。在他任职河南、山西巡抚期间,朝庭正值宦官王振专权。当时,王振被公侯勋戚呼为“翁父”,连皇帝明英宗也称王振为“先生”,可见王振当时的权势有多么显赫!于谦进京奏事,有人劝他,即使不…  相似文献   

9.
名人名言     
<正>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况钟《拒礼诗》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曹雪芹《红楼梦》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受民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张伯行《禁止馈送檄》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王永彬《围炉夜话》  相似文献   

10.
正据古人记载,明朝名臣于谦任山西巡抚期间,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同僚们劝他说:"你即使不带金银珠宝去攀求权贵,至少也该带一些土特产打点人情呀!"于谦听罢,举起两只袖口,风趣地说:"带有两袖的清风!"从此,人们就用"两袖清风"这个词来比喻为官清廉,直到今天。古往今来,惩治腐败、反对贪污、倡导廉洁是每个政权获得百姓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雍正王朝》的片尾曲是那首著名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观众对“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歌词几乎一致认同,但创作者的重点却是落在了后一句“看江山由谁来主宰”,并且重复了两次。加上前面“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终不悔九死落尘埃”的句子,几乎把雍正皇帝表扬了个遍,感觉他真的是为了老百姓好,要不然真不想当这个皇帝。  相似文献   

12.
正以往过年都是父母给孩子发压岁钱,今年有点不一样的年味,孩子为父母送新年礼,这份礼不花钱,却重千斤。2019年1月30日,蓬溪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教体局、县文广新局开展了"新春习书法廉语寄父母"活动。来自各行各业的60余户党员干部家庭在蓬溪廉洁书法创作基地迎新年、送"廉"礼。活动邀请了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张道刚讲解蓬溪廉洁文化,传授书法知识技能。"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相似文献   

13.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熟悉明朝的于谦,想必大家都是从这首不朽名作《石灰吟》开始的。其实,于谦不仅把一生廉洁清白和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留在了人间,更是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佳作,成了我们历史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14.
用人也要“打假”○刘疆电视连续剧《隋唐演义》里有这样一段:隋文帝夫妇去晋王府看望晋王杨广,只见晋王府里的仆人尽是些老成粗壮结实的人,花园里没有广植花草,就连琴上也蒙了厚厚一层尘土,似乎杨广一心忙于政事,无暇顾及其他。这种“守成之君”的气象使老皇帝杨坚...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历史上,宋代经历了三百余年,奠其基业者为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他们兄弟俩先后为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娴于武事,经过南征北战,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使中原重归于统一,当了皇帝以后,两人都喜读书,提倡读书,懂得以文德致治的重要,使五代十国以来重武轻文的风气为之一变。宋太祖本一军人,“以神武定天下”。但黄袍加身以后,很快就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他自己“喜读书”,认为“今之武臣,亦当使其读经书,欲其知为治之道也”,还不止一次地说:“作宰相须是读书人”(《宋朝事实类苑》卷一)。他当皇帝时,懦臣日益受到重用。赵普,“少从太祖游”,是拥戴有功  相似文献   

16.
于谦和北京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其祖父做过主事,父亲没有作官。于谦少年好学,年十五,为秀才,二十三岁中举人,二十四岁中进士,在青年时代,于谦就仰慕文天祥,曾撰赞词置于座右;又赋《石灰吟》以述志: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宣德五年(1430年),明宣宗御笔提名,升拔三十三岁的于谦做了第  相似文献   

17.
赵现海 《紫光阁》2021,(3):90-91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诗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出自明代名臣于谦的《咏煤炭》一诗.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明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上城区)人,历任监察御史、巡按江西御史、河南山西巡抚、兵部左侍郎,官至兵部尚书,加少保衔.于谦为官...  相似文献   

18.
“ 狼 来 了” 的 故 事 妇 孺 皆 知 。但 正 如 一 句 广 告 词 所 说,狼 来 了 并 不 可 怕, 失 去 诚 信 最可 怕 。 两 千 多 年 前 孔 老 夫 子 就 说 过:“ 人 而 无 信, 不 知 其 可 也。” 管 子 也 有 言 曰:“ 诚 信 者 ,天 下 之 结 也。” 这 二 位 先 哲, 分别 把 讲 诚 信 当 作 做 人 的 根 本和 治 理 天 下 的 关 键。 看 来 从 古到 今诚 信 都 是 不 可 或 缺 的。否 则, 由 此 带 来 的 损 失 是 难 以弥 补 的。 经 商 自 然 也 是 如 此。 据 传 媒 报 道,在 过 去 的 2003年 由 于 一 些 厂 家 和 商 家 不 …  相似文献   

19.
《贵阳晚报》9月6日报道:9月5日中午12时20分,当救护车开到病重在家近两个月的李冰雪租住的小屋前,群众顿时发出欢呼:“医生来了!医生来了!”《龙舒净土文》曰:医者当自念云: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医生来得迟不迟?来了,不能算迟,西方不是有句谚语说“Laterisbe  相似文献   

20.
警醒之境界     
翻阅《中国皇帝要录》、《中国名君传》类史籍,撇开血雨腥风的夺取政权不论,就坐天下保江山而言,感受至深者,是为君主的警醒。斯如李世民所言,“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权力越是集中,皇帝越是应当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正所谓保持警醒的头脑是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