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穆青同志关于在《瞭望》杂志开办“中南海纪事”专栏的报告在3月25日送出,日理万机的小平同志在第二天即3月26日,就圈阅了这个报告,批复:“可以”。  相似文献   

2.
佘树声同志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中三个缺环》一文中说:马克思在研究俄国农村公社的基础上提出俄国社会的非资本主义道路发展的可能性,作出了对资本主义起源“这一运动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的结论。并认为,这是马克思思想的矛盾,是他思想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是对“资本主义存在普遍必然性的否定”,是对“资本主义发展普遍性历史品格的失落。”(见《人文杂志》1989年第一期)本文仅对上述观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3.
由四川省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理论与改革》杂志、中共四川省委第二党校《探索》杂志、中共成都市委第二党校《教学与科研》杂志四家编辑部共同发起组织召开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讨论会”于1991年5月24日至26日在崇庆县召开。来自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各级党校、部份高  相似文献   

4.
4月11日,民革中央《团结》杂志编辑部邀请首都社科界部分专家,举行“西部大开发与资本市场问题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陈栋生教授、《经济研究》杂志编辑部副主任王利民博士、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郑文平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黄群慧等专家应邀出席研讨会,并作专题发言。民革中央副主席朱培康,《团结》杂志顾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甘培根教授及民革中央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瞭望》1981,(2)
迎着晨曦。编完《瞭望》第二期的文稿,我们仿佛呼吸到了祖国大地的春天气息。我国农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了新的高涨。本期“中南海纪事”专栏刊载的《时刻想着八亿农民》、新开辟的专栏《记者笔谈》,以及报告文学《中国,有这样一个村庄》就是记者运用第一手材料,对农村新形势的由来和趋势所作的述评和展望。《愿我中华  相似文献   

6.
虚拟资本的内涵、运行规律及经济影响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虚拟资本的内涵、运行规律及经济影响探析李恒光一、对马克思“虚拟资本”范畴的理解何谓虚拟资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的解释是:“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虚拟资本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一个经...  相似文献   

7.
1864年5月9日,威廉·沃尔弗于曼彻斯特溘然长逝了。恩格斯写道:“马克思和我失去了一位最忠实的朋友,德国革命失去了一位价值无比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06页)沃尔弗死后,使马克思又是惊奇又是感激的是:这位常与饥饿相伴,生活一直不很宽裕的流亡者,居然积攒下了一千英磅,而且把其中的绝大部分遗赠给了他一家,资助他顺利地完成了《资本论》的写作。沃尔弗刚一逝世,马克思就打算给这位性情乖戾但却忠贞不渝的朋友写一篇传记,1864年5月末到6月初拟订了传记的提纲,然苦于手头没有沃尔弗早期生活的某些资料,这一计划未能如愿。沃尔弗的传记是12年后由恩格斯写成并发表在1876年7月到11月间的《新世界》杂志上的。  相似文献   

8.
1920年6月,坐落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的《新青年》编辑部秘密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随后,第一批党员、第一份党刊、第一个党的宣言等,均在《新青年》编辑部相继诞生。《新青年》杂志一度还华丽转身变成了共产党的党刊;同一批编辑人员又在同一地点秘密创办了内部发行的《共产党》月刊,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可见,建党最初的活动是围绕《新青年》编辑部而展开的,并悄然揭开了建党伟业的历史帷幕。  相似文献   

9.
汤建龙 《理论探讨》2006,1(5):55-59
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有一个从经验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笔记本Ⅰ”中,马克思对社会关系的理解是经验实证主义的,而在“笔记本Ⅱ”、“笔记本Ⅲ”以及以后的《神圣家族》和《评李斯特》中,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则是经验历史主义的;同时,在上述文本中,现实社会关系的线索在马克思的思路中是处于次要地位的。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现实社会关系的线索被马克思提升到了理论线索的主导地位,但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仍然是经验历史主义的。只有从《哲学的贫困》开始,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平台,但《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本质内容的理解还不是科学的,只有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时期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本质内容的理解才真正科学而深刻。  相似文献   

10.
贵刊编辑部: 随着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出版发行的杂志刊物越来越多,有的杂志社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刊物。特别是“周刊”杂志的名字由于字数较多,在引用时书写不尽相同。如,7月9日《报刊文摘》  相似文献   

11.
关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思想,早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时候就已经提出。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知识分子称为“雇佣劳动者”。后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这一观点又作了进一步的论述。1893年,恩格斯在给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的信中,把知识分子称为“脑力劳动的无产阶级”。恩格斯特别强调这种“脑力劳动的无产阶级”同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  相似文献   

12.
编辑部:《瞭望》杂志第12期刊登尹明善《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用语》的文章,该文从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用语,主要指出分析一些不“和谐用语”。立意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其中对“打破铁饭碗”这一重要用语,进行了否定。笔者以为,这值得探讨。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  相似文献   

13.
<正>在马克思的祖国感受"马克思热"升温据新华社柏林2017年11月14日电,今年是《资本论》(第一卷)首次出版150周年,明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此背景下,纪念马克思及其思想理论的热潮逐渐在德国兴起,公众对马克思及其思想理论的看法正变得越来越客观。在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历史文献主题展"马克思1818—1883—生平、著作和时代"正式展出。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14.
少数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拣起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批判过的资产阶级的所谓“个性自由”,来反对四项基本原则,攻击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自由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的践踏,对人的残害”;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封建统  相似文献   

15.
雷颐 《各界》2012,(10)
许多人知道何炳棣先生大名,早在“文革”时的中美关系“破冰”之际。极少数知名“美籍华裔”学者获准访问祖国,何即其中之,自然引人注目。尤其是他在香港左派杂志发表的长文《从历史的尺度看新中国的特色与成就》,热烈赞扬新中国,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86,(25)
在本期周刊发排最后一批稿件的时刻,收到本刊记者采写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破例在首栏刊出。编辑部郑重向读者推荐:请读一读这篇文章,请认识一下为祖国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知识分子邓稼先!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是与他们创立自己的革命理论同时开始的。1844年4—8月,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开始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只是这篇著作当时没有发表。1845年秋天,恩格斯在《“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断”的前言和结束语》中第一次公开批判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接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反克利盖的通告》、《驳卡尔·格律恩》、《德国的制宪问题》、《诗歌和散文中的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易名 《瞭望》1992,(25)
这是毛泽东同志的学术疑案之一,证见《瞭望》1991年49期陈晋先生《引诗证史》一文。文中引有毛泽东读《明史纪事本未》卷45批注:“吾疑赵风子、刘七远走,并未死也。”又云:“得毋象黄巢么?”  相似文献   

19.
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争取自由的历史恩格斯逝世的前一年,1894年1月,卡内帕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周刊《新纪元》找一段题辞,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别于但丁曾说的“一些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旧纪元。恩格斯的答复是,“我打算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您寻找一行您所要求的题词。马克思是当代唯一能够和伟大的佛罗伦萨人(指但丁)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者。但是,除了从《共产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同属如马克思所说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形态。”这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说法。对这个说法,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1988年12月26日《瞭望》杂志上摘登的马仲良同志的文章是赞同这个说法的。这个说法究竟对不对?在这里,愿就马仲良同志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意见,并请教于赞同这个说法的其他同志。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也称“伦敦手稿”)中,讲过这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