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城市群发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浩 《政策》2003,(11)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现状 城市群是城市化过程中,在特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纽带联系而形成的城市网络群体。中国城市群的兴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与城市化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已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针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实践中存在的诸如城市化建设规模选择、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机制失灵、行政区划对城市化发展动力不足、城市化加剧区域经济不平衡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了加强中心城市辐射力和集聚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再工业化、加强城市化硬件建设、创新行政区划制度、生态低碳、城乡一体化的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江汉平原是武汉的直接经济腹地,是我省经济发展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江汉平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武汉乃至湖北的发展,江汉平原近几十年发展的滞后,是湖北塌陷的缩影和重要原因。当前,江汉平原面临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建设江汉平原综合运输体系,构筑江汉平原长江、汉江沿线产业带,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江汉平原城市群,实现江汉平原的振兴,是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上海的崛起需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的崛起需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曹扶生改革开放15年来,我国各地的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群的迅速崛起。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长期来,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全国分...  相似文献   

5.
梁亚莉  罗钦  黄良港  赵晗 《政策》2004,(8):29-31
“三群一区”:湖北区域经济格局已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湖北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转型,在工业化不断推进过程中,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的趋势不断强化,城市和城市群日益成为全省区域经济格局的龙头和主要载体。目前,全省区域经济已初步形成“三群一区”的基本格局。“三群”即“1 8”的大武汉城市群(包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区域经济从整体角度的协调发展已日益显示出必要性和迫切性。将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相融合,实行区域整体联动发展,已成为城市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如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及以京津唐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已构成全国的一级核心区,成为我国城市密度最高、经济最发达、活力最强劲的经济发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城市经济发展程度高,不少城市正由要素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变。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更是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以城市群的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进程。以城市群的发展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是城市化发展阶段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8.
乡镇一级是我们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的基础层次,也是联结城市和农村的重要纽带。目前乡镇行政区划的基本框架是在五十年代末形成的,是与当时的计划经济、农业经济、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和交通状况相适应的。四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发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城市化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乡镇行政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载体,城市化水平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近几年来,昌吉市委、市政府以抓好城市建设、经营和管理为重点,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力实施城市扩容工程 2001年,围绕昌吉州党委提出的城市群发展战略,昌吉市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城市步伐,依托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增长,以城市化推动工业化,实现工业立市、工业强市  相似文献   

10.
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城市化实际上早已在我们身边悄悄地发生、发展。改革开放20年,浙中崛起一个以金华市区为核心、周边由兰溪、义乌、东阳、永康4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一大批集镇欣欣向荣,成为经济强镇、文明新镇,我市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6.6%提高到1997年的31.6%。城市化发展到目前这一阶段,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1.
关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圈是以大城市和以其为核心的周围城镇共同组成的城市群等级体系。与周围广大地域相比,城市圈域内城镇相对密集,城市化程度相对较高,是城市群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经济发达地区,往往还会有多个城市圈相互连接或叠置而形成巨型的城市密集带,它是城市群的另一种形式。城市圈或城市带内的各城市之间往往经济  相似文献   

12.
刘桂文  王仁庆 《湖湘论坛》2003,16(3):65-65,86
城市化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中心环节 ,积极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长期战略。当前 ,全国城市建设与经营如火如荼 ,许多城市超常规快速发展 ,城市的功能与实力明显增强 ,城市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带动和主导作用也愈来愈突出。但是在城市的建设与经营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倾向 ,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无视区域整体发展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发展 ,中国城市群和国外城市群的最大区别是 :中国城市群内部结构同化现象比较严重 ,如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功能趋同、产业结构趋同、基础设施自成一体、重复建设等。结构同化不仅浪…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城市集聚区则是经济发达、城市高度集聚并向外扩散而逐步形成的城市化区域(称之为城市群)。在中国东部地带区位条件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方,正在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集聚区─—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的辽中南地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唐地区;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沪宁抗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的胶东半岛地区(包括胶济沿线)。这五大城市集聚区呈现的城市群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在一定的意义上反映着中国的…  相似文献   

14.
陈强 《创造》2003,(5):11-12
个(旧)开(远)蒙(自)城市群(文中简称个开蒙城市群或城市群),是红河州新世纪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龙头。省政府审批通过的《个开蒙城市群规划》,将个旧、开远、蒙自三市县作为一个城市群的整体来统筹布局,由中心城市(蒙自)、辅城(个旧、开远)、中心镇及一般建制镇四个层次构成。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选址以现蒙自县城为基础,作为近期发展的重点,同时逐步开发大屯、雨过铺地区,形成由蒙自片区和大屯雨过铺片区共同组成的哑铃式组合型中心城市。蒙自定位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其性质为:滇东南区域经济中心及交通枢纽,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15.
城市集聚理论与中国城市化战略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的集聚功能是支配城市发展与布局模式的主导形式。为适应中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国的城市化必须重视构建大城市群,形成以城市为区域发展极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体系。具体包括:创建世界第六、第七大城市群,建立中国沿海城市集群经济带,建立长江流域的城市群,构建西部地区城市群。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的经济竞争,将从单一的城市间竞争,变为区域性城市群的竞争。当前,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区域是,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三大城市群。而武汉城市群是长江中游也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富活力的城市群之一。省委书记俞正声多次强调“要注重发挥武汉周边城市群的作用”。发挥武汉周边城市群的作用,对于武汉市、湖北省乃至我国中部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学习与实践》杂志自今年第一期起,在本刊与经协委合办的中部论坛专栏刊发了系列关于建立武汉城市群的研究文章,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4月19日武汉市经协办与本刊联合召开座谈会,专题研讨武汉城市群问题。与会者认为,武汉要与省内周边城市建立经济共同体,共同打造城市群,同时要打破行政区划,加强与外省邻近城市的协作,建立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中国第四个经济优势区。  相似文献   

17.
童中贤 《求索》2008,(7):8-10
在我国京广线上,由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共同形成了一条大的经济隆起带。整合这三个城市群,构筑第四大城市群,培育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不仅是促进东中西互动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也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虽然与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相比.这一城市经济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与目前已经提出要构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其它区域相比,却又具有很多相对的优势和较强的内生成长性。  相似文献   

18.
汪毅  闫岩 《群众》2021,(5):35-3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城市化战略,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的问题,并成为完善城镇群结构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作为“经营地市”的前提,定位问题至关重要。一个城市究竟向什么方向发展,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前途。只有定位准确,才能少走弯路,加快发展。笔者认为城市的定位至少要考虑三个方面: 1.城市规模的定位。规模即城市大小。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大中小都要考虑。以大带中,以中带小,发展城市群。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荆门市作为一个新兴的中等城市,与周边的宜昌、荆州、襄樊等中等  相似文献   

20.
孙红玲 《求索》2012,(12):199-200,10
基于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依托力不够、湖南富民强省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的当务之需,主张抢抓中部地区城市群可适当调整行政区划的政策机遇,将岳阳并入长沙实现岳阳回归长沙、长沙回归长江干流城市的美好愿景,从而把长沙逐步建成地域与人口规模相当于美国纽约的国际化大都市,以辐射带动全省众多城镇向现代工业卫星城与专业化配套生产的特色经济型中心镇的整体提升,推进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和湖南在中部地区的率先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