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5月18日,美国媒体报道,为加速解决朝核问题,布什总统拟在朝鲜重返六方会谈时批准以“正面解决”为指针的新对朝政策,这一动态标志着美国在经过长期摸底和观察后对解决朝核问题有了重大政策转变,同时,这也可以看作一个信号,表示着美国的政策重心将更加倾向伊朗问题,从而对伊朗问题采取军事解决的可能性也前所未有地出现在美国战略决策的前台。  相似文献   

2.
选择外交问题,作为新政权打开局面的突破口,几乎成了日本政治的传统,从鸠山一郎的对苏谈判,到田中角荣的北京破冰,莫不如是。安倍在朝鲜宣布即将核试,而自己上台尚未“满月”不能“铤而走险”的情况下,先行一步拜访北京、首尔,客观上激活了东亚政治的一池死水,为包括朝核问题在内的地区共同利益相关问题的解决创造了一个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朝核问题持续恶化,对东北亚安全局势产生严重影响。如何打破朝核问题僵局、如何应对朝鲜拥核的事实等一系列问题前所未有地摆在了国际社会面前。面对新形势下的朝核问题,无论是管控朝核危机还是逐步但坚定地寻求恢复政治与外交解决朝核问题这一唯一正确选择,都需要开展务实、积极的大国合作。近年来,朝核问题出现了显著恶化的趋势。朝鲜加速核能力开发的现实与国际社会追求和实现朝核  相似文献   

4.
六方会谈:“朝核问题”还是“朝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朝核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政治和外交解决,六方会谈机制是公认的能够外交和政治解决朝核危机的最佳方式。然而,即便是经过2005年7月26日-8月7日的第四轮六方会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前景依然不明朗,关键原因之一是,参与六方会谈的各方在谈判中对究竟是要解决“朝核问题”还是解决“朝鲜问题”,有着非常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未来朝核问题的任何突破性进展,应该采取将“朝核问题”与“朝鲜问题”结合起来解决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美国朝鲜政策特使博斯沃思访朝并与朝鲜官员展开了一系列会谈,双方在重开六方会谈的必要性和履行《共同声明》的重要性方面达成较多共识。2010年1月11日,朝鲜表示愿意在六方会谈框架内与《朝鲜停战协定》当事国商讨签订和平协议问题。朝核问题的解决似乎再现曙光。  相似文献   

6.
朝鲜核问题使奉行无核三原则的日本的不安全感增加。悬而未决的绑架日本人问题和朝鲜核问题的长期化,加深了日本对于朝鲜的威胁认知。在日本如何重新界定美日同盟,对美国提供的核保护伞是否有信心,以及究竟从何种视角界定日本的国家利益等问题上,朝核问题都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在对朝鲜威胁的认知下,日本的核武装论不断升级。核武装论已经不再是日本的政策讨论禁区,日本核政策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7.
以旧的思维方式行错误的政策之实,结果只能被国际政治的现实法则无情地摒弃出局。俄罗斯被“隔离”?6月12日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宣布,支持更多的国家参与朝鲜核问题谈判。他在发言中称,韩国和日本都是与该问题“利益相关的国家”,他们“有权听到朝方的意见并阐述自己的立场”。坚持朝鲜核问题上的多边框架机制是美国的一贯立场,而且这也不是美国头一次表示要将韩、日拉进谈判中来,因此各大通讯社对这条消息都没有表示出太多的兴趣。然而,敏感的俄国记者却从中嗅出了端倪,  相似文献   

8.
双周·读者     
《南风窗》2004,(6)
核扩散乱世中的六方会谈说世界已进入核扩散乱世,似乎并不为过。朝核问题实际与印巴乃至以色列核问题联系在一起。朝鲜认为自己有权发展核武器,自己退出《核不扩散条约》(NPT),也有印度首开打破NPT约束的先例。为什么印度和巴基斯坦可以,朝鲜就不可以?平壤搞不明白,华盛顿也没说清楚。就这样,自从美国对印度突破NPT的行径姑息迁就以来,真正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诞生了。已经没有充足的理由阻止任何国家去效仿印度、巴基斯坦的作为,有的只是对强弱利弊的权衡。从目前情况看,朝鲜半岛的伊拉克版核查与制裁套路无疑是"此路不通"。颇具讽刺意味的是,2002年美国发表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7个被纳入核打击名单中的国家(中国、俄罗斯、伊拉克、朝鲜、伊朗、利比亚以及叙利亚),在朝核问题6个会谈国家中间居然占了3个!而解决该地区军控与防扩散问题,恰恰需要这些国家的磋商与合作。随着大选的临近,布什为争取连任,迫切需要在朝核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10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朝鲜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国总理18年来首次访问朝鲜,还是在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朝核问题陷入僵局的背景之下进行的,因此,引起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4日一早,先期抵达平壤的  相似文献   

10.
零和博弈,即一方所失为他方所得。假设美国为A,朝鲜为B,那么美朝在朝核问题上的博弈将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a1b1,即美国和朝鲜同时让步,这种情况将是第一次朝鲜核危机的解决模式或者是乌克兰模式——买断式;a1b2,即美国不让步而朝鲜单方面让步,这则是利比亚模式——自毁式:a2b1,即美国让步而朝鲜不让步,则是印度、巴基斯坦模式——默认式;a2b2,即美国和朝鲜都不让步,这可能是现在的伊拉克模式——战争式。a1b1,其条件是美国与朝鲜签订条约保证不威胁朝鲜国家安全、不推翻金正日政权并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随着美国中期选举后国内政治权  相似文献   

11.
赵博渊 《南风窗》2012,(9):82-83
美国暗示可以向俄罗斯妥协,终止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并有意在东亚和中东建立反导系统。这一布局会让东亚一些国家短期内感到安全,但在中长期势必加剧军备竞赛。就在两个月前,美国承诺援助朝鲜24万吨粮食,条件是朝鲜暂停一切涉核及远程导弹的活动。3月中旬,平壤变卦,宣布将于4月12~16日的某日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这种  相似文献   

12.
对朝贡体系的认识,主要有三种观点,即中国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以及最近兴起的所谓“朝贡贸易体制论”的经济中心主义。本文首先对上述三种观点进行批判性评述,而后通过对朝鲜王朝与明、淸两朝之间典型的朝贡关系的分析,试图从“周边”的视角来深入考察历史上朝贡体系的真实状况,进而通过分析周边国家之朝鲜王朝对朝贡体系的认识和利用,以期重新构建朝贡体系的本来面目。本文的考察将从如下三个层次依次进行:(1)双重中心层次:分析朝贡体系作为确保朝鲜王朝在东亚文明共同体之小中心地位的手段而被利用的过程;(2)确保国家安全层次:作为通过与地区霸权国家之间的政治联合确保国家安全和自主空间的手段而被利用和更替的过程;(3)国内政治层次:作为确保政权正统性和安全、统治手段而利用朝贡关系的事例。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克林顿执政后,确立了以“安全、繁荣和民主”三大支柱为基础的“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战略目标。然而,在其任期的头两年,美国的东亚政策却屡屡受挫,这迫使美国冷静思考自己的东亚政策。在  相似文献   

14.
于迎丽 《当代世界》2009,(11):43-45
2009年,朝鲜半岛的局势大起大落,令人眼花缭乱。及至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朝鲜,并带回朝鲜同意参加多边会谈的承诺,解决朝核问题的曙光似乎再次闪现,朝鲜半岛局势的动向又一次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5.
朝核问题在经历了4个月的"阴云"后再度"转晴".在基本解决朝鲜被动资金后,朝核问题有关六方代表团团长聚会北京,经过两天的磋商后于7月20日发表了新闻公报,达成了"四点框架共识",提出了"三步走"的近期规划.  相似文献   

16.
刘乃强 《南风窗》2007,(16):18-21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第六轮会议于7月18日至20日举行之后,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会议进行第二日,朝鲜正式宣布已在7月14日关闭位于宁边的核设施。由于这是朝鲜自2002年以来接近6年时间,与美日韩等六国历经五个回合多次谈判、周旋,并响应美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月10日,朝鲜退出核不扩散体制,美国做出强烈反应。美朝第二次核危机出现。朝鲜认为美国拒不履行核框架协议中的承诺和布什执行敌视、扼杀朝鲜的政策,迫使朝鲜采取重新启动核设施的“自卫”行动。布什认为朝鲜的行为破坏了核不扩散体制,挑战美国的权威,威胁了美国的安全,决定对朝鲜采取“对话”与“施压”政策,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胁,并动员国际社会迫使朝鲜放弃核计划。由于美朝彼此敌对,缺乏信任,因此解决朝鲜核问题将会是艰难的讨价还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朝鲜虽然对美国的敌视政策愤愤不平,但对朝美关系正常化仍寄予极大的希望,还为此开出了价码。更为意味深长的是,在美国国际政策中心亚洲项目主任塞利格·哈利森最近一次访朝期间,朝鲜高官耐人寻味地指出朝鲜对美国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朝鲜核危机事件发生以来,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加剧,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忧虑,一些国家相继展开频繁的外交斡旋,力求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从中也可看出各国维护安全利益和地缘关系的新动向。 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 强调和平解决朝核危机是基本共识 国际社会对朝核问题的共同反应有四方面: 1、对朝鲜退约感到遗憾和震惊,对事态的发展深表关注。国际社会普遍认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随着朝核问题的日益尖锐,以及韩日领土领海争端的不断热化,韩国改变了以往对美奉行的追随政策,决心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势力均衡者”。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韩国防卫力量的未来走向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进程中韩国空军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其现代化进程无疑将对地区安全形势以及韩国的国防工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