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当今国际社会独树一帜的中国国家廉政体系。该体系理论的形成是当代中国反腐败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它不仅体现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顺应了国际社会反腐败斗争的发展潮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防治腐败理论、系统论科学等构成了其理论渊源;当代中国的反腐败实践是中国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理论形成的经验基础;中华文明的整体思维是中国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理论的传统文化渊源;学习和借鉴国际社会注重预防腐败和建构国家廉政体系的新理念是中国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理论的时代精神和现代元素。  相似文献   

2.
张杨 《学理论》2015,(6):1-2
中国的民主思想是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当代传承。中国的民主思维具有中庸尚和的特点,一是和谐理念,二是合作理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内民主为主体,推动基层民主和社会民主的进步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选择。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要搞清楚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民主和集中要把握适度原则。加强民主监督,依法规范和制约公共权力,是当前中国民主建设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科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科学构想,同样毫不例外地植根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构想,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丰富的思想资源。和谐是中国文化传统中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准则,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政治诉求和社会理想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探讨了和谐文化与传统文化,和谐文化与现代理念,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与辩证思维等重大理论问题。强调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封建社会的长期发展中日益形成的农耕文化。马克思主义则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从本质上是实践思维方式。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具有高度的相通性,文化也必然具有高度的相通性。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正是通过这些相通之处对接,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民群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上的认知障碍,奠定了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基础。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中国化的深层理论契机。  相似文献   

6.
"解放思想"哲学范畴完成了当代中国哲学对哲学自我的理论想象,实现了当代中国哲学对哲学本性的自我理解,从而塑造了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发展的生命形式。当代中国哲学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是一场文化选择和文明融合,"实事求是"哲学范畴提供了对待、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而构成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本性和价值诉求,"解放思想"哲学范畴进一步提供了克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而完成当代中国哲学的自我理解和生命形式。通过"解放思想"哲学范畴所实现的思维方式的自觉变革,当代中国哲学具有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同步性,是拒斥形而上学的中国形式,当代中国哲学进一步具有同马克思哲学的精神一致性,是文化兼容和哲学自我的创新形式。这是我们当前提倡"三个自信"以及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所必须面对的理论前提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苏红  王晓方 《理论导刊》2008,2(6):50-52
社会和谐,既要建立在高度的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基础之上,更要建立在高度的精神文明基础之上,缺乏精神文明,缺乏文化基础和文化支撵的社会,无法实现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作为现实文化基础和支撵,也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和支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握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髓,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把时代精神和民族传统精神的继承、发展,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可以概括为"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四个方面。其中,求真务实是前提,改革创新是核心,和谐发展是规范,以人为本是目的,这四个方面统一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建构的根基。也就是说,建构当代中国社会科学,首先,要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精神;其次,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第三,立足于人民的伟大实践,秉持鲜明的价值理念;第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推动社会实践的伟大变革;最后,立足于中国特色,坚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瞿敬平 《学理论》2010,(17):88-89,11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髓,从哲学角度看,它揭示了社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传统文化和谐思想作一番哲学审视和梳理,可以彰显传统和谐思想中的现代意蕴,并为当下和谐社会治国理念的构建提供文化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治伦理是从法治本质出发,由法治化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应当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当代中国法治伦理的形态,即中西治理文化的结合、时代和传统融合、民族性和全球性统一。法治伦理的形态蕴含当代中国法治伦理的特质,即民主、保障人权、和谐和德教。当代中国法治伦理蕴含的四个特质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构筑了当代中国法治的灵魂,成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同时也是法治实践的行动方向、法治实践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始终踏踏实实地坚持民主、保障人权、和谐及德教的中国特色的法治伦理,以此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2.
闫焕文 《学理论》2014,(4):19-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和我国当代基本国情的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历史和现实出发,根据时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而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分析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来源和形成过程以及进一步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时代价值,对进一步完善宗教理论和处理好中国宗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传统中国人关于人生、社会、自然乃至宇宙的最高理想。传统中国人将和谐运用到社会关系方面,最简单的对应便是无讼、贱讼。这种观念的形成深受儒家文化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它经历了几千年积淀,具有强大的历史惯性,其影响至今仍然存在。构建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的重要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也需要强有力的精神驱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而生态文明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从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全面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理论基础;并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内涵,即生态和谐、生态生产力、生态政治、生态民生和生态素养理念;且研究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生态践履,有利于推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哲学体系虽内涵各有不同,但都包含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两个核心要素,此二要素是哲学建构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上既内在相通又互补支撑,它们都遵循以人为本的哲学立场和辩证思维的哲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视对社会发展规律与合理方向的探索,中国哲学强调人的自我提升并建立合理的人伦规范。此二者在当代中国哲学建构中将发生内在融合。当代中国哲学可能表现为"以人为本的实践哲学",并至少在人与自身关系、人与他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不同文化的关系等四个视域形成新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权主体、人权权利、人权的经济基础、人权的民主法制保障和人权文明的多样性。其思想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权思想、国际人权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革命建设时期的人权理论等。中国社会人权发展中的内外矛盾是该思想发展的动力,全面认识这些因素是我们科学把握这一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鲁亚晶 《学理论》2009,(12):68-69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精华。它不仅在历史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而且对当今中国社会也继续产生着影响,对和谐社会建设起重要作用。一方面,传统和谐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一部分,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动力支持;另一方面,传统的和谐思想毕竟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制度环境中,受社会条件的制约,有其落后性一面,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可能产生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薪宇 《学理论》2010,(14):51-52
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的身心和谐等,是和谐社会思想产生的基础。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联系,是有机的统一。同时,和谐社会思想又是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承继与超越。为当代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和道德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初到中国之时,中国已有数千年的本土文化传统,这构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出场的文化基础。作为一种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能扎根于中国大地,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源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具有相通的文化因子。"同"表现在它们对于未来社会的理想、世界本原、事物发展根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个人与集体关系、认识与实践关系、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物质存在方式等问题的观点高度契合。"异"则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互补,从而实现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正"和"是中国古典哲学中一个重要概念,作为事物存在的理想境界,始终是诸子百家的精神追求。当代构建和谐社会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国家电投吸纳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引领核电发展为己任,以建设国际化现代国有企业为目标,以实现和谐共生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