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被提出以来,国内学界主要从内涵、形成与发展、历史定位及其实践路径等方面对其展开热烈讨论,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诸如概念不清、研究视角较狭窄、形而上学和"二元对立"思维较突出等问题。对此,学界应厘清"共同体"概念的演变过程,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注重运用比较视野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与落实,注重在全球化背景下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能带来的全球性和地方性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提出"携手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期待各国深化团结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四个共同体"的提出意味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将进入历史新阶段。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不断深化并被逐渐接受的过程,彰显着这一理念以全人类为本的价值逻辑。中国应加快对"四个共同体"的价值传播和话语创新,借助历史记忆形成共同体的内聚力;通过仪式性活动强化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阐释中国方案;调整舆论斗争策略变"阵地战"为"运动战",让全球民众充分体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内在地蕴含理论、方法论、价值三重意蕴,是安全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统一,集中体现着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系统思维、坚持辩证思维的方法论光辉,表现出人类优先、生命至上、和合共生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新理念,它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母体",离开传统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根基,以国际格局为视角,顺应时代形势的客观要求,吸收借鉴中国优秀传统的"和合文化""以民为本""传统义利观"思想并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该理念继承并发扬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整体性思维方式""辩证性思维方式"和"创新性思维方式"。探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统文化意蕴,对于完整准确地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更好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宝贵资源,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进而更好地把握话语权,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佳 《求索》2008,(4):106-108
虚构理论贯穿于边沁证据哲学论述的始终,是他论证的核心与归宿。边沁为了说明实在与虚构之间的过渡关系,将事物划分了三种层次。虚构是人类智力想象活动的产物。边沁认为,盖然性不过是一种存在于人脑中的虚构话语。盖然性以及与盖然性相关联的可能性、必然性、确定性、不确定性等概念从本体论上讲都是虚构的,只不过它们涉及的是关于事实存在与否的虚构而已。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同于传统地缘政治思维,它超越了以西方中心主义思维、对抗性思想内核和控制扩张思维为核心的传统地缘政治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植根于优秀的中华文化,是整体性思维、融合性思维和多维地缘理念的新思想。它是一种新型地缘理念,对中国构建新时代的地缘战略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从人类世界的整体着眼,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的哲学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人类存在方式变革的新的伟大设想,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共生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治理观、价值观。这一理念不仅蕴含着马克思"类哲学"的精髓,而且承载着中华文明独特的"和合"思维和天下情怀,对于人类存在方式的现代重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生,离不开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共同体"、启蒙时代的"契约共同体"、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共同体、德国古典哲学的"伦理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等思想的奠基。它是在对资本主义"抽象的或虚幻的共同体"进行科学认识和批判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而提出的关于未来"真正的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总结中国发展经验、深刻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实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跃迁与升华。  相似文献   

9.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上的具体实践。这一共同体不仅是一个指导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理念,而且还蕴含着一套叙事逻辑,更是一项实践工程,体现了"理念—话语—行动"的逻辑统一。其中,"理念"是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软力量,"话语"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每个成员形成共识的基础,"行动"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运行和发展的保障,三者相互制约、互为条件,形成了环环相扣的逻辑整体。从理念、话语和行动三个维度研究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可为有效打造共同体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村落共同体"概念的兴起和运用,既是对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回应,具有田园乌托邦的色彩;同时,也是中国农村社会史研究的传统问题场域中地方与中央关系、帝国想象与村落想象的悖论在新的社会时代环境下的延伸。地方士绅和地方自治在"村落共同体"的概念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上"皇权不下县"的地方士绅想象及清末民初的地方自治运动,构建了对地方士绅相对于中央权力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想象,这种地方独立性的构建形成了具有有机性、封闭性和田园色彩的村落共同体想象,预先设置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关系;同时,也吊诡地形塑着"乡村即是国家"的隐喻。这一双重而又颇显矛盾的预设视角构成了理论上的遮蔽,设置了帝国想象与村落公共体想象的二元论,这种二元论妨碍着我们在当代中国乡村研究和治理中想象一种具有新的可能性的乡村社会形态和地方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根据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阐述可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平等与共享的指导原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维度、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维度、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维度和世界发展和平维度等方面分析"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多维互动关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规划:首先使区域内国家具备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合作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共同利益基础;其次发展形成合作与法制相对稳定的责任共同体;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从封闭割裂走向和谐共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是透析时代变迁的重要切入点。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阐释经历了从"虚假的共同体"批判到"真实的共同体"建立的思想进路。在马克思看来,"真实的共同体"饱含着丰富的"积极的他者"意识,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呈现了人的社会性存在,揭示了人是在交往理性的成长和公共生活的孕育中达成自我实现的。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概念的最新时代表达,蕴含了一种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人类存在状态,彰显了新时代交往理性日趋成熟条件下开创和谐共在生存境遇的实践智慧。尽管面临逆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和谐共在理念昭示了全球化时代人类应有的生存模式,也在引领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发展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源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理论的层层揭示,其中"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在个体和共同体之间保持张力;需要破除抽象力量的支配。  相似文献   

14.
在后人类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非自然叙事作品也体现了这一时代特色,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体现了后人类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各种概念边界的逐渐消弭。一方面,非自然叙事文本通过反模仿、超常规的方式,凸显非人类叙述者的存在,并呈现出叙述者身份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在非自然叙事实践中,作者的奇思妙想,在文本的想象世界中完成虚构与现实的无缝对接,同时也在不同文类之间,进行虚构性文本和非虚构性文本的融合试验。大量非自然叙事文本尝试消弭文学中尤为重要的二元观念:虚构与真实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张雷 《人民论坛》2020,(5):108-109
"人类优先"理念对于增进全球治理的"价值共识"具有启发意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和拓展。以"人类优先"理念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因此,要以"人类优先"理念为引领,增强文化、交流、人才基础,开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描绘了建立人类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即"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构建过程中吸收了以往思想家的共同体观念,实现了从抽象共同体到现实的人、从"类本质"共同体到人的实践共同体、从虚假共同体到真正共同体等革命性转变。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是在生产力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全世界结成更加紧密的共同体的背景下,深入地批判资本主义"虚假共同体"共同体,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习近平有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与实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解决当前世界各国面临困境的方案,也是对未来新的人类理想社会建构的一种展望,更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着眼于人的安全发展、均衡发展、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当下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搭建全球化平台,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性的目标和愿景。"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和实践,也是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以"一带一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展现了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和历史担当,彰显了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新亮 《前沿》2013,(8):143-144
历史想象和文学虚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基于事实,但历史想象是"有规约"的想象,不同于文学虚构。本文通过对历史的"分层"、明确了各层的主要的目标和"引入"人类学的观点,以他者的眼光去建构历史,从而使历史的想象不会越界成为文学的虚构。  相似文献   

19.
共同体是人类赖以存在、发展和实现解放的基本条件。习近平共同体思想不是狭隘的邻里共同体或民族主义共同体,它是建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民族复兴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之上的"全面的、系统的、开放的"共同体。在生成逻辑上,习近平共同体思想是"理论承继与理论创新相统一、面向与回应实践、国际视野与战略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在结构逻辑上,习近平共同体思想呈现出"交织性、互促性和包容性"。习近平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时代阐发,进一步突破了自由与共同体的"非此即彼"窠臼,是对国家治理理念与国际战略话语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公益与私益关系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公益的内涵、范围和特征(一)什么是公益公共利益简称公益。共同利益、社会利益以及集体利益与公益是相近的概念,但不能完全等同。个人利益、他人利益与私益也只是相近的概念。有人认为公益是个人利益(私益)的集合,“共同体是个虚构体,由那些被认为可以说构成其成员的个人组成。那么共同体的利益是什么呢?是组成共同体的若干成员的利益的总和;不理解什么是个人利益,谈论共同体的利益便毫无意义。”①边沁由“虚构”的共同体推导出“虚构”的共同体利益,把共同体利益仅作为一个数学概念,乃个人利益总和,不具有独立价值。台湾学者陈新民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