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传承》2015,(7)
传统家训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家国同构"的二元结构传统社会里一直担当社会道德教化的重要角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传统家训的精髓并对其进行现代性转化,只有正视传统家训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功能,批判继承传统家训的精神和文化,实现传统家训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重要的时代课题。以传统家训文化为例,传统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主成部分,实现以传统家训文化为例的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古为今用,汲取传统家训文化精髓;批判继承,赋予传统家训文化新内涵;推陈出新,激活传统家训文化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马誉国 《乡音》2023,(5):46-47
<正>我国历代家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个历史时期人们教育后人、规范家庭、修身立德的重要内容。自传统家训诞生以来,上至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下迄普通百姓,都出现过很多教育子女、规范自身的家训。中国优秀传统家训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发挥了传承文化、教化育人、规范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家训的起源——兼论儒学与传统家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源最为深厚的部分。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家训内容与儒学精神的耦合 ,使传统儒学借重于传统家训得到广泛传播 ,而决非因为儒学的兴盛而导致家训的产生。家训起源于上古时期普通百姓父子相传、口耳相授的生产生活实践 ,是伴随着以血缘相系的家庭形成而产生的。从文字记载的历史看 ,尧舜时期就有了家训 ,《尚书》、《周易》、《诗经》中所反映的家训内容 ,对后世家训有着特别重大的影响 ,是以著述形式出现的中国家训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文化历来是维系我国社会公序良俗和维持社会稳定的精神力量。历代家训基本训义的价值内核、道德取向、行为规范有共通之处。新时代家风意涵要以此为基,夯实中国治理之基的功能定位,凸显"家—国—天下"的价值内核,倡导崇德向善的道德取向,具化睦亲齐家的行为规范,才能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共性范本。  相似文献   

6.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传承和创新家训文化,要注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强化家庭与其他教育主体的相互配合,加强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7.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所蕴含的优良家德、家训、家规、家谱是强化家庭建设的首要途径,是提升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应挖掘优秀资源,强化家庭教育;紧跟时代步伐,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树立先进典型,构建当代家风;发挥育人功能,实现"以文化人"。  相似文献   

8.
传统家训尽管产生于特定的传统社会背景之下,但在现代社会仍旧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传统的品性德行、为人处世、精神激励等方面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是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根据调查显示了传统家训文化在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调查还显示传统家训文化在当今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中成为了弱项,传统家训文化整体氛围不浓,现状堪忧,无法传承。基于舟山群岛新区的案例,结合青少年教育的现状及地域文化特点,着重探讨如何创新、发展转化、继承与弘扬传统家训,使之有助于青少年的教育与成长。  相似文献   

9.
老欧坡村家风家训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演进历史,让我们认识到,新时期的家风家训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传统家风家训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必须到传统家风家训文化中去汲取有益养分,决不能割裂两者的精神血脉联系,否则就会失去自己的文化基因,丧失自己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优秀传统家训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主要包括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德育目的 ;以教子立身、睦亲治家、处世之道为核心的德育内容;以身示教、宽严相济、环境熏染的多样化德育方法。要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提升传播广度和深度,让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成为德育工作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14,(12):28-29
今年以来,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了“我们的家训——浙江百姓重家风”活动,以现代视角重新审视家训文化,赋予家训新的内涵和教育使命,通过寻找、征集、传播、传承“我们的家训”,激发人们心底的道德情感,建设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引导人们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2.
正蔡慕言是1997年出生的大学生。他认为现代中国的发展,让国人对于"家"的概念开始产生变化。因此,传统的过年文化,应该更好地传承下去。蔡慕言是1997年出生的大学生,现在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他出生成长于海南三亚,但籍贯却是在河南洛阳。"在河南老家,我们的家族是比较古老的,有族谱、家训存留下来。因此,如果在老家过年的话,每年的年初一长辈都会让晚辈读文言文、家训。这样做的意义是让晚辈们都记得过去的优良传  相似文献   

13.
概括而言,我国明代家训中优秀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通过承续明代家训优秀德育思想的教育理念以体现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继承性;通过挖掘明代家训优秀德育思想的精神价值以突出其民族性;通过培育社会主义家庭道德文明新风尚以彰显其时代性。挖掘与凝练明代家训中的优秀德育思想不仅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家庭道德建设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14.
家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家族教养后代的精粹凝练,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激发民族创新的智慧源泉。以家训文化作为载体,探讨和分析其传承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提出传承和弘扬家训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成人、成才,具有现实意义。同样,认为传承和弘扬家训文化是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也谈家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晨 《创造》2014,(4):56-57
正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简单、实则蕴含深刻道理的家风家训,给我们带来温馨、安全、抚慰和支撑,也带来保家进而卫国的责任和使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家规、家训、家风等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一度被淡忘,然而,几乎每个中国人生来就或多或少受到传统家风的影响与制约。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简单、实则蕴含深刻道  相似文献   

16.
论《司马温公家范》的家庭伦理思想陈谷嘉,章启辉自汉宣布“孝治天下”以后,历代思想家都对家庭伦理极为关注,著述颇多。魏晋时期兴起了专门阐述家族伦理的碟谱学,宋代以后更有宗谱、族谱等大量流行,内容涉及家规、家范、家训等诸多方面,构成了绚丽多姿的中国伦理思...  相似文献   

17.
钱氏家族之所以英才辈出,其文化密码深藏在《钱氏家训》之中,突出表现在四句箴言:"利在一人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英才辈出的人格奠基;"子孙虽愚,诗书须读"——英才辈出的路径依赖;"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英才辈出的基因保证;"家富提携宗族,岁饥赈济亲朋"——英才辈出的基金助学。学习其家训精华,这对于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指示要求和家庭培养人才必将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古代文化起源的普遍规律入手,深入讨论了中国古代家训的起源,对各种过去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修正。本文立足于原始儒家的哲学思想,具体分析了古代家训的思想来源。根据中国古代家训的实际,全面总结了中国的古代家训是原始儒家思想的通俗化和大众化。并且以此为基础,广泛讨论了中国古代家训在我们当代道德缺失、诚信危机之际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冯华 《前进》2017,(9):55-5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在许多重大会议、重要场合,总书记都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这就充分说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培育离不开家风家训的积淀和烘托。一、审视家风家训建设,进一步传承创新中国优  相似文献   

20.
家训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它随着家庭性质、形式、结构.功能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记者:陈老师您好!一直以来您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训、家风、家规很有研究,请问三者具体是怎么划分的,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