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梦芝 《人民公安》2012,(1):55-55
身为一名著名的翻译家,傅雷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他不但在文学方面造诣深厚.而且再教育子女方面.更是呕心沥血。他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尤其是在长子傅聪出外求学的那段时间里,他更是费尽苦心,写下许多家书。  相似文献   

2.
2014年10月,我漫步在台北南京东路上。我抬头一看,电线杆上并排挂着一黑一红两张海报,那黑色海报上的照片好熟悉。一看,那不就是傅聪吗?在傅聪头像的下方,写着"拥有萧邦灵魂的当代东方传奇"。在红色海报上,则写着"傅聪80大寿演奏会"。哦,岁月飞逝,这位当年的"青年钢琴家"都已经"望八"了!傅聪是著名翻译家傅雷的长子。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傅雷夫妇在"文革"中含冤离世的报告文学《傅雷之死》,美国《华侨日报》在转载时把标题改为《傅聪之父傅雷之死》,这表明在海外华人中,傅聪的名气比他的父亲傅雷更大。  相似文献   

3.
好几年前,我已写了一篇有关赤子之心的文稿,由于触及时事过多,唯恐招惹一些不必要的猜疑,所以迟迟没有发表。但寒假稍得清闲,随便翻阅《傅雷家书》,发现他们父子两人早就以“赤子之心”自勉,情真意切,动人心弦,遂不禁旧调重弹,略抒胸臆。  相似文献   

4.
<正>生活忽而岁月静好,忽而琐碎交错。情绪忽而慷慨高昂,忽而歧路迷离。这时,我总会想起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们长期以来的想法和感受,有一天将会被某个陌生人一语道破。"《我与地坛》中,史铁生以从容平静的笔调,以真诚苍劲的语言,呼唤出我们每个人心底蕴藏着的一对永恒主题:爱的回归、生命的渴望。爱是家的核心,生命是人的核心。在此意义上,《我与地坛》是  相似文献   

5.
正家书寄语,纸短情深。一笔一划,或述同志之谊,或言手足深情,或明为党之志,或寄家国大爱。字字句句,重现了革命先辈们忠诚为党、救亡图强的鲜活灵魂,镌刻着共产党人救民生于水火、挽民族于危难的沧桑历史。捧读红色家书,深切感受到一位位革命先烈随祖国命运而律动的强劲脉搏,彰显出革命同志为天地立心的伟大信仰、为生民立命的赤诚初心、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情怀。每一封家书,都意味着一位或数位革命同志为国赴难,让人倍感悲愤、终难释怀。回望是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同志的著作集《感悟中原》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装帧雅致的上下两册书摆放在我的书案上,朴素简约中透出大气,明快流畅中含着深沉。扉页上,是作者遒劲有力的签字——“请余正言同志教正”。两本书,一行字,激起我了解的渴望。于是,打开书页,沿着字里行间,目光在前进,内心在感悟。一  相似文献   

7.
正三十一位革命先烈,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七岁。他们与这个世界告别时留下的最后的文字,短得与他们对这个世界的长长的深情不成比例。这些单薄而脆弱的纸片,血泪斑斑,辗转曲折,被后来人收集汇编成一本不厚的《红色家书》,闪烁着信仰的光芒,散发出沉厚凝重、蓬勃昂扬的精神活力,带给我们力透纸背的心灵震撼。二十六、七岁,是何等灿烂的青春、是何等美好的年华,黑暗中无情的冷枪粉碎了一切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9.
《施能杞先生家书》是典型的侨批。它不仅再现了侨批的功能,而且还把侨批的功能进一步扩大。通过解读此《家书》,可以了解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海外华侨以实际行动与祖国人民共赴国难、支援祖国抗战的情怀,海外华侨创业之不易,以及施家后代对其父祖辈优良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10.
11.
有一位诗人曾经写道:“愿你对逝去的岁月永不感到负疚”。一个人的人生之路如果真能够这样走完,那么他的一生必定是完美的。读完《俞秀松评传》后,相信您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俞秀松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于俞秀松的事迹,今天的青年可能知之不多。虽然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团创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并且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他早在1939年2月就蒙冤辞世,所以在后来的40余年中很少有人介绍其生平和事迹。尽管这些事发生在本世纪的20至30年代,可是这本书的内容能够发人深省。这是因为作者不是单纯叙述俞秀松的生平和功绩…  相似文献   

12.
李甡 《北京观察》2012,(11):69-71
正有些家书,不仅写得幽默风趣,而且法书上乘。读来不仅耐人寻味,而且令人赏心悦目。仅举两通与同好共飨。家书,顾名思义是家人之间互通书信的总称。与其他书信相比,家书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饱含亲情。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夫妻之间,以及所有沾有血缘或虽无血缘但又沾亲带故的,如公婆与子媳之间,岳父母与女婿之间,妯娌之间,老北京话所谓的一担儿挑之间,等等。除非发生了矛盾纷争,这类书信大都充满着浓浓的或比较含蓄的亲情。家书因写受者之间的关系有别,写信者的思想修养、文化水平、职业素质和个人性格等差异,遂出现了书写内容、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的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7,(4)
正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互通信息的载体,也是家书作者精神风貌、思想理念、道德情操、才华情趣的具体体现。黄埔家书,由于其作者的身份以及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更具有收藏及研究的价值。为收集、保护、研究黄埔家书,弘扬家书传统文化,宣传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黄埔》杂志拟开设"黄埔家书"栏目,并于2018年出版增刊《黄埔家书》,现向广大黄埔同学、黄埔亲友以及收藏爱好者征集稿件。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17,(3)
<正>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互通信息的载体,也是家书作者精神风貌、思想理念、道德情操、才华情趣的具体体现。黄埔家书,由于其作者的身份以及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更具有收藏及研究的价值。为收集、保护、研究黄埔家书,弘扬家书传统文化,宣传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黄埔》杂志拟开设"黄埔家书"栏目,并于2018年出版增刊《黄埔家书》,现向广大黄埔同学、黄埔亲友以及收藏爱好者征集稿件。稿件要求内容:黄埔师生的手写家书(原件或扫描件、复印件);  相似文献   

15.
3月3日,由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出品,中国残联、宁波海曙区宣传部、华夏海通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拍摄的电影《一生有爱》观摩研讨会在北京举办。电影《一生有爱》,以江苏宁波海曙区残联理事长王延勤为人物原型,用纪实手法,讲述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李东海,用平凡的行为点燃残疾人心中的希望,用全部的爱给予他们温暖,用人性的真善美,竭力去呼唤和践行人道主义精神的故事。与以往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电影不同,《一生有爱》将主人公的真实刻画得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6.
余昂 《中国保安》2012,(19):52-52
一抹书香,一杯花茶,蕴含着大千世界,五彩人生。惬意的生活本不过如此,因为这真实地还原了生活的本质。读书与品茶一样,只有在慢慢交流中才能品味到妙处,感受到精髓。  相似文献   

17.
陈应单 《中国保安》2012,(19):54-54
“不要把工作作为那些必须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想要更好的体验人生,最好的场所就是办公的地方。你可以工作完了去贴近自然,但是,既然有时问是花在工作上的,那就做好,有所领悟,学到些东西,别虚度。”《活法》这本书,就如一位良师,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保安》2017,(21):46-47
读书的快乐,只有那些心在其中的人才能够真切体味。在这灯红酒绿的城市里,偶尔,我们是需要停下脚步,转过身去,去寻找那个曾经在人生路上兜兜转转的自己。  相似文献   

19.
安东 《台声》2007,(3):91-91
爱的代价是什么?是感情的付出?伤心的痛苦?渴望的煎熬?作为摇滚音乐史上的巨星,约翰·列侬的影响力已远远超过音乐的领域,进而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他组建披头士乐队、发表激进的政治言论,倡导世界大同。他的音乐,他的生活,和他被枪杀的结局,在他逝世后的近30年中依旧让人们无法忘怀,他的一生成就了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20.
我从未停止对约翰的爱,但这份爱的代价却昂贵至极。——辛西娅·列侬爱的代价是什么?是感情的付出?伤心的痛苦?渴望的煎熬?作为摇滚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