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执壶天地     
高古瓷中的执壶,又称注子、注壶、偏提、壶。执壶壶身的造型及口、盖、系、流、柄的变化,体现着各个王朝不同的审美情趣,标志着该执壶的烧造年代,是古陶瓷中执壶断代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举世瞩目失散多年的周代周宜壶近日重回故里,即将在上海拍卖。西周中期的周宜壶为盛酒的专用器皿,原为清宫所藏,两件一对,一件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件则流出宫外,一直漂泊异乡。它器、盖完整,流传有序,重达16公斤,通高58厘米,形体硕大。从清宫散出以后,它曾经清朝鉴赏家丁彦臣和近代著名甲骨、铜器收藏家刘体智收藏。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孙诒让《古籀拾遗》、刘承干《希古楼金石萃编》、刘体智《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以及《金文总集》、《商周金文集成》等十余种专著有著录。作为西周中期的祭器礼壶,由实用…  相似文献   

3.
紫砂壶历来是文人雅士摩挲把玩、鉴赏收藏的器物.闲暇时,笔者常邀上三五知友围聚在一起品壶、赏壶、读壶、议壶、用壶,使人赏中有学,学中有悟,悟中有趣,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4.
张培基 《检察风云》2010,(14):76-77
关于瓷壶的起源,我国使用壶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能制作陶壶。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青瓷,由于清洗方便,结实耐用,制作成本又低于青铜器,瓷壶就逐渐取代了陶壶,这时的瓷壶多是仿陶壶或青铜器壶烧制的。秦汉时期的壶与今天的壶有很大的不同,而晋已有盘口瓷壶,这类壶的器型人们在今天也很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5.
田小虎 《检察风云》2008,(17):78-79
我国古玩界有一个传统,北方老占玩家把玩鼻烟壶,南方老占玩家赏玩紫砂壶,两种壶具代表了北方和南方不同的文化.对于我而言,比较偏爱于鼻烟壶,究其原因,也许只能用一见钟情来解释了.……  相似文献   

6.
朱德天 《检察风云》2014,(13):90-91
先解释两个词:1.“浣云壶”,这是家父使用时间最长的书斋名,可能与他的字——云裳有关.2.“云间”,是松江古称.上世纪20年代家父在杭州已颇有声名,当时有与家父同姓同名者,一为官、一富有,常人常宜混淆,为与他们相区别,家父即在姓名前冠以“云间”二字,并刻有两闲章,一日:“我朱孔阳,既不为官司,亦非富有,木梢客人,社会走狗”(注:江南人称千吃力不讨好的事为“扛木梢”,“社会走狗”是指家父在青年会、红十字会工作,是为社会奔走的社会工作者.)另一章为:“我朱孔阳,有云间为号,只此一家,别无分出”.幽默诙谐,一时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7.
何谓嵌名壶?通俗些说就是将友人为你作的嵌名联用书法书成对联后又被壶刻家刻到特制的壶上,如再请文人墨客专此作画题词,那就"锦上添花"美上加美了,它具有观赏性、实用性于一体,一壶在手,无论从文化内涵,还是从个性化的造型设计上,个中美好的感觉在其他壶上是无法体验到的.……  相似文献   

8.
乾隆十六年,天津有位个体开发商丁予范在天津县城(当时天津还是县.不是市)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近一亩地,盖了一处四合院,大约10问房,连买地带盖房,丁予范花了180两银子.  相似文献   

9.
笔者由于爱好原始陶瓷器的收藏与研究,数十年中看过数不尽的各朝各代、形制各异的古陶器.但是当我看到这只战国的原始青瓷尼柄提梁壶时,似乎义一次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使我意与古会,情思难返……因为从战中迄今的各种提梁壶见过不少,但是像这样可称之为提梁壶先祖的美妙尤比的器彤,真的让笔者义一次油然而生出先人工匠的敬重之意.……  相似文献   

10.
旱烟盒,又叫旱烟壶,是明、清、民国时期人们的日常吸烟器具之一。是一种悬挂在旱烟杆下或腰间,用来储藏余下的烟丝,阔口,合有盖,大如拳头,小仅盈寸的小囊盒。因地域、材质及用户社会层次的别异,在民间又称作旱烟罐、旱烟囊、旱烟疙瘩、旱烟鼻子、旱烟子儿、烟腰子等。因明清二朝的官员在宫门外准备早朝时,常将携带的旱烟盒相互攀比斗奇,故又有称其为朝烟盒。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壶艺家谈桃林把弘一法师宽宏的胸怀比作足巍峨…峰的话,那么弘一法师的学生丰子恺先生就是矗立在谈桃林心中的一棵参天大树了.<弘一壶>问世后,创作一款纪念丰了恺先生的<子恺壶>的意愿在心底涌动着,他的设想得到丰子恺先生之女丰一吟女上的支持和帮助.刚开始,让他思索最多的莫过于如何将这株"大树"塑造成有形的"艺术之树",他想到了艺术紫砂之鼻祖--供春.早在明代正德年间,供存以树瘿为造型制作的"树瘤壶"开了艺术美陶之先.……  相似文献   

12.
1993年11月25日,是巴金先生百岁华诞喜庆之日,创意"中国文化名人茗壶"的谈桃林先生继鲁迅、弘一壶后隆重推出了第三款名人紫砂壶---<巴金百岁寿心壶>.  相似文献   

13.
笔者收藏的"中国文化名人茗壶"系列中,以个人名义而创意制作的居多,壶匕的表现形式也不拘一格,或画或像、或诗或联、或咏或志,唯独为已故电影表演艺术家、画家赵丹和黄宗英女士设计制作的是一把双人合璧壶,名日<丹英壶>.  相似文献   

14.
陆正伟 《检察风云》2008,(20):78-78
宋代诗人梅尧臣在《宛陵集》中的茶诗句"小石冷采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流传至今。紫砂"色不艳,质不腻"的特性颇受文人青睐,因为它与雅士悠然自得散淡从容的生活态度很合拍。所以,人们追崇紫砂名壶的热情至今不减。但在专业人士眼里算得上是有品味的好壶,单凭优质的紫泥和制作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认为在本质的壶上首先要有独特的创意和高超的手艺。创意者会在神态各异的紫砂壶上借物寄情,依物言志,每一种造型都会引申出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或曲折迂回的典故。  相似文献   

15.
《检察风云》2007,(19):77
乾隆青玉"古稀天子之宝"和"八徵耄念之宝"均为交龙纽方形玺,阳文篆书."古稀天子之宝"与"八徵耄念之宝"为一组,两方玺同盛放在一紫檀雕云龙匣内.匣盖面雕云龙海水江崖,盒内饰有金质乾卦符号,以代表乾隆的"乾"字,乾卦又代表天.……  相似文献   

16.
壶并非孤零零地降临人世,它属于一个壮阔的器具方阵,盘、盆、钵、豆、杯、碗、瓶、鼎、罐、(鬻)……都是它的兄弟姐妹.只不过,壶有着活跃的性格和谦逊的可塑性,它始终根据时代的审美向度与人类的生产要求、生活质量而微调,而演进.但它是有原则的,有一个挺拔的颈,一个向外翻出的口,一个容量很大的腹,一个稍稍凹陷的底,后来还加了一个稳重的圈足,器物的重心不断下移,而审视者的视线却一直向上、向上.  相似文献   

17.
乾隆十六年,天津有位个体开发商丁予范在天津县城(当时天津还是县,不是市)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近一亩地,盖了一处四合院,大约10间房,连买地带盖房,丁予范花了180两银子。丁予范盖这套四合院的目的,就是想高价卖掉,哪知没人买,直到乾隆十九年(1754年),才低价出手,卖了177两银子。  相似文献   

18.
证件照片一般都在左或右下方盖上单位的红色印泥公章或打有钢印,盖有红色印泥公章,时间一长,一般都会渗透到乳剂层里,此时绝对不能用刀刮,溶剂也清除不了,最简单的办法是用滤色镜来去除.用全色片(最好用红外片)加深红色滤色镜,其红色越深,效果越显著.一时找不到深红色滤色镜时,可用红色玻璃或深红色玻璃纸来代替,彩色深红色校色片也可以用.这类代用品可临时盖在镜头上,以便滤去红色残字.加用了深红色滤色镜后,要增加较多的曝光时间,一般都要增加到2~4挡左右,曝光量宜多不宜少.用常规D-76显影时,显影不能过度,略少为好.在制作正相时D-72显影液1:2冲淡,适用中性相纸,其照片一般都很理想.如果是彩色照片上盖有红色印泥公章的话,使用上述方法则不能去除.彩色照片都是涂塑相纸,非常光滑,用火柴棒卷上一些棉花  相似文献   

19.
狮腾的绘意     
元號 《检察风云》2006,(17):76-77
狮子滚绣球的造型来源于南北朝.当时佛庙供奉的菩萨两旁均有一对狮子护守,有的还在莲座的前面,共同捧着一个博山香炉,这就是"狮子滚球"的最早姿势.博山香炉是古代焚香用具,炉体上有山形盖,盖上雕有人物及龙、虎、猿等动物,山形盖象征海上仙山"博山",故称"博山炉".宋以后,由于粉香逐渐被炷香取代,博山炉也就逐渐消失了.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人代会上通过的决议、决定有其固定的格式,未必非要加盖印章不可;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关未必非要雕刻印章不可,即便雕刻也无处可用. 人代会决议、决定没有加盖印章的惯例,再说公文未必非要加盖印章不可.如每年人代会听取和审议各项报告、审查和批准年度计划和预算,其决议草案经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后,以人民代表大会第几次会议名义发布公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