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博览     
《侨园》2006,(5)
42家外资机构获准投资A股中国证监会日前批准了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英国保诚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至此,共有42家外资机构取得上述资格。目前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外资机构中,已有36家共获得71.45亿美元的投资额度。根据法规规定,境外投资者要买卖A股,即以人民币计值的国内股票,目前只能通过合法境外机构投资者进行,  相似文献   

2.
财经小词典     
《求知》2011,(4):47-48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可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散户。其中:机构投资者又可划分为六大类别: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公募基金、阳光私募基金、QFII基金、其它法人机构。个人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证券市场,也可以通过认购公募基金或阳光私暮间接地投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3.
中国银行A股提速发行上市,表明了监管机构对于绩优大盘股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秘极支持态度 7月5日,被誉为中国A股市场“定海神针”的超级蓝筹大盘股——中国银行 (601988),继6月1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 H股上市后,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成功上市,首日收盘报3.79元,较发行价 3.08元涨23.05%。根据中国银行公告,目前中行总股  相似文献   

4.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洁 《理论探索》2007,(3):79-81
中国证券市场二十多年来在证券投资、证券筹资、证券商等方面逐步开放,QFII、QDII和股权分置改革等证券市场的法规政策在其中发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未来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是: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既要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又要保证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实现A、B股市场并轨。  相似文献   

5.
设立“老基金”的目的在于满足基金发起人生产、经营、投资、融资等方面的资金需要;设立“新基金”则是基于我国年轻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个人(散户)投资者众多、证券价格暴涨暴跌、市场巨幅波动、投机性太强的现实,希望投资基金能够充分发挥其作为机构投资者的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 当今世界,投资基金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一种重要投资工具。欧美发达国家自不必说,就连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在最近一些年都先后下大力气发展投资基金,投资基金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中发挥了十…  相似文献   

6.
元月14日我国股市再次出现“井喷”。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涨幅分别达5.8%和6.3%,创下6.24行情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两市分别成交235.35亿元和124.92亿元。当日,中国联通、中国石化等低价国企大盘股挟巨量封于涨停,带动个股全线普涨。 但这种“暴动”式的市场表现,并没有改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和中国银河证  相似文献   

7.
新华 《党政论坛》2006,(5):24-25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中存在“假外资”现象已是不争事实。《环球》杂志记RARTY&GOVEPNMENT FORUM者调查发现,其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一是国内资本境外“留学”一圈后回流形成的“返程投资”;二是在部分外商投资企业中,外方以不符合中国现行政策的人民币资金进行的“虚报浮夸”投资。“返程投资”主要借道香港和其他离岸金融中心回流进行投资。国内目前尚无足够的统计数据准确说明“返程投资”的数量。中国学者中具有代表性的看法是,“返程投资”占中国每年吸引外资比重约为1/3。中国“假外资”中的“返程投资”,早期主要表现为资金的跨境…  相似文献   

8.
中小投资者需要知识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的资本市场搏弈“游戏”中,中小投资者(散户)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如果依照“价值投资”的理念,投资收益往往非常之低甚至付诸厥如。这一方面是因为真正业绩良好且又给予投资者切实回报的上市公司极少(有的著名“蓝筹”、“绩优”概念的企业上市之后累计“圈入”的资金远远大于对股东的分红回报);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庄家”、“主力”大行其道的市场上,绩优而价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若无“主力”进入,股票经常相当长的时间内波澜不惊;如果依照“跟随庄家”的投资理念,则由于信息不对称常常高价位接货,陷入“套牢”的困境。中小投…  相似文献   

9.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外商投资国。随着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取消其商品内销的种种限制,许多国货名牌纷纷被外商收购、控股,外国投资者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与占有,使国内工业企业面临着从未有过的竞争与威胁。由此,引发了去年底尤其今年以来一场激烈的“外资争论”。这场争论被海外舆论界认为是中国继“特区之争”、“国企之争”之后的第三次大争论。 在争论中形成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外资的大量涌入己经或正在冲垮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吸引外资应该“悠着点”。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引进外资是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资金缺乏的供给手段,开放市场是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0.
(一) 一百五十年前,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 (二) 一百五十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在一些时候一些地方发展了、前进了,取得了“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历史进步,明显地表现出高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而又在一些时候一些地方停滞了,乃至倒退了,在与资本主义较量中不仅没有表现出优势,甚至出现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4,(20)
由于大陆对有些“三资”企业产品的内销比例适度放宽,以及诸如百货零售业等允许外商投资经营,从而带动了新一波港台商投资内地大陆的热潮。不仅已投资的港台商人纷纷追加投资,扩大投资生产合作领域,未投资者或新投资者也希望尽快抢占一块“滩头阵地”。以便大举进军内地大陆市场。 尽管港台商人的投资行为及投资心理上有所差别,但在到内地大陆投资的态势上却有着许多一致的新动向,这都是受内地大陆市场经济启动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赵彬 《民主》2007,(9):10-11
今年进入6月份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出现巨幅震荡,许多上半年入市的新股民,不但没有实现发财梦。反而出现了亏损。随着理财意识的复苏,天文数字的居民储蓄正在“搬家”涌向股市。这就有必要由政府向投资者进行投资风险的警示教育,同时投资者本身也应学习一些股市投资的成功经验,以便在个人投资理财中规避风险。获得收益。  相似文献   

13.
《2001年的国际投资》报告预言:“发展迅速的亚洲在未来5年内将是国际投资者首选的目标。”中国作为亚洲新兴市场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经济增长令世人瞩目,对海外投资者形成了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1996年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宏观经济环境有所改善,给了投资者更多的信心。这不仅为  相似文献   

14.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它由专业人员管理,将众多股民的分散资金加以集合,投资到几十家乃至几千家企业,所得收益由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基金管理人员根据所管理的基金量,按照固定的比例收取管理费。投资基金可分为共同投资基金和合伙投资基金。共同投资基金一般是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对象,它以股份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其股票也每天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称为“基金券”。共同投资基金在各国的组织形式不太一样,称呼也不尽相同。在美国称为“共同基金”,在日本称为“证券投资信托基金”,在英国及我国香港地区…  相似文献   

15.
联文 《瞭望》1994,(11)
美国市场调查公司──“盖洛普”进入中国市场联文去年秋,经中国外经贸部批准,“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英文为GallupChina,即“盖洛普中国”)正式注册登记。这是由美国盖洛普公司投资在中国进行市场调查和管理咨询的公司,它独家享用“盖洛普”商标使用权...  相似文献   

16.
蒋潇菁  陈瑛 《侨园》2005,(5):34-35
"目前国内掀起的古玩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热潮是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一种表现.但收藏市场必须规范,否则就是泡沫的繁荣,浮躁的繁荣."张新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张新建说,去年国内人均 GDP达到 1000美元以上,人们手中余钱增多,热衷收藏,"但水急浪大难免会有泡沫".  相似文献   

17.
许涛 《瞭望》2004,(46)
九、十月间,国家政策对证券市场的扶持达到了空前程度,而无论对中小投资者,还是投资机构来说,市场的表现却难以尽如人意:各项利好消息不能从根本上保障广大投资者的  相似文献   

18.
用央企集中上市的“方子”给中国股市“下药”,有可能加剧市场结构失衡。一个健康的股市“生态系统”,必须与中国日益多元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11月3日,占沪市大盘权重近20%的超级航母工商银行收盘于3.36元,与中国石化、宝钢股份等央企大盘股带领沪综指又创出了1866点的五年新高。但站在财富证券阜城门营业厅里的股民刘萍,叹息着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全是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从国际证券投资者和国际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研究新兴市场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信息不对称影响下,从中长期来看,伴随发达国家财富的增加和资本市场有效性的提高,投资资本将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短期来看,国际和国内投资者分别由于接收到关于国际市场和新兴市场的负面信息而改变投资决策,从而形成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  相似文献   

20.
透视社保基金入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险基金入市的话题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一直是一个讨论的热点,尤其在去年10月证监会出台政策允许商业保险资金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入市以后,有关社保基金入市的议论更加热烈起来。年初,管理层更是提出了要超常规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新思路,社保基金作为一种比较重要的机构投资者,顺理成章地被提上了培育与发展的议事日程。  社保基金入市既是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和运营的内在要求,又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因此,应该积极推进。但同时,社保基金到底应该如何入市,入市后应如何监管也是值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