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公共话语中担任认知方式的表达媒介,是话语分析的重要考察对象。当前,多数聚焦隐喻的公共话语分析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展开。相关研究从具身体验角度考察了公共话语中概念隐喻产生的心理过程,但未描写和解释语境中隐喻语言的表意网络创设。文章采用隐喻的复杂系统分析法,以英文报刊对金砖国家概念的隐喻构建为例,考察公共话语语境中隐喻语言的表意系统性。研究显示,隐喻语言在公共话语语境中自下而上形成系统隐喻、隐喻情节和隐喻叙事,三者环环相扣,受到话语目的、社会文化、语言语境及认知活动的交互施动。研究发现,隐喻的复杂系统分析法能有效捕捉语境中隐喻语言的协同表意,利于揭示公共话语中隐喻语言产生修辞论辩效果的复杂动因。  相似文献   

2.
理论不同,分析目的不同,话语的定义也不一样。话语分析不仅要了解话语的表达层,还要深入到意义的动作层,考察语言的功能以及语言使用者的编码和解码过程,注意社会文化语境和认知的作用,通过分析语境与话语分析的关系,详细地介绍了在特定语境下的话语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收集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至2017年9月11日期间发表的259段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建成"习近平生态话语语料库",并结合话语分析理论和语料库研究方法,研究领导人的生态话语建构方式及其对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研究显示,生态话语的主题词、检索行、搭配网络充分反映了新时代中国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重心、生态治理理念和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4.
话语权就是在一定的话语形成上所呈现的理论与实践效力。话语权的要义存在于它与话语形成的关系中。话语形成是指能够体现一定的理论或实践所具有的根本性、标志性及权威性效力的固定表达,它完整地体现出了话语生产的结果状态。如何认识和运用话语权,取决于对话语形成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在统一战线领域,共同话语形成恰是统一战线形成的重要标志。以共同话语形成来定义统一战线话语权,那么,统一战线话语权的实质深深蕴含于以共同话语形成为标志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中,体现为统一战线共同话语的效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公开课教学视频为分析语料对课堂教学话语构建从模态视角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表明:(1)口语模态是课堂教学的主模态;(2)课堂教学是多模态化的;(3)在多模态下的课堂教学中,模态间是协同配合来实现话语建构,不同话语的交际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模态或者多个模态组合来实现;(4)所有模态都对意义和交流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在一定的交际事件中,可能会使某种模态前景化。  相似文献   

6.
话语制度主义是新制度主义理论丛林中的最新流派,它以观念和话语为核心分析要素,为理解制度和制度变迁提供了内生性的动态视角,弥补了新制度主义其他流派倾向于静态的、均衡性制度分析的不足,并为公共行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诸多借鉴。然而,话语制度主义自身在解释力、理论适用性、理论身份独立性等方面尚存在不足,多学科与学说间的交流和互补对完善话语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话语分析角度对英语口语会话过程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男性与女性话语模式的构建及其构建原则,以便更有效地进行课堂英语教学,尤其是视听说教学与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8.
司法判决书是裁判过程的书面表达。法官作出裁判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以认定的案件事实和相关的法律规范为前提,运用演绎形式推理合乎逻辑地推演出判决结论的司法判决推理过程。主位推进理论研究连贯语篇中决定句子内容成份排列和句子之间配列、进而决定整个语篇语义内容发展方向的各个小句的主位、述位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依据横向话语流时间维度和纵向话语主位结构成分逻辑关系维度构建的话语主位推进分析框架,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探讨一篇优秀民事判决书的“本院认为……”部分如何实现演绎形式推理和法律命题内容实质推理双重共振的司法判决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广告是修辞话语建构的象征化现实。修辞在话语建构、文本建构和主体精神建构三个属面上为广告的表达者和接受者双方创造最佳交际效果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道德话语是人类道德生活中使用的道德概念、词语、命题、论断、故事、文字等。中国共产党的道德话语是用汉语道德语言表达中国共产党的道德思维、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等采用的一种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话语、中国传统道德话语、中国人民大众的道德话语是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创新的主要来源。中国共产党的道德话语创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同中国道德生活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话语相结合,并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将这个理念贯彻于它的实践历程中。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具有历史使命与时代特色的不同的道德话语创新,主要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道德话语创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道德话语创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道德话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的道德话语创新。道德话语创新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道德建设道路,而且有利于表达和传播中国共产党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并且有利于增强中华儿女对中华道德文化的认知和价值认同从而发动群众,甚至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新时代道德话语创新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应对时代挑战是中国共产党的道德话语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道德话语是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创新会对外传播,也会传播到其他国家去,会对世界其他国家政党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自我革命是新时代党的重要政治话语。利用Nvivo软件对新时代以来包含“自我革命”关键词的重要文献进行文本计量和话语分析,厘清“为何建构”“建构什么”“如何建构”三重逻辑。新时代建构自我革命话语是恪守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属性、创新党的革命话语体系及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理论基础之逻辑使然。词频与词汇的分布、关联反映出新时代自我革命话语体系聚焦于价值立场、鲜明标识、发展导向和实践空间等维度。在建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引经据典、概念隐喻与修辞是提升建构效应与实践价值的有效策略。三重逻辑层层递进、相互关联,共同铸就新时代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样貌,映射出中国共产党思想观念的革新与行动转向的变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的语言学学科—话语分析,在60~70年代发展十分迅速。本文介绍了我国话语分析的研究现状,分析其研究领域并指出了不足。明确了21世纪,我国话语分析研究应该在加强对外交流的同时,今后我国话语分析研究应该在坚持对外交流的同时,加强对真实状态下搜集的语料的分析;加强对口头语语料的研究;加强对实用性话语的研究;加强对话语意义和功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是近年来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要注意加强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术话语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核心和关键。我们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科学研究区别开来,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宣传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区别开来。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由意识形态话语向学术话语的转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一是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和中国实践,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二是要注重与世界话语体系的对接,增强国际话语权,既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和"中国立场",又要善于"世界表达",要以国际社会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14.
老百姓话语是富于中国特色的政治话语。它在法学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流行是一个值得法学理论界深思的现象。老百姓话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现代法治理论构建出来的公民的概念。它具有集体性、对立性和道德话语的本质,是中国传统皇权社会的德性政治的体现。对待老百姓话语应当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认真分析其得以广泛流行的原因,为中国民众思想和行为方式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型做出适于中国的政策反思和调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不仅在分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问题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而且在文化研究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霍尔从三个层次入手重构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内涵层次上,霍尔既反对“经济还原论”也反对“唯心论”。意识形态和社会阶级不是必然的对应关系,而是偶然的接合。意识形态是表征系统,我们用它向自身和他人描绘世界的意义。在语言层次上,意识形态像语言一样运作,在根本上具有话语和符号特征。在实践层次上,意识形态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政治策略的问题。意识形态斗争包括为某个现有术语或范畴争得某些新意义的尝试,也包括让这个术语从其表征系统的位置上脱离链接的努力。符号(话语)斗争是社会主义政治策略新形式。  相似文献   

16.
民间法话语在中国的命运与西方知识引进运动是紧密地勾连在一起的。虽然“圜道”秩序生成模式和政治主导型秩序生成模式构成原理不同,但都不存在国家法与民间法对立问题,民间法话语被构建、衰落和兴趣都与西方知识/理论在中国、中国开展的民族国家构建和现代化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民间法话语在中国命运的研究,反映出来的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社会变迁与话语力量的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党风建设话语是党对现实中党内存在的作风问题的回应,在不同历史阶段下内容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其逻辑层次体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事实与评价相符的陈述话语,个体行为分析与社会批判分析相结合的批判框架。党风建设话语的说服力和规范力分别受到文化语境和心理语境的影响。十八大以来党通过重构文化语境和心理语境,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打破管党治党“宽松软”心理定式,实现了党风建设话语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18.
在进入20世纪尤其是二战之后的民主实践中,经典民主理论越来越难以圆满解释和说明西方世界不断变化的社会政治变迁和现实。对经典民主理论进行反思、改造、修正和重构,赋予民主以新的涵义,以适应社会政治不断变迁的现实,就成为历史的必然逻辑。民主理论“修正”运动在西方世界由此兴起,并由此引发了民主话语主题的转换。这种民主话语主题的切换表现有二:一是由强调民主的核心是人民的统治转变为民主就是人民对政府的控制;二是民主理论研究由注重规范的民主理论向经验的民主理论时转换。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中国政策科学的话语体系建设问题。作者认为,打造中国政策科学的话语体系,需要处理好学术与政治、科学和意识形态、事实与价值、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国际化等方面的关系,并从指导思想(价值维度)、实践维度、传统维度和世界视野等方面着眼来推进。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实践,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政策文化传统,树立起全球视野或世界眼光,突显中国政策科学的话语指向,形成中国政策科学的术语、词汇、命题、原理、定理、推导、媒介和话语规则,逐步建立起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政策科学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政策科学在世界学术界上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构建中共历史研究的新话语体系既是推动中共历史研究工作繁荣发展的需要,也是指导党史研究工作开展并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价值,服务于史学研究与国家建设的关键。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共历史研究话语体系宜坚持与时俱进,顺应世界学术潮流,努力构建中共历史研究的新范式,创造性发展中共历史研究既有话语体系,创新表达表述方式,形成兼具学术性和时代性的新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