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高校校园网络舆情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对社会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所以,如何建立舆情事前预警机制成为了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通过对校园网络舆情内涵的介绍及舆情管理工作状况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几点舆情预警机制的建立及完善对策。以期通过明确工作权责、加强规范制度、丰富管理工作队伍来做好校园舆情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事件可以分为突发型、持续型、混合型等几类。通过对网络舆情真实案例的数据提取、挖掘、分析,可得到结构化数据,在此基础上,再对新闻报道量与时间序列的离散点进行函数拟合——基于多项式函数拟合,可建立预警数学模型。利用其图像特征分析所得出的突发型舆情事件符合指数函数分布,持续型舆情事件符合多峰值的高斯分布函数,混合型舆情事件符合分段函数的概率分布特征。据此有助于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对策制定、预警机制建立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突发性重大网络群体事件数量激增,使得网络舆情安全监管和预警形势极为严峻,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舆情采集软件收集网络群体性事件发展始末的相关数据信息,并进行因子分析确定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根据logistic模型和微分方程思想,建立网络群体性事件初期传播扩散模型以及整体扩散模型,对微分方程模型与基础数据进行拟合,绘制网络事件发展趋势图,分析网络群体事件演进规律,为网络监管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公安机关作为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力量,和人民群众接触最多最广泛。在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叠加,公安民警的执法活动很容易引发社会关注。线下,采用镜头记录监督民警执法,线上,表达着对公安工作的看法和意见。近年来,"聂树斌案""北京雷洋案""太原女民工讨工资被打死""山东辱母杀人案""河南偷瓜事件"等一系列涉警网络舆情引发媒体和网民关注,一旦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炒作,损害公安机关形象,造成人们社会公平感降低。由执法主体过错导致的极端负面涉警网络舆情会对人们的安全感造成一定影响,导致控制感降低,进而影响人们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互联网平台让消息放飞了翅膀。公安机关在负面新闻和网络舆情控制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做好舆情监测、舆情预警、舆情分析、舆情应对和传统媒体应对,公安机关才能有效化解危机,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公安机关因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和敏感性,经常处于网络舆情"风口浪尖",所以必须要牢牢把握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发展规律,在危机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消失期四个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危机管理策略,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构建和谐警媒关系、提升应对处置能力、建立危机预警体系,预防和减少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提升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管理能力,正确处置危机事件中公安机关与网络媒体、公安机关与广大网民的关系,更好地推动警媒携手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处置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黄金期和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时有发生。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具有突发性、传播性、破坏性和交互性等显著特点。因此,公安机关应及时掌握涉警网络舆情动态,运用"公安网络舆情引导管理系统",完善涉警网络舆情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掌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考察“表哥”事件所展现出来的网络舆情发展过程,将其分解为舆情潜伏预警期、舆情爆发持续期、舆情缓解下降期和舆情趋于平淡期四个阶段。分析在整个事件中政府、网民和媒体在网络舆情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继而探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舆情的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舆论诉求主要是利益表达、社会情绪表达、网络政治参与和网络社会抗争。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们能便捷地获取信息,更加自由地发表言论;另一方面,舆论环境复杂化、科层制的政府结构与扁平化的互联网结构的不适应性、自媒体场域中负面情绪易放大、自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负面影响等因素,也使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陷入一定困境。为此,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方面要更新理念,以"善治"取代"管制";注重与公众的沟通,搭建政府与公众网络对话平台;加快自媒体监管立法,培养理性网民;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及时回应,掌握舆情处理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重特大校车事故频发,校车网络舆情展现出爆炸性、指向性、互动性、传染性、周期性等特点,对政府的校车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如果校车网络舆情得不到妥善处理,极可能诱发网民的不满情绪及不测行为的发生,进而破坏和谐的社会生活,影响社会的稳定。对此,政府有必要建立一套相应的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包括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和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以"身份"为分析视角,以"雷洋"网络事件为切入,对网络事件的发生、发酵和传播过程与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网络事件的生成具有明显的身份动员特征,包括身份识别、身份区隔和身份认同三个过程,具体运用了"装可怜""拉仇恨"和"提声望"等选择性身份动员策略,这些策略的实现既是"苦难""污名""标签""声望"等符号、文化、规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又受到网络媒体的无形推力,更受到社会结构转型的影响。重构与社会结构相适应的身份对于优化网络事件治理、明确不同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社会正常运行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妥善处置各类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对我国政府而言是全新的考验。通过对医疗类网络舆情案例的精心挑选以及从网络舆情的回应程度、回应方式、回应主体和回应行为等方面比较分析发现,我国政府在应对医疗类网络舆情事件中存在着主导式的回应逻辑,经过对主导式回应逻辑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主动性策略的采用、新媒体融合的内在需求和提高效率的逻辑表达是推动政府形成主导式回应逻辑的重要原因。通过具体案例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回应逻辑,有利于对社会转型期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回应机制提供有益性启示。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情对社会舆情走向的引导作用日益彰显,标志着党外人士社会舆情监督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党外人士社会舆情监督面临着队伍结构多样化、参政意识日益增长和社会舆情日益复杂的新情况,使党外人士社会舆情监督在有效性、真实性、公平性和合法性等方面也面临新的实践困境,应着力从宣传引导、制度引导、依法引导以及呼吁政府社会舆情应对由"倒逼"向"自觉"转变等方面着力提升党外人士社会舆情监督的有效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4.
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给公安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处置、及时应对涉警舆情危机事件已成为和谐警民关系的症结,因而妥善引导涉警网络舆情事关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和社会和谐与稳定。网民心理决定网民的网上行为,进而对涉警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网民心理包括代偿机制下的心理、追求本我的心理和首因心理、群体极化下的从众心理、群体怨恨心理和仇警心理。本文通过大量实例对网民心理进行分析论证,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科学的引导措施,具体包括快速回应涉警事件、信息透明真实,事件进程实时发布、搭建交流平台,巧妙设置议题、宣传警察正能量和积极发挥意见领袖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多起传播广泛、影响巨大的企业热点网络舆情事件,如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和2010年的圣元"婴幼儿"奶粉事件等,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却大多不合格。现今网络舆情研究侧重于宏观政治层面,从企业角度开展的微观研究则很少。本文以王老吉在2008年震灾"捐款门"与2009年夏枯草"添加门"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管理为研究视角,希望能够为提升企业网络舆情管理能力提供一些经验,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它以互联网为背景,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偏差性和蝴蝶效应等特点。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契机,也极大地挑战了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思维方式和应对效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对政府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与事件信息公开是否及时、真实、准确有关。因此,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应主要围绕网络事件信息发布而展开。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前群众利益诉求增多,社会矛盾多样多发的复杂形势,公安机关要推进社会管理能力创新,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积极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具有突发性、传播性、破坏性和交互性的显著特点。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主要策略有:健全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机构和队伍;加强互联网虚拟社会的服务和管理;运用"公安网络舆情引导管理系统",完善涉警网络舆情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掌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等。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时代,新型媒介的迅猛发展使公众对涉警事件的舆情空间和表达权利得到进一步延伸和释放。这给公安机关涉警舆情的引导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前,公安机关存在舆情采集效率不高、舆情监测预警统一标准缺失、舆情信息研判技法相对滞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优化舆情信息管理机制、舆情干预机制和警媒合作机制,实现公安机关从封、删、堵的"舆情控制"工作模式向以沟通协作为导向的"舆情引导"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媒介技术的发展为民众积极参与公共事件、行使监督权提供了便利,社会转型期更为复杂的治安形势和社会矛盾让公安工作更易成为舆论焦点,这都使得公安机关面临前所未有的舆情风险。因此,公安机关只有充分发挥警情通报在传递信息、塑造良好形象、提供安全感方面的重要价值,及时转变对应对媒体的态度、加强媒介素养的培育、完善敏感警情的舆情预警和应对机制,才能有效应对涉警舆情、化解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近几年来PX项目类事件频发所蕴含的警示意义出发,分析了政府与公众之间搭建有效沟通的桥梁、建立畅通的社会协商渠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揭示了PX项目类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是对"社会"认知的褊狭,"社会建设"的滞后,"社会治理"的欠缺和"社会协商"的忽视,进而对"社会"、"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和"社会协商"作出简要论述,并对当前推进"社会协商"提出了五点看法:一是提高全社会对社会协商的认识;二是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三是要建立社会协商的有效机制、制度和程序;四是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五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推进社会协商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