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很多的警示与启迪。文章从家庭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底线教育的缺失,珍爱生命的人性教育的盲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等方面进行了心理学分析与思考,并结合当前社会现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案件的发生 一九九四年五月五日下午2:30左右,阳泉市郊区公安分局接到报案:阳泉市荫营煤矿生产科干部张义军(男、29岁)被杀死在办公室内(111室)。经现场勘查、勘验,发现死者脚前屋门方向,身体呈倒“弓”形躺在椅子上,右胸、右侧胸部有八处3Cm宽的双刃刺创伤,其中右上臂为贯通份,并刺入右胸部,地面留有大量血迹。经鉴定,死者为“心  相似文献   

3.
从本质上讲,民间规则是民间现实生活的规范性表达,是民间真实生活的浓缩,是民间社会据以判断是非的行为标准。故此,依据民间规则的内容,可以把民间规则分为事实判断型民间规则、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合型民间规则以及价值判断型民间规则。与此同时,案件的事实也可分为作为适用法律的前提的事实与作为判断是非标准的事实。由此,在司法过程中,事实判断型民间规则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合型民间规则对于事实认定才具有意义,而价值判断型民间规则却没有此一功能。  相似文献   

4.
对侦破余林主“零口供”故意杀人案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2月27日,至死都不供认罪行的故意杀人犯余林主被绑赴刑场执行了枪决。作为办理该案的刑警,有一种成功的快慰,因为这是波阳县首例“零口供”而将罪犯判处极刑的案件。分析和总结对余林主这起“零口供”案件侦破的经验和教训,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破案经过2002年3月31日,波阳县田畈街镇韶村村委会老屋下有村民报案:该村75岁的独居老太太操荷莲于昨天夜里惨死在自家的床上。侦技人员赴现场勘查后,经综合分析认定这是一起熟人杀人劫财案件。在排查过过程中,死者小女儿高香凤已经分手的男友余林主进入侦查视线。2002…  相似文献   

5.
在故意杀人碎尸案的侦破中,确定死者身份是案件侦破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在昆明市"3.16"故意杀人案的侦破中,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协调,刑侦人员全面细致的现场勘查、DNA检验准确确定被害人和及时调查走访,成为成功侦破此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中,判决书中通常对被告人都会有杀人手段残忍这样的描述,但是手段残忍却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适用标准。故意杀人案件中手段残忍应定义为犯罪行为人在实施杀人行为时故意增加了被害人除死亡以外的痛苦。而杀人手段残忍的认定应结合犯罪嫌疑人在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和犯罪实行阶段的行为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7.
纵观"乃扒涉嫌故意杀人案"卷宗时,发现该案件在侦查破案过程中,存在侦查过程不清、被害人身份不明、审讯技巧不佳、现场有关痕迹形成没有进行合理分析、现场物证提取使用过程、卷宗制作不认真、诉讼意识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淮滨县公安局在上级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全警联动,47小时快速侦破“2·28”故意杀人案,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整体作战”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9.
命案侦破整体作战法在我省公安工作的实践中有着许多成功的案例。这种作战法无论是在实践还是在理论上都对公安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本刊将陆续组织专家学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使其能够在公安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期发表的笔谈,得到了信阳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示真诚的感谢。  相似文献   

10.
贿赂犯罪存在行贿与受贿的对向性,因此司法机关对受贿犯罪自首的认定上比较混乱。这种混乱出现的原因在于法律对自首本身规定的复杂性,以及检察机关与法院对自首标准的把握尺度不同,主要表现在:是否要求受贿罪自首时供述行贿事实。因此,应当通过合理的刑法解释,打破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1〕,并给予受贿人一定的司法奖励,使受贿人能主动交代行贿犯罪事实,从而寻找到案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贿赂犯罪存在行贿与受贿的对向性,因此司法机关对受贿犯罪自首的认定上比较混乱。这种混乱出现的原因在于法律对自首本身规定的复杂性,以及检察机关与法院对自首标准的把握尺度不同,主要表现在:是否要求受贿罪自首时供述行贿事实。因此,应当通过合理的刑法解释,打破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的利益裙带关系,推动受贿人自首时能主动交代行贿犯罪事实,从而寻找到案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于犯罪嫌疑人处于一种被控有罪,可能被迫究刑事责任的被动境地,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逆反心理。即害怕受到处罚,希望不受到处罚或者受到较轻处罚的心理。在此心理的支配下,犯罪嫌疑人总是想逃避罪责,不愿说出其真实思想和心理状态,竭力寻找借口,虚构事实,蒙混过关。这种心理活动在  相似文献   

13.
潜在人民陪审员对刑事裁判事项的归类并不全和裁判事实的理论分类一致,应当认真对待其中反映的重要问题。刑事裁判叙事表明事实认定问题不等同于纯粹的事实问题,事实认定活动同样需要认定法律问题。在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案件中,对事实认定范围的确定应当综合考量裁判事项对法律理解程度的要求、政策和立法目的、裁判可接受性等因素。人民陪审员的事实认定范围应为定罪事实和死刑案件量刑事实,排除“二级事实”、非死刑案件量刑事实和程序法事实;事实认定权的职权范围应为认定指控罪名是否成立、事实是否足以判处死刑、证据是否具有相关性、司法证明是否达到证明标准等。  相似文献   

14.
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识地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是间接故意。以往的刑法理论,一般均认为诬告陷害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司法实践中,这种观点也起着支配作用,但是随着实践中复杂的犯罪形态的出现,在适用罪过形式方面,出现了与传统的理论难以吻合的情况,已影响到理论的发展和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法律的问题。诬告陷害罪的主观特征上,一般表现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成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有意追求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直接故意的诬告陷害罪,具有希望诬告结果发生的犯罪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构成要件结果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事实上应限缩解释为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公权力运行秩序和社会公众生活秩序是社会公共秩序的两个维度,法治环境下两者最终的指向具有一致性,因而扰乱其中任何一种秩序都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体现。社会恐慌现实化是本罪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核心特征,因此,司法实践中将损害行政区域和国家机关形象的行为评价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将虚假信息传播广度作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判断依据,都是对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认定标准的把握存在偏差的体现,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6.
公正是诉讼活动的灵魂与归宿,是诉讼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对公正的内涵应当从程序公正与事实公正两个方面来进行理解。事实公正体现的是诉讼机制的内在说服力,是诉讼机制的内在品质,案件事实认定的正确与否是实体公正的核心。当前,法院裁判案件主要有三种模式——侦查中心式、被动裁判式、审判中心式。相比较而言,审判中心式是比较合理、公正的裁判模式。在审判中心式框架下,根据案件审理的不同阶段,将案件事实划分为原初事实、证据事实、裁判事实、法律事实,从现状考察、路径分析等几个方面探索刑事案件事实认定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刑事案件事实认定的三步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关系的调整已逐渐从行政手段转变为法律手段。按照我国现行劳动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而在现实的劳动就业市场中,并非所有的劳动关系都能依照法律规定建立,因而导致事实劳动关系的大量存在。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劳动法并没有明确规定,本文就此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了富有民间色彩的民间借贷案件为例,论述了将民俗习惯适度运用于司法实践中,将不仅有利于案结事了、化解纠纷,更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针对目前民俗习惯领域理论研究较多,而实证研究缺乏的现状,文章就民俗习惯在民间借贷案件中事实认定的作用以及实际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违法阻却事由是国家秘密已失去秘密性和泄漏行为事先得到许可。当同一行为既符合间谋罪又符合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要件时,应以间谍罪处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结果犯,只有被不应知悉者知悉之前才可认定为未遂犯,否则就构成犯罪既遂。  相似文献   

20.
事实认定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其认定结果不但是适用法律的前提,而且是法官裁判的依据。但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利用经验法则来论证间接证据从而推断出案件事实未免不是好的方法。合理、准确的利用经验法则来推定事实,对于实现诉讼公平与效率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