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胡治兵语录》中的用人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圣华 《新东方》2005,(5):58-61
由蔡锷将军编辑的《曾胡治兵语录》在20世纪20年代曾是黄埔军校的教科书。这部书记录了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兵言论,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军事著作,本文试图对该书的用人思想作些阐发,以资借鉴者用。《曾胡兵法语录》(以下简称《语录》)共十三篇,其中第一篇《将材》和第二篇《用人》集中讲了曾、胡二人的用人思想。  相似文献   

2.
笔者接触到一些理论文章:不足五六千字,语录却有二三十处;超过五六千字者,语录之多,令人难以卒读。理论文章,特別是阐发、论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文章,根据需要援引经典作家的语录,本无可非议。一些质量很高的文章,恰当地引用了若干语录,大家也并不觉其多。因此,不看需要,一味地主张少引、  相似文献   

3.
话多钱少     
《创造》2017,(12)
正话多钱少——这话虽不见诸经济学教科书,也不是管理学定律,但我坚信此言绝不虚诞,足可跻身生活经。几乎是刚能听懂大人话时,老祖宗这话就因年年说月月说而植入心底。所以,少小时的我能用一个字回答的问题绝不说两个字,尤其是需要几毛钱却囊中空空的时候就会想,难怪我这么穷呢,定是说话多了。后来读了几本书,就把老人家的话先当"四旧"当唯心主义彻底抛弃了。再后来,这  相似文献   

4.
民言无忌     
杨天石 《同舟共进》2008,(11):32-33
"《同舟共进》精华系列"三部书出版,邀我作序。我很喜欢这个刊物,也想写点什么。苦思之下,想起旧时有一句话,叫"童言无忌"。我想改动一个字,叫"民言无忌",借此写一篇小文,以代序焉。  相似文献   

5.
坚定的信念     
王亚军 《前进论坛》2010,(11):35-35
<正>我是一名工作在临床护理第一线的农工党党员,在农工党80华诞之际,回想我们党所走过的历程,感到十分骄傲。我想起了自己成长进步的经历,是我身边许多优秀的农工党党员影响了我,教育了我,帮助了我。我的学生时代,可以说是属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那一类,参加工作了也只是完成本职工作后看看业务书,对其它事不闻不问。然而,一个人物的出现令我发生了质的变化。我所在的医院来了一位年轻的院长,成为全院上下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07,(6):63-63
早在1974年,台湾就流传过大陆版《毛泽东语录》,不过是极小范围的“内部阅览”。但30年后,《毛泽东语录》却在台湾各大书店公开登场了。在台湾大学对面的诚品书店里,《毛泽东语录》就摆在进门大厅最显眼的位置。问服务生书卖得如何?回答是:“不错,已经是数次进货了。”  相似文献   

7.
在芸芸众生中,有一位年逾花甲的女士,她对《毛主席语录》仍怀有极特殊的感情。她就是解放军报社已经离休了的一位编辑——田晓光。她向我讲述了自己参与编辑出版《毛主席语录》的全过程。毛泽东的语录怎样变成《毛主席语录》我们之所以萌发编辑一本《毛主席语录》的想法,这首先还要从《解放军报》刊登毛主席语录说起。林彪接替彭德怀的工作以后,首先在全军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运动。1960年3月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提出:毛主席有许多警句你们要把它背下来……我主张就是要背一点东  相似文献   

8.
在汉字里,最容易认的字莫过于"一". "一"字,不仅笔画简单,而且语意直白.中国人只要认字,必先认识"一"字,也算是万字从"一"始吧.  相似文献   

9.
舒展 《北京观察》2010,(11):44-46
<正>方成的书,凡出版的,他都无一例外的送给我;少说也有30本以上。2007年春节,方兄驾临寒舍,送来一套图文并茂的《方成自选集》(上下册,30多万字,文化艺术版)。我说:"这真是厚重的年礼呀"!展卷翻阅,得出一个结论:"这套书是方兄著作中最精彩的压卷之作"!他学画时的速写,也囊括在内,比如1949年上学时,一宵从  相似文献   

10.
读好无字书     
姚志成 《群众》2010,(2):33-33
<正>1938年3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大三大队毕业典礼上,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学员讲过这样一段话:社会也是学校,一切要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毛泽东同志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中国历代书  相似文献   

11.
王洋 《天津人大》2014,(7):18-19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通过重温两年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历史,我对井冈山精神、井冈山道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1,(6):60
人一辈子最大的工作,应该是认识自己,而不是认识别人。我想这是确保自己生活幸福的前提之一。——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苏小和。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往往忽略了眼前的快乐,真正的幸福也就随之而去了。——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幸福课"上,年轻讲师本·沙哈尔这样对学生说。天字有"人",意字有"心"。  相似文献   

13.
恩师     
教师节来临的日子,不由得想起自己的"人生之师"。其中有个叫林文铸的,他只教了我3个字:"不放弃"。也正是因为这3个字,他成了我终身的"恩师"。因为这3个字,让我受用终身。  相似文献   

14.
张涌 《公民导刊》2013,(6):52-53
"人文"是什么?即便读过书的人,恐怕也未必能说得清楚。据说,在绍兴文理学院,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竟用了3个星期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同学们都觉得很惊讶,"人文"我懂啊。可当梁晓声问"人文"是什么时,学生却回答:"我认为典型的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因此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为了说明"人文",梁晓声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着外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教师,特殊的职业使我同孩子有更多的接触机会。课间时,偶然发现一名学生的教科书封皮上贴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两个字:真棒,鲜红的色彩和熟悉的字体立即勾起了我的回忆……他是个纪律很好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次小考,我出了五个题目,不是很难,许多同学答得都很好。当批到他的卷子时,发现他有一道题答错了,但我想这对于他已经很难得了,于是在帮他改正了之后,在下面的空白处写了两个字:真棒。没想到就是这两个字竟让他如此的珍爱!竟然端端正正地贴在了教科书上!评语,对于教师也许真的就是那挥笔的一瞬,而它给学生们带来的却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微观     
《小康》2016,(29)
正@七下雾:结合书本知识,实践最重要。然而实践又是最难的。西安一位陪读妈妈用4吨书搭出"书井"。她说,孩子小升初时,曾每天都被困在补习班里,有坐井观天之感。如今她搭"书井"就是要提醒其他家长: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增长见识,不要将孩子困在课本和书本中。点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廿一啊:当我看到我一个宁波的老师、一个哈尔滨的同学、一个湖南的朋友,三个人彼此并不认识却在差不多同一个时间段都转了此文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此文背后的神秘力量。  相似文献   

17.
逸闻趣事     
美国:商家提供免费教科书对于难以承受昂贵书本费的美国学生来说,从今年秋天起,他们就可以从互联网上免费下载部分课程的教科书,费用将由在书中刊登广告的商家承担。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FreeloadPress"公司将从今年秋季开始,在线免费提供100多门课程的教科书,其中大部分为商业类书籍。任何人只要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问卷,就可下载电子版的教科书,然后储存打印。美国大学教科书作为一项产业,年产值高达60亿美元,但出版商一直拒绝在书中刊登广告,造成教科书价格居高不下。目前一名美国学生平均一年的书本开支约为900美元。目前公司已经有2.…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1,(21)
正每天更新两条微博,内容文字要一个字一个字亲手写,微博粉丝超过八百万的儿科医生崔玉涛,被很多家长形容为"成为妈妈最初几年里最能带给我安全感的人"。儿科医生崔玉涛微博上有超过八百万粉丝,绝大多数都是孩子家长。他从互联网诞生之初开始写科普文,2009年起每天雷打不动更新两条微博,解答网友们的各种育儿困惑。他还出版了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科普书,如今这些书也会出现在年轻儿科医生的抽屉里。  相似文献   

19.
发展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已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继1989年谭崇台教授出版国内第一本《发展经济学》以来,迄今国内已有近十本这方面的著作问世。研读之余,深感谭教授主编的《发展经济学》一书是一部极富有探索性的教科书,该书给我们的整体感受可以归纳为六个字——“全面、科学、独到”。首先,它作为教科书,充分反映了教科书的全面、系统性。全书共分十五章,对发展中国家的成就和困难等问题分别作了评述,与此同时,该书的全面性还表现在它不仅系统地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20.
汤成沅先生!你三回故里,我都无缘和你见上一面。曾为如东县政协文史委等单位筹编《天南海北如东人》(海外版)一书,我和你通了第一封信,约请你赐稿,信发出后,我期待着、盼望着……,一日又一日。终于,从北美南加州传来了你的讯息。捧读你饱恋乡情的来鸿,欣赏你三度回乡的回忆录,我不禁心潮激荡。透过这一字字、一行行,我分明看到了海外漂泊50年的八旬老人一颗炽热的爱国爱乡情,也使我了解了来自大洋彼岸的你的眷眷"金石"情结——你,早在弱冠之年就开始研习篆刻艺术,初习元朱文,进而喜粗放白文,篆刻生涯从未间断。曾镌刻60方《涤生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