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晓耕 《法学家》2000,(6):55-59
一、祖制及其作用 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皇帝尽可以玩弄法律于其股掌之中,但对他来说,也有不得逾越的戒条,这就是所谓祖制.祖制一般是指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历代相沿的传统或曰成宪;二是先帝(多为开国皇帝)的诏令.对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皇帝来说,能够制约其言行的,正是这类既可是法律又不必是法律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立法基本上抄自西方,这在法学界是“不争的事实”。①然而,近代西方经济法制的历史总体上是一部成功的发展史,而以西方法律为蓝本的晚清时期经济法制的移植总体上却不是成功的移植史。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前的时代是历史永恒中的一个瞬间,对这一时期中西经济法制历史进行比较研究是富有价值的。在西方,近代法律文化取得的成就为后世研究者所景仰,其不足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也昭示出某种历史的规律。在中国,晚清修律留下了很大一笔法律文化财富让民国时期的立法者继承,同时它所取得的成绩证明了其成功的经验,其失败之处提供的…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民主精神,是以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有深远的文化基础 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孔丘为创始人的一个学派,也是当时“百家争鸣”中最早形成的一个最大学派。儒家以家庭伦理为理想法,视国家为家庭的扩大,法律是伦理的体现,把家政统率于家长,国政集权于国君,皇帝是百姓的最高家长,任何个人在家是父母之子,应当尽孝,于国是皇帝臣民,应当尽忠;由家而国,家国相通,只要家族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正> 封建专制社会条件下,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一手囊括了立法、行政、司法权。皇帝在司法中的最高权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律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限于篇幅,以明代为标本作粗略的分析研究。明代皇帝的最高司法权既在法律中予以规定,也体现在司法惯例和司法实际中,下面逐一加以论述。 1.重案的最终裁决权明代的司法管辖按照案件的轻重和罪犯的身份,分别有所隶属,前者称为案件管辖,后者称为身份管辖。  相似文献   

5.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的历史时期,与这一治国的总体方略相适应,宋代进一步强化了皇权对刑事审判的控制.宋代通过强化皇权对刑事审判的控制一方面使皇帝成为最高裁判者,彰显了皇帝对臣民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刑事审判中的人治主义色彩,造成对正常刑事审判活动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要探讨的经济法制机构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中的经济立法机构,也不是国家司法部门中的经济司法机构,而是政府中的经济法制机构。在全部经济法制工作中,政府中的经济法制机构的工作量最大,任务最重,它对于搞好整个经济法制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也是关键的作用。因此,研究政府中经济法制机构的性质、任务及其设置,对加强我国的经济法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法的立法突破与理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是中国经济法立法取得突破的一年,也是经济法理论获得重要发展的一年.在近年已经修订<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个人所得税法>等重要经济法律的基础上,本年度,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又取得重大突破:万众期待的<反垄断法>如期出台,备受关注的<企业所得税法>也顺利通过.立法的突破反映了经济法理论研究的成果,也推动着经济法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主张加强封建法制,反对君主越法擅断 丘浚还从立法、司法等各个方面,广泛地论述了法制问题。在他的全部论述中贯穿着一个基本精神:必须遵守封建法制;就是君主也不能徇私枉法。 因为封建法律代表着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封建统治阶级在强迫广大人民绝对服从的同时,也要求自已内部的成员知法、守法,甚至君主也不能例外。但是在“法自君出”、皇权高于一切的封建社会,皇帝、权贵们非但在对人民的镇压方面不受法律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中国经济法制之兴起中国法制四十年,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经济法制建设的兴起与发展! 在我国,经济法这一概念,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普遍为人们所熟悉的;经济法制建设这一使命,也同样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普遍为人们所重视的。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次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涵二、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资源问题三、我国农业环境资源问题的制度根源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创新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命题,也是当代经济法制的一项重要使命。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基础和支撑产业,我国政府早在1994年颁布的《中国21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学》2012,(1):193
<正>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下称"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依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通过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而组建的专门致力于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研究的机构。中心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农业法基本理论、农产品质量法律制度、WTO农业规则与农产品贸易制度、城乡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法律制度以及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等。2003年,中心被确定  相似文献   

12.
在封建社会里,“朕即国家”,皇帝的话就是法律,这就决定了整个封建主义的法律必然是专横独断的.但是,在封建社会里,也有少数比较明智的皇帝,能从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出发,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主张维护封建法律的统一和稳定,反对滥施刑罚,出入人罪.即使在“坐堂问案”的审判形式下,也有些司法官吏能比较地注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下面所选的三个古案,都是见于正史的.我们略加评语,以资览古监今.标题是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13.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地影响了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利之间的关系,进而使考察近四十年来经济法制中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利的嬗变成为解读中国经济法特色的重要路径,也是展望未来经济法制发展方向的经验指引。计划经济的历史起点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表明,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政府向市场不断释放和重塑权利的过程,这同时也表明,经济法不仅过去曾经而且将来依然会沿着改革指引的强权利、弱权力方向调整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利关系。与套用西方经济学理论解读中国经济法的范式相比,剖析经济法中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利的结构流变,可以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中国经济法的本质属性与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理论指出,奴隶社会的法和封建社会的法,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除了都是确保私有制的,在司法上都是武断专横、野蛮残酷的以外,公开确认并维护等级制度和等级特权,是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 中国封建法律中八议制度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八议起源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法制初探侯欣一本文所称中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法制,是指从公元前476年至公元1840年期间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制定的用以调整、规范对外贸易关系方面的法律制度的总称。众所周知,严格意义上的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在平...  相似文献   

16.
法律是神圣的。但是在中国的封建时代,所谓“堂堂三尺法”就很难称得上“神圣”,它做不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管仲曰:“夫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天下也。”一语道破了封建法典的虚伪性,原来它只是最高统治者用来管理老百姓的玩艺,统治者本人是可以不受法律约束的。而今不同了,法,代表的是人民大众的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但是,一部最完备的法典,它也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封建社会,人治主义表现在治理国家的方法上,就是公开实行个人意志凌驾于社会之上、法律之上。个人决定一切意味着皇帝对于国家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宫庭的宰辅臣僚们以及州郡县府的各级官员,权力是皇帝“赐予”的,对人民来说,他们是集大权于一身的主宰,而对赐给他们权力的人来说,又是附庸和奴仆。虽然历代封建王朝也有法律,但“法律仅仅是君主的意志而已,即使君主是英明的,官吏们也无法遵从一个他们所不知道的意志,那末,官吏当然只有遵从自己的意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千余年之久,堪称世 界之最。其中奥妙之一,就是专制皇帝运用种种行政手 段创造了一个权力经济模式,封死了通向资本主义的 门户。最近,张中秋先生在他的新著《法律与经济—传 统中国经济的法律分析》(以下简称张著)中,对传统的 权力经济模式从法律角度作了解剖,胜意迭出。印象最 深者,则是他对权力经济模式症结(亦可曰死结)的分 析。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的深入开展,由西南政法大学主办、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和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承办的“政府责任与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法律问题”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0日至21日在重庆君豪大饭店隆重召开。会议收到  相似文献   

20.
论立宪技术     
宪法规范是一国法律规范体系中的最高规范,它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意志;它是一国法律创制的最高法律依据。作为成文法律规范的最高类型—宪法的制定,也具有十分明显的技术性。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修改我国现行宪法的任务,为此,研究立宪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操作意义。一从立法技术角度而言,它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立法的表现技术和立法的表述技术。所谓立法的表现技术是指立法者在观念中和思维范畴内构思和再现未来的法律关系的技术。在这个层面上的技术是引导立法者科学、严密地从大量的社会关系中有效地抽象出应由法律调整的法律关系。它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