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俐 《新湘评论》2007,(12):47-49
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为肇端,选秀节目成为近年来中国电视屏幕上最为人瞩目的风景。湖南卫视也借此而进一步确立了中国电视媒体第一娱乐品牌的地位。但是伴随“超级女声”、“快乐男声”节目的走红,各地电视媒体纷纷推出不同类型的选秀节目,一时大有选秀泛滥之势,从而使社会对选秀节目的负面作用的质疑和批评也日益增多。特别是随着包括“超女”在内的选秀节目不断爆出各种或真或假的“内幕”、“丑闻”,进一步使选秀节目的公信度受到伤害。一方面是选手、  相似文献   

2.
每年夏秋,电视荧屏必定是选秀节目的天下。 由2004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2005年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为领头羊一跃登上巅峰,选秀节目成为了电视;综艺类节目中的当红者,在全国创下收视率的奇迹。独特的人物魅力,有趣的选秀过程,以及诸多人怀揣着成为明星的梦想,让电视选秀成为了观众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胡晓军  李韵  刘健婷 《党建》2009,(2):38-39
“中国红歌会”是近年来电视屏幕上呈现的一档特殊节目,它借鉴了当前颇受关注的选秀形式,却赢得了与选秀节目迥然不同的评价。 在一批低俗节目和不良广告被陆续叫停的同时,“中国红歌会”唱响了大众传媒走出低俗的先声。  相似文献   

4.
记者:近几年来,音乐选秀节目在国内的多家电视媒体盛行,从最初风靡全国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到目前火爆异常的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吸引了全国无数观众的眼球,打造了奇迹般的收视率,那么,您是怎样看待这些超人气的选秀节目的呢?  相似文献   

5.
电视选秀节目是近年来活跃在荧屏上的热门节目形态。选秀节目对"90后"大学生到底产生着怎样的影响?文章从"90后"对电视选秀节目的接触状况、对其价值观呈现的认知判断,以及电视选秀节目对"90后"价值观的渗透三个层面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选秀节目对"90后"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90后"大学生普遍认为电视选秀节目对个体性和开放性价值观的呈现大于社会性和传统性价值观,"欢乐""青春活力"和"竞争"是其三大价值取向;选秀节目对"90后"大学生的行为价值取向、审美价值取向和个体价值取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针对选秀节目的消极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的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李红艳 《新湘评论》2013,(22):25-25
如果在十几二十年前,应该不会出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样的节目。因为那时,汉字文化传承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面临危机,更不会有人振臂直呼:保卫汉语!持续两个多月的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落幕,获得年度“汉字听写全国冠军”的小姑娘陆佳蕾颇为引人关注。更值得思考的是,这档节目缘何能够掀起一轮全民关注汉字书写的热潮。相比于当下综艺荧屏的光怪陆离,这档节目一点儿也不养眼,节目流程简单,比赛规则单一,视觉呈现单调,然而收视率却一路飘红,成功“逆袭”同期不少热播的音乐选秀类节目。  相似文献   

7.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了蓝皮书《2007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继去年真人秀节目代表“超级女声”首次被写入2006年报告后,“加油!好男儿”、“我型我SHOW”、“梦想中国”、“名师高徒”等系列选秀节目也被收入今年的报告,并得到了有关部门客观和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领导型专家     
蒋平 《党员文摘》2007,(12):27-27
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以及形形色色的电视选秀活动,都有一道共同的奇观——一群七尺男儿哭鼻子!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个别地方出现了短信评选“十佳”警察。笔者以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地政府推出这样的民主方式,实质上是采用了“超级女声”平民选秀的方式.是大众娱乐民主向基层政治民主的转变和渗透。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廉政瞭望》2012,(1):70-70
近年,在一些男生选秀节目中,不断有“伪娘”出现并迅速蹿红。人却不知,早在魏晋南北朝,中国已是“伪娘”遍地。史书对帅哥的记载,说最多的就是相貌堂堂、伟岸魁梧。而在魏晋,对美男的描绘和赞美,却是另一番光景。魏晋的帅哥多是“容貌整丽”、“有美形”、“面如凝姿”、“妙有姿容”的“玉人”。这听起来像是在形容美女?魏晋时期,男人就必须长得像美女少妇才会被人称赞,柔婉的女性美才是美男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请帮我看看行吗?”2000年奥运会后的一次体操“选秀会”上。一个黄毛丫头闯进了中国体操女队教练的视野。貌不惊人的她从人群中主动跑出来,要跳给教练看。她做了一个最基本的动作:前手翻。整个动作的韵律和节奏都很好.身材也适合练体操,教练决定收下这个“关门弟子”。她就是湖北的12岁女孩程菲。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为肇端,选秀节目成为近年来中国电视屏幕上最为人瞩目的风景,湖南卫视也借此而进一步确立了中国电视媒体第一娱乐品牌的地位。但是伴随"超级女声"、"快乐男声"节目的走红,各地电视媒体纷纷推出不同类型的选秀节目,一  相似文献   

13.
资讯     
《廉政瞭望》2013,(16):12-13
新高官卸任后的“五大去向” 忧“电视问政”变“表扬平台”? 近日,新华社发文批评地方“电视问政”变味。湖北一名区委宣传部长称:“部门领导都觉得压力太大,尤其是排名靠后的部门,所以一直录播,不敢直播。”另一名区级政府官员表示:“批评多了让台上领导坐不住,所以问政节目不是纯批评,也耍表扬。”节目遂成领导炫耀政绩的平台。中部某市一期节目中.市发改委党组书记当场念稿,被问政官员讲政绩、摆官样,两名现场群众有反对意见,只是稍稍晃了一下“NO”的牌子,不敢高高举起。  相似文献   

14.
“粉丝”自称名语言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奎莉 《世纪桥》2008,(5):80-81,86
对选秀节目知名参赛选手的“粉丝”自称名进行组合方式、语音、语义几方面的语言分析,揭示了这一语言现象的语言特点:个性化缺失;向上性;固定性及排他性;具体形象性。其心理和文化特征是:崇拜大自然;具象思维;童真童趣;真挚感情的流露;浓厚的都市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档电视娱乐节目,湖南电视台举办的“超级女声”、“快乐男生”以及随后兴起的“红楼选秀”、“奇迹舞动”等娱乐节目都曾轰动一时,并使诸多少男少女一夜之间成为耀眼的新星。观大众之反应,欢呼鼓掌者有之,嬉骂怒斥者亦有之。上自学界精英,下自草根民众纷纷卷入讨论。  相似文献   

16.
叶静 《求贤》2011,(4):51-51
1996年.张泉灵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对新闻情有独钟的她,毫不犹豫地“背叛”了自己的专业,考入了中央电视台。进入央视,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讲,既有巨大的平台优势.也有着惊人的竞争压力。何况,张泉灵到《东方时空》担任主持人那会儿,节目主持人个个都是像白岩松、水均益那样的“大腕”。这不能不让初出茅庐的张泉灵思考:如何才能站稳脚跟且脱颖而出呢?  相似文献   

17.
“创优”与“创收”浙江电视台台长梁雄1994年以前,我们曾把广告创收的部分指标分解到各节目部门,结果除新闻部以外,每个节目部都要一边拉钱,一边搞节目。其结果,第一是不利于节目质量的提高。能搞节目的人不一定能搞到钱;能搞钱的人不一定能搞好节目。同时,拉...  相似文献   

18.
快乐大叔 《党课》2008,(12):102-103
现在有一个词儿叫做“美女经济”,既然和经济挂上了钩,说明这选美已经脱离了单纯的选美,而成了扩大影响、拉动一方经济的有效手段。比如海南的三亚,旅游出名,但真正让其“走向世界”的还是几次“环球小姐”的决赛落户三亚。现在各种选秀的活动特别多。选秀说白了也就是选美,甭管是月季小姐还是健美小姐,也甭管是礼仪小姐,核心就是选美。  相似文献   

19.
尤梓 《廉政瞭望》2014,(12):36-36
“行政院”发言人孙立群到“新闻追追追”开讲.结果耗了1小时上节目.发言4次,回应长度不到7分钟,大多时间只能陪笑,任人炮轰。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广播媒体的振兴,情感类谈话节目应运而生,主持人作为节目的核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节目主持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节目中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话语暴力”问题,对媒体和个人形象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蔓延开来,将会使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损害,恶化听众与媒体的关系,背离媒体服务大众的宗旨。因此,研究主持人“话语暴力”的论题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运用大量第一手材料做例证,对广播情感类谈话节目主持人存在的“话语暴力”的表现形式、危害及负面影响、如何杜绝“话语暴力”等进行了较深入地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