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滕云  应泓游 《法制与社会》2012,(29):116-117
审查逮捕阶段是检察机关处理案件的首要环节,在审查逮捕阶段认定、排除非法证据是关键.审查逮捕阶段,应通过审查案卷材料、全面审查证据、加强审查复核力度、建立讨论和报告机制、阶段性风险评估等方法发现非法证据线索,排除非法证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审查逮捕案件质量,笔者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审查逮捕案件质量问题:一是论述了审查逮捕案件的质量标准,二是指出正确审查判断证据是确保审查逮捕案件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三是分析了当前影响审查逮捕案件质量的因素,四是提出了若干提高审查逮捕案件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鉴定结论作为法定的七种刑事证据之一,在审查逮捕案件中往往是区分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重要证据之一,对鉴定结论的审查与判断也就成为审查逮捕案件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问题。鉴定结论的审查与判断就是对其证据能力及证据力进行审查。一、对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进行审查:一般来说就是对鉴定结论的主体、形式、内容、程序进行审查1.审查鉴定结论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①根据对有关专门问题的鉴定,凡是要求由法定鉴定机构进行的鉴定必须由相应的法定鉴定机构进行。②鉴定人应具有从事相应鉴定活动资格的人,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对鉴定人资格的取…  相似文献   

4.
论证据相互印证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瑞华 《法商研究》2012,(1):112-123
在我国刑事证据法中,证据相互印证规则主要在三个领域发挥作用:一是用来确定自相矛盾的言词证据的证明力,二是用来审查案件是否达到法定证明标准,三是用来判断被告人供述是否得到补强。作为一项旨在对证明力加以限制的证据规则,证据相互印证规则强调无论是证据事实还是案件事实,都要根据两个以上具有独立信息源的证据加以认定,注重证据信息的相互验证,避免仅凭孤证定案,这有利于防止伪证、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然而在目前以案卷为中心的裁判方式下,法院很少关注证据的合法性问题,证据相互印证规则的适用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审查逮捕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能之一,近年来,法律对审查逮捕的要求越来越高,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的主要任务就是审查所报请逮捕的案件证据是否符合逮捕条件,依法做出对犯罪嫌疑人逮捕与否的决定,要防止错捕、办错案最重要的就是要严把案件的证据关.牢牢把握好逮捕案件中证据材料的审查与运用,是确保案件准确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证据审查的程序和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证据审查的程序和规则 ,是指司法人员对依法收集的各种证据材料 ,根据司法的特点和案件构成的要素 ,按照一定程序对证据进行选择、组合、论证的步骤和方法。司法实践中 ,由于对证据审查的程序和规则研究不够 ,所以出现如盗窃案件的证据如何审查 ;诈骗案件的证据如何审查 ;多被告多罪名交替复杂的证据如何审查 ;被告翻供以及其他一些疑难案件的证据如何审查等问题 ,缺乏抽象理论和规则的指导。正确掌握证据审查的程序和规则 ,它对于查明侦查机关所查实的犯罪事实是否确实、充分将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本文就案件证据审查的程序和规则略陈管…  相似文献   

7.
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是侦查监督部门在对案件审查终结后,由承办检察官根据事实和法律制作的法律文书。目前进行的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改革是检察法律文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核心在于增强文书的说理性、逻辑性和客观性,阐明“捕”或“不捕”结论形成或得出的思路。众所周知,证据审查是审查逮捕工作的中心环节,对于保障案件质量及案件审查后引导侦查等工作有重大意义,由此证据分析成为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的灵魂和该文书制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结合实践,就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制作中证据分析的若干问题,略陈管见。一、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  相似文献   

8.
刘婷 《法制与社会》2011,(18):46-47
逮捕作为刑事诉讼过程中最为严厉的强制措施,其适用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除了嫌疑人的确存在逮捕的强要外,还要求嫌疑人涉嫌犯罪的可能性达到一定的程度。而这种判断则需要以证据为基础,来确定其是否达到了逮捕证明标准。由于我国逮捕证明标准的规定过于抽象化,司法实践在如何把握证据上出现了模糊的认识。影响了逮捕正常功能的发挥,笔者通过对我国及国外部分国家逮捕的证明标准的分析、介绍,分析我国逮捕证明标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浅谈对怎样把握我国逮捕证明标准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导致错案发生的不仅仅是非法证据,同时也有瑕疵证据、虚假证据、主要证据矛盾未予排除及证据不足等原因,在审查逮捕这个重要诉讼环节及时审查排除证据中存在的问题,正确把握证明标准,才能更有效地杜绝错案。  相似文献   

10.
审查逮捕文书是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在审查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及本院侦查部门移送审查逮捕犯罪嫌疑人时所制作的内部工作文书,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审查逮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审查逮捕文书的内容包括很多,其中正文部分的案件事实及证据是该文书的中心内容.在这部分内容中,不仅要清楚的将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的案件事实列举出来,还要对能够证实这些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进行全面、透彻的表述和分析,以便检察长准确地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事实、能否逮捕,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因此如何对证据进行表述,在这里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笔者拟结合办案实践就证据的表述方法谈一些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一、总论:证据属性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去年两高三部颁布实施的《死刑案件审查证据规定》(简称)、《排除非法证据规定》(简称)及配套性规范文件《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死刑案件审查证据规定〉和〈排除非法证据规定〉的指导意见》等的颁布实施,被誉为打破了中国证据法改革的坚冰。推进了刑事证据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在审查死刑案件证据时,关键在于把准死刑案件的证据标准。所谓证据标准,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运用所收集的证据对案件事实以及待证事项进行证明时,判定某一证明结果是否采信的尺度及标准。[1]因此,进行证据审查的首要目的,就是确定刑事证据标准。一、死刑案件证据标准的法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杨春红 《法制与社会》2013,(13):121-12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入法标志着我国司法制度改革又向前迈了一大步,新刑诉法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公诉和审判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程序都做了规定,但在审查逮捕阶段如何排除非法证据,新刑诉法对此并未做出相关的规定。侦查监督阶段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司法实践中审查逮捕案件非法证据排除具有一定的困难,本文总结实践经验,探索审查逮捕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司法实践中,审查逮捕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对证据进行审查与判断是保证办案质量的关键。本文在此就审查逮捕阶段证据的审查与判断作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郝静 《天津检察》2006,(3):29-30
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刑事诉讼活动实际就是一个收集、审查和采信证据的过程,整个过程从侦查机关收集证据,到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审查证据,再到审判机关采信证据、认定犯罪事实并作出裁决。证据标准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证据的证明标准,二是证据的形式标准。笔者在此要探讨的是证据的证明标准问题,并拟从一起案件着手,分析对案件定罪要求证据达到的证明程度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政法学刊》2015,(6):75-83
关联性、真实性、合法性是审查判断证据能力的三个基本点,由于网络证据是在网络条件下存在的证据,对于网络证据关联性的审查判断标准,应当通过证据法学理论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网络证据真实性的审查判断应遵循拟制真实性规则、推定真实性规则、鉴定真实性规则;网络证据合法性的审查判断则应主要关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审查逮捕的质量和效果体现在准确与高效上。随着“严打”整治斗争的深入进行,检察机关受理的流窜犯罪、有组织犯罪、黑恶势力团伙犯罪等重特大案件不断增多,这些案件往往因案情复杂、证据繁杂而难以及时理清案情并快速审查完毕。如何把握要领、迅速对案件进行全面而高效的审查,是实现快速批捕的关键。实践证明,“五个一”的审查方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工作方法。一、找准一个切入点《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八十六条、第八十七条规定:审查逮捕的犯罪行为可以是数罪中的一罪,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的任何一个犯罪行为。因此,当案件…  相似文献   

18.
我国逮捕证明标准在具有客观性、层次性优点的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缺乏比例性的缺陷,英美国家的"合理根据"及"可成立理由"逮捕证明标准立法及实践经验为我国立法完善提供了有益经验,完善我国逮捕证明标准应坚持高标准、客观性及经济性原则,并将之确定为"充足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和"紧迫的犯罪嫌疑".  相似文献   

19.
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是侦查监督部门的承办检察官在对案件审查终结后,依据事实和法律制作的一种非诉讼法律文书。在某种程度上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的撰写水准反映着逮捕案件的质量,尤其是意见书中的证据分析部分,对进一步做好引导侦查工作有积极的作用。笔者试就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中证据的分析方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审查逮捕案件证据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一主要内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审查逮捕的证据条件从原来的“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改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规定》第二十六条对“有证…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审查逮捕案件的法定期限短,又不能另行侦查,因此,审查判断证据只能针对侦查机关移送的书面材料来展开,受种种因素的限制,这就要求办案人员必须总结摸索一套快速、有效、科学的审查逮捕证据的方法,笔者认为在用好、用活常用的鉴别法、对比法、印证法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