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我国在立法上一直采取婚姻登记制度,但由于受传统习俗的影响,男女双方未进行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事实婚姻现象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屡禁不止。因此,对一些不符合法律婚姻条件而满足婚姻自然属性而结合的婚姻也应当用婚姻法来调整其所发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空床费”一案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引发了学界对夫妻同居义务的探讨。同居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的应有之意,婚姻本身就是男女双方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结合。法律只需要对诸如重婚、家庭暴力、遗弃等侵犯他人权益、危害社会的行为加以严惩,法律应止步于卧室之外,对于同居义务,法律不宜做硬性的规定,完全属于夫妻意思自治的空间范畴。  相似文献   

3.
所谓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的婚姻。仅管这种婚姻绝大多数男女双方有终身共同生活的目的,但是违反了婚姻法的有关规定,没有履行法定的结婚手续,因而是一种违法的婚姻。近几年来,我省农村这种事实婚姻越来越严重,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事实婚姻占全部婚姻的40%左右。如松桃县牛郎、长兴、盘兴、世昌等区的五十九个村中最近几年有613对青年结为夫妻,其中未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的就有231对,事实婚姻约占38%。这种事实婚姻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严重影响法律的尊严,妨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给社会带来不利的后果。因此本文特就我省农村事实婚姻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谈谈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重新审视我国的事实婚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实婚姻是指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群众也认为是夫妻的一种合法婚姻。《婚姻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当事人的权益。事实婚姻与登记婚姻都是当事人根据自己不同的要求作出的选择 ,在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前提下 ,法律应当尊重男女双方的意思自治 ,自由选择结婚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民事法律语境中,事实婚姻是一种非法同居关系,但在刑事法律语境中,事实婚姻的婚姻效力却被目前的刑法解释学所确认。关于事实婚姻问题,刑法解释学犯了一个简单的错误。刑法规定的重婚行为,其最典型特征是两个有效的法律婚姻之重合,事实婚姻与法律婚姻的重合,因不侵犯一夫一妻制度中的婚姻登记制度而不应该构成重婚罪,所以,即使在刑法解释学中,事实婚姻也同样不应具有婚姻效力。  相似文献   

6.
婚姻是男女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为维系夫妻关系而缔结的契约。婚姻登记仅是国家对公民缔结婚姻的民事行为的行政监督,欠缺登记形式要件的事实婚姻仍具有婚姻的本质。《民法》否定事实婚姻系法律主义的要求,《刑法》肯定事实婚姻的存在并非认可其法律效力,民事法上的"无婚状态"与刑事法上的"有婚可重"并不矛盾。以事实婚姻与法律婚姻的先后及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来甄别事实婚姻与重婚罪之间的关系,是符合法律规定和实践需要的稳妥立场。  相似文献   

7.
论重婚罪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婚罪中的配偶,应当理解为事实婚姻和所有符合法定结婚形式要件的婚姻当事人,其中包括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但未经宣告无效和撤销的婚姻当事人。关于有配偶者重婚的问题,应仅限于与他人进行了婚姻登记的情形,同时增设非法同居罪规制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以维护社会和家庭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我国事实婚姻大量存在的原因,指出事实婚姻存在原因的多样性和婚姻家庭发展的多元化,决定了对事实婚姻应区别对待,同时应增加对非婚同居男女的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将结婚登记机关改为由户籍管理机关统一行使,设立证婚人制度,加大对婚姻登记中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9.
婚姻作为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自愿缔结的两性关系,在法律上必将产生一定的身份关系和以此为基础的财产关系即夫妻财产关系。夫妻财产制度是《婚姻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1年4月28日修正后的《婚姻法》完善了夫妻财产制度,尤其是明确规定了夫妻约定财产制。这是我国婚姻立法一次大的进步,但该法经过几年的实施也暴露出一些缺陷和不足,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婚姻无效制度核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婚姻法修改纳入立法日程,婚姻无效制度倍受关注,广泛而深入的理论思考,必将推动完整而科学的婚姻无效制度的诞生。为此,笔者拟就该制度的核心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设想,以期对我国的婚姻无效立法有所裨益。 一 婚姻无效的原因 按照我国80年婚姻法第2至7条和94年《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12条关于结婚条件的规定,婚姻无效的原因,根据其欠缺法定要件的不同,可作六种分类,现分述如下: (一)当事人一方或双方非自愿 我国现行婚姻法第4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方加以干涉。”…  相似文献   

11.
婚姻使男女双方从性行为主体角度获得了与对方同居的资格,夫妻双方获得的是向对方的同居请求权,而非对方性的支配权.妇女性权利是妇女一项基本人身权利,不能以任何形式转由他人支配和行使,包括其丈夫.从利益衡量和妇女解放运动的趋势看,婚内强奸亦成立强奸罪.  相似文献   

12.
民法视野中的婚内强奸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使男女双方从性行为主体角度获得了与对方同居的资格 ,夫妻双方获得的是向对方的同居请求权 ,而非对对方性的支配权。妇女性权利是妇女的一项基本人身权利 ,不能以任何形式转由他人支配和行使 ,包括其丈夫。从利益衡量和妇女解放运动的趋势看 ,婚内强奸亦应成立强奸罪。  相似文献   

13.
非法同居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法治社会里 ,人们正面临着如何根据自由新观念和现代法律精神重新认识非法同居及其后果的问题。婚前同居在我国长期被作为非法同居看待与对待 ,纯属认识误区与错误做法。非法同居的法律后果是处理很多相关法律问题的逻辑起点与法律基础。事实婚姻不能作为认定重婚罪的基础或前提 ,但可构成重婚的事实。以情代法或以德代法 ,歧视“第三者”及其合法权益保护 ,是司法的退步和法治的悲哀  相似文献   

14.
目前违法婚姻问题十分突出,治理违法婚姻也随之成为婚姻管理领域里的热点.本文就此发表一点浅见,以期得到有关方面的批评指正.一、违法婚姻的认定违法婚姻是指违背法律规定的实质要件或形式要件的婚姻.通俗地讲,违法婚姻就是指不依法进行婚姻登记就以夫妻关系同居的“婚姻”;或以不正当手段和渠道,在不具备婚姻登记条件的情况下,违法办理了婚姻登记的“婚姻”.  相似文献   

15.
事实婚姻的概念在我国法学界争论颇多,目前大致有三种代表性表述:第一种为"承认说"。认为事实婚姻是"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婚姻。"第二种为"公认说"。认为事实婚姻是"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便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  相似文献   

16.
刑法上的事实同居,指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二人未经登记而自愿持续共同生活两年以上的事实状态。事实同居广泛存在于现实中,其本质特征是双方物质上及精神上的相互支持以致不分你我,具备了法律婚姻的实质要件。与民法的注重形式要件不同,刑法认定犯罪侧重于实质要件。法律婚姻的效力在刑法上也适用于事实同居,如财产的共同共有权利、同居义务、相互抚养义务,从而影响财产犯罪、遗弃罪、强奸罪、重婚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17.
婚姻的概念是整个婚姻法学的基础。我国的婚姻法认为婚姻应当是一男一女的法定结合。这一规定源于男女因为婚姻结为夫妻,组成家庭,生育子女的历史传统,其内在的要素是强调男女两性的结合与结合的合法性。现实生活中生育与婚姻分离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性之间的情感依恋和组织家庭共同生活的追求客观存在,对传统的婚姻概念提出挑战。同时,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婚姻概念的使用实际上存在着合法婚姻与非法婚姻的差异,不能保持法律用语的同一性。揭示婚姻的概念需要从婚姻的内在规定的分析出发,研究婚姻固有的特征,区分婚姻学上的婚姻一般和法学上所规定的现实婚姻制度,区分婚姻、合法婚姻与非法婚姻,并由此揭示婚姻制度的法学涵义,提出完善婚姻认定的法学思考。  相似文献   

18.
当代社会婚姻的主流主体是一男一女的结合,但不是唯一主体。婚姻当事人是生活伴侣,必然同居,这是婚姻内在的本质要求。异性婚姻仍然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共存亡的身份形态,值得倍加遵从与推崇。生活伴侣是一种有别于婚姻及单纯意义上的同居,而为法律认可的身份关系,同居也是其内在的本质要求。为法律认可的生活伴侣或同性婚姻,我们只能以待异性婚姻一样的视角“平等”待之。与受法律认可的婚姻或生活伴侣无关的同居:一是违法同居,不予以法律保护;二是理论上认可的合法同居,依据契约身份关系及现代民法的基本原则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9.
《司法解释(三)》相关夫妻财产的操作性规定,存在疏漏不少:不合中国情理、有违婚姻伦理性特征、背离宪法妇女权力保护的规定及精神、抵触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的法律规定、没有衡平善意受让房产人和配偶他方的权益、无益于婚姻家庭的稳定与个人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处理夫妻共有财产有几个难点:无法量化夫妻各方创造财产的多少,其次夫妻共有财产状况,一旦双方发生争议,举证较为困难。但同时,由于婚姻具有身份关系的特征,若调解得当,又完全可以使夫妻共有财产的处理化难为易。因此,对夫妻离婚时共有财产的认定和处理,应重点把握分割夫妻共有财产约定优先、法定核心、有利寸子女的教育生活、不考虑一方收入多少等原则,同时审慎解决如何认定夫妻共有财产处分协议的效力问题,以及如何处理事实婚姻中的共有财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