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行政论坛》2016,(6):103-106
城市风险治理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治理主体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结构,不仅需要政府准确、及时地制定公共政策,还应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城市风险治理过程中。"互联网+"为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搭建了良性互动和有效耦合的平台,"互联网+"时代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的路径在于:培育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互联网+"思维,畅通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网络平台与渠道,构建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科学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扩大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社会治理体制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社会治理体制中存在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参与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等制约因素。以扩大公众参与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下一步要重点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公民社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改革,以逐步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11)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治理成为当务之急。公众参与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极为重要,而目前公众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仅缺乏顶层设计,而且公众淡薄的生态意识、不健全的公众参与机制以及不完善的法律制度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公众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事务。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参与机制,健全法制建设,以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增强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让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既可以维护公众的环境公共利益,又可以改变政府决策品质,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减少政府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及由此带来的环境生态利益的损失,使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得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得以和谐。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环境社团制度、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制度,促进公众参与,是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徐喆 《学理论》2012,(21):21-22
城市拆迁中的公众参与有助于增强政策的透明度、促进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以及保障拆迁中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城市拆迁中的公众参与还不完善,为了更好地发挥拆迁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加大政策的透明度、完善公众参与的相关法律和制度等,确保拆迁中的公众参与能够有效地进行,进而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空心村”整治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不仅是保证"空心村"整治规划科学性的重要依据,而且是维护农民利益的必要前提。在"空心村"整治规划中,公众参与还存在着参与积极性不高、制度供给不足、信息公开渠道不畅、参与环节过少、参与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只有从营造公众参与的氛围、健全公众参与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完善信息公开渠道、提高公众参与方式的科学性等方面努力,才能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空心村"整治规划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空心村"整治规划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网络媒体的高度发展使得城市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尤其表现为对城管执法的负面舆论不断。新媒体背景下,"先天缺陷"的城市管理除了"制度内的完善"以外,更需要"制度外的创新"。公众通过微信参与城市管理是当下实现城市管理模式转型,使管理主体大众化的一种"制度外的创新"。建立平台管理机制、舆论监督机制、互动反馈机制、奖励激励机制是公众有序参与城市管理、实现公众"常态化"参与城市管理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政府公共决策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法律依据。但是,实践中公众参与政府公共决策存在许多困境和法律支持的不足。因此,完善我国公众参与政府公共决策法律制度,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不断扩大的政治参与需求凸显了制度供给的重要性。制度供给不仅是农民工合法有序政治参与的前提,也是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二元户籍制度的障碍、政治参与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和利益代表制度的缺位造成农民工政治参与中制度供给的困境。坚持本土性、渐进性和平衡性原则,在供给主体上构建以政府为主、多元互动的模式,在供给内容上夯实政治参与制度的支撑体系,在供给方式上实现强制性供给和诱致性供给相结合,是实现农民工政治参与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推进政务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扩大公众有序参与是构建新型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内容。政务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前提,公众参与是政务公开的动力;政务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初级阶段,公众参与是政务公开的最终目的。当前,推进政务公开与公众参与的有机结合,除了要加强制度层面的建设外,还需要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根据议题的具体情境,有效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科学设计公众参与程序和方式,将政务公开贯穿到政府决策的全过程。通过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与有效合作,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11.
公众有序参与城市管理,既是一个实现民主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全能政府进行纠偏的过程.让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治城市的局面,不仅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维护公众的利益,而且能够有效地协调、化解各种复杂的利益矛盾,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基于利益相关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加速增长的城市化进程,公众的利益诉求成为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特别重视的内容。本文的核心在于提出一个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全过程参与框架,以管理参与为要旨,将利益相关分析方法和管理工具运用于城市管理战略过程进行具体的参与路径设计,从具体区域层面和城市管理的动态过程,定位当前城市管理中的相关公众及其影响度,形成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全过程参与系统,为当前城市管理引入公众参与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3.
政府生态责任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其作为目标之落实,需要科学的制度创新和法制保障。从现实实践看,政府生态责任制度创新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公众环境利益和保障生态公正。政府生态责任完善的法律保障应着力于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政府综合决策责任,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保障公众参与制度以及建立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和多元生态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4.
南锐  陈蒙 《行政论坛》2022,(3):120-130
公众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既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以北京市垃圾分类治理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深度访谈转录文本和政府官方文本进行编码,提炼出六个主范畴和一个核心范畴,构建了“意识—能力—保障”归因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个体身份特征、社会文化环境、其他参与主体、公众参与意识、公众参与能力和公众参与保障等共同构成了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影响因素集,其中公众参与意识、公众参与能力和公众参与保障对公众参与有效性起决定作用;公众参与有效性类型可划分为互动合作型、自主探索型、被动参与型和无参与状态等四类,北京市垃圾分类治理公众参与有效性较强,趋于互动合作模式。提出对策建议:培养公众参与意识,促进公众主动参与;提高公众参与能力,促进公众深度参与;健全公众参与制度,促进公众有序参与。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天津市红桥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市委"1号改革创新工程",努力构建"街道党组织高举旗帜吹总哨,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推进社会参与制度的建设正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参与制度是社会经济和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参与作为一种民主形式,其运用范围十分  相似文献   

17.
发展以协商民主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治理公众参与,可为生态治理体系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内生动力。协商民主理念在公共性、责任性、平等性和回应性上与生态治理的价值内核具有较高契合度,是在生态治理中赋予公众参与民主权力的理想形式。来自日本和浙江嘉兴的典型案例表明,协商民主可有效促进公众与决策者的双向互动以达成利益聚合。为提升协商民主在公众参与生态治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还需从空间、时间和操作等维度全面客观地审视协商民主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古老的制度,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与改革应当从政策治理走向以法律治理为主体。由此,社会救助的公众参与非常必要。其内容包括对制度安排与制度实施的参与。公众参与社会救助的制度安排和实施应当以常规化和制度化为思路,其关键在于以"论辩"为精髓改进听证会机制,救助对象及其边缘群体对社会救助的参与是保障参与公平性及其实效的特殊议题。  相似文献   

19.
周晓丽  张璐 《理论探讨》2015,(1):154-158
社会公众作为社会治理中的关键因素,在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公众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差异,其在社会治理中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但是能够参与社会治理的公众必须具备较高的参与意识、公共精神,参与能力、资源和技术以及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为了提升公众的参与价值和主导价值,必须为公众参与搭建制度平台,加强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教育,提升公民参与能力与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治理格局背景下,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突出困境。从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视角出发,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建设,对于实现农村食品安全长效治理目标,具有基础性战略支撑意义。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以天津农村为"解读样本"的调查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在参与意愿、参与能力、参与途径、参与行为,以及参与机制和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缺陷和不足。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的总体思路和推进路径,进行多维度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