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妈妈回家种火龙果,我再也不是留守儿童了!"8月15日,平果县榜圩镇常星村村民方丽华的孩子高兴地说。"在家种果,又能管家,收入比打工还要多!"在火龙果园里,正在护理火龙果的村民方丽华说。方丽华的丈夫在平果县城搞建筑,前些年她也一同外出务工。可家里有正在上学的孩子和80多岁的婆婆需要照顾,权衡之下,她选择了回家。由于缺乏劳动力,方丽华在家务之余只能种些玉米补贴家用,家里经济来源只能靠丈夫一人,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在平果县,像  相似文献   

2.
2月28日。贵州省望谟县打易镇大湾村岩棚湾组。“我们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老人和孩子,如果能够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县里有项目适合我们发展,或者附近有企业让我们进去打工的话,我们还是情愿选择留在本地,这样能够照顾老人和小孩!”  相似文献   

3.
“养儿防老”是我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可现如今,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有的长期定居在外面,基本照顾不了家里的老人。如果农民自己的日子不富裕,老人的日子就可能更不好过。农村老人“能干时靠土地,老了靠儿女,儿女不孝只能受罪又受气”的境况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4.
在山东省金乡县卜集乡,人称敬老院的马西云是孤寡老人的“孝女”。但知道马西云的人们都说: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1989年,卜集乡刚刚建起了敬老院,马西云主动“请战”,由一名乡办企业的业务员变成了一名服务员。当时,39岁的她已守寡7年了。婆婆年近80,儿子、闺女都在上初中。家里侍候老人,照顾孩子,种责任田,全都搁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有人说她,“你真傻,放着既轻松工资又高的工作不干,却偏偏去干侍候人的活。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就你一个人该怎么过啊!”马西云没想那么多,很快就走马上任了。敬老院里工作人员少,样样工…  相似文献   

5.
“她很有耐心,很细心,把生重病的婆婆照顾得很好。”“我活了80多岁,还没有见过这样用心照顾病人的。”“这样孝敬老人的,十里八乡点灯也找不着……”来到田东县祥周镇联合村广西十大孝心人物候选人梁春归的家,村民纷纷围拢过来,齐夸梁春归是个大孝女,是村里的骄傲。  相似文献   

6.
元月的一天上午,一位80岁的失明老太太从4层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出门买菜归来的保姆见状,抱着老人痛哭不已。据保姆说,这两天因为她准备要回家过春节,老人不让走,前天晚上还为这事哭了。没想到昨天一早就发生了悲剧。“如果我知道老人会这样,我就算再放弃一次回家过节,也愿意陪她。”(《北京晨报》)  相似文献   

7.
每年新兵下连时,老兵们要带着新兵去张大新老人家里“认亲”结对;每年老兵退伍时,也会自发去向老人告别。十多年来,官兵们走了一批又一批,但照顾老人的爱心接力没有终点,始终在进行着。  相似文献   

8.
<正>5月19日18时许,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江中村弄甘屯,卢丙卫检查安顿好养殖场的羊,准备下班回家。“家门口直接就业,每月领五六千元工资,同时还能就近照顾老人和小孩,我挺满足的。”这样的工作、生活模式,是两年前的他不敢想的。去年9月,江中村建起了一个大型的澳寒羊养殖场。凭借过硬的养殖技术,卢丙卫顺利应聘到养殖场工作,成为一名饲养技术员,结束了在外打工的日子。  相似文献   

9.
何厚源 《今日广西》2008,(20):43-44
张明是容县石寨镇的一位农民。周一至周六,他在容县经济开发区的一间电子厂工作。周六下午下班后,他便搭乘班车回家,干一天家里的农活。张明在厂里上班一个月收入1300元左右。而家里的农活也能顾得上,不像几年前漂泊异乡打工那样身心疲惫,因而脸上总是挂满喜悦和满足。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群体多出现在农村,由于父母劳务输出,孩子留在家乡由老人照顾,在家乡学校读书,被称为"留守儿童"。但是在我区一些城镇,也生活着一群"留守儿童",他们是外地打工者的孩子。父母把孩子留在城镇里上学生活,自己到城外打工。在乌鲁木齐市的4所中小学,"留守儿童"就已超过1000多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保安》2014,(10):77-77
编辑老师: 我姑姑年事已高,家里的独子跟她关系不好,且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每隔两三年才回家探望老人一次。姑姑因无人照顾,五年前跟我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由我负责姑姑今后的赡养,将来财产遗赠给我。签协议时有其他亲戚在场见证,并且我跟姑姑双方都签字并摁了手印。今年初,姑姑因病去世。在这之前,我负责照料她平时的生活起居。办完丧事后,我依据遗赠协议继承财产,没想到姑姑的儿子从外地赶回来阻止,拿着老人在2007年订立的一份遗嘱,称他才是唯一的合法继承人,要求继承全部财产。请问我手上的遗赠扶养协议还有效吗?  相似文献   

12.
山村孽案折射农村“空巢”之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博宇 《人民公安》2006,(12):27-27
这是一个侵害农村“空巢”老人的恶性案件,侵害情节令人发指,但就侵害农村老人的犯罪来说,它并非孤例。笔者所住小区有一个理发店,店主夫妻两人都是从安徽来京打工的,收入不错,让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远在家乡老人的人身安全问题。他们曾向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村里几个小混混经常围着  相似文献   

13.
英嫂     
黄昏,英嫂打地里收工回家。家门关着,庭院中青红一色的家禽正围集在一起唧唧喳喳焦急地期待着主人恩施的晚餐,还有猪圈里的十头猪仔也在那里哇哇地闹个不停……英嫂撂下镐头,逐一安顿这些吵闹的家伙。然后走进伙房为晚饭忙碌。其实家里就两口子吃饭,女儿在城里打工,儿子也住校去读高中了,因此两口子的生活往往是早上做的饭直到晚上还剩着。今天也是这样。她插上电饭煲  相似文献   

14.
方华 《人民公安》2009,(4):20-23
“要我放弃这两个老人.你就不值得我嫁。”陆玉珍,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子.自愿上门赡养两个非亲非故、无依无靠的老人:为了让老人得到照顾.她拒绝了众多男子的求婚,30年来一直单身。她书写了旷世奇有的大爱,因为她的大爱.网民称她是“中国的女儿”。2008年11月,陆玉珍被民众选入中国文明网举办的“中国好人榜”。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纸尿片、纸尿裤本是婴儿或病人的用品,但最近在广东顺德,一些打工者竟然也购买成人纸尿裤“备战”春运。一位打工者这样解释,“上次春节回家,火车上人挤人,连厕所里都站满了人,上厕所比买火车票还难。”  相似文献   

16.
“每天火车从山下过 ,一次是上午11点15分上罗平的 ,我开始做饭 ,下午3点15分是下威舍的 ,我干活抽烟。”在乡干部的带领下 ,我们踩着泥泞爬山 ,来到罗平县长田二号隧道上方旁的黄映芳家 ,老人这样讲着来来回回列车经过的准确时间 ,但他却一直没有机会坐坐火车。不过说起南昆铁路 ,这位布依族老人充满激动 ,前些年修筑这条从家门口经过的铁路 ,家里的全部劳力都上工地打工干活 ,碎石、拉线、扛杆 ,5年的时间里挣得2万多元的收入 ,钱除了买3台彩色电视机 ,大部分用来发展农业生产 ,种植了烤烟、黄姜、水果等 ,还饲养了几头牛和猪。…  相似文献   

17.
晓雯在中关村的一个大公司上班,做软件编程,高收入。白天,她是个优雅的白领,在缜密的逻辑思维世界里创造价值。晚上,她一个人,回到她那80多个平方的两居室家里,空空荡荡。没有人等她回家,问她,为什么没有男人。“有了男人,我只属于他一个,没有男人,我属于所有的男人,”她一副后现代的姿态,但在调侃的背后有一种无奈和无力。她游移的眼神泄露了这一点,再问她,这样的生活不寂寞吗,她强装笑颜:“说单身生活有十大好处……”我接她的话:“单身生活对一个男人说,只是身体的伤害,而对一个女人来说,是心理上的伤害”。 不经意的闲扯了似乎触及到了李晓霎心里的隐痛,“我不是没有拍拖过,做学生时爱过,疯过,一出校门就  相似文献   

18.
她,不是哪一位老人的儿孙,对老人们口口声声叫她闺女。这里的老人和她都没有血缘关系,可她把老人当成亲生父母,把这里当成片自己的家。 她,就是河北省隆化县旧屯乡敬老院的服务员李孟芹。 1984年,乡里建起了敬老院挑选服务员,勤劳、贤惠的李孟芹是头一个人选。正值青春年华、时年28岁的她离开了美满、幸福的家庭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条件简陋的敬老院。在这里,她一干就是18年。 来到敬老院之后,李孟芹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位老人、老人的被褥脏了,她主动拆洗;老人的衣服有洞了,…  相似文献   

19.
郑婶的春节     
张涛 《今日海南》2014,(3):19-19
<正>年,对于郑婶来说,在大年初五就结束了。郑婶今年64岁,老伴在两年前去世了,儿子何子宁和女儿何子慧长年在广东打工,一年里只有春节才会回家看看。平日里,郑婶就独自守着家里几亩胡椒地,一小块菜园,忙忙碌碌,倒是也能自给自足。"最难捱的是晚上,整个屋子空荡荡的,一个人一盏灯冷冷清清,家里静得仿佛掉根针都听得见。"一句感叹,道出了农村空巢老人的普遍凄凉。春节是郑婶一年最大的盼头。离春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7,(11)
正之前回家的时候,我发现身边不少人都不能理解我的工作。开始我还会解释,后来我就直接说自己是写字的。于是,有一部分人开始嘲讽我,还有些说我是被传销洗脑了。真是一件很微妙的事儿。最令我惊讶的,是同一小区的发小。她已经结婚了,有房有车,孩子也已经三岁了。在她的眼中,人生就是安稳,就是老公和孩子,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她对我说:“你在北京又攒不了几个钱,以后买房子不还是要靠家里?不是给家里平添负担么?再说了,你又不是那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