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满足实质化庭审的质证需要,确保刑事证据证明力,应基于取证之实体层面的分析,以证据全面性要求与"排除合理怀疑"标准为指引,探赜侦查取证质量的提高途径。在证据全面性要求指引下,以刑事案件的结构要素为标签,分别收集相关证据;重视在现场勘查中收集包括"状况证据"和微量物证在内的实物证据,并做好证据保管链有关工作。在"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指引下,首先,对侦查取证中的"排除合理怀疑"进行祛魅,避免因片面理解该标准导致"牵强取证";其次,以"溯因推理"为基础,提供构建能够"排除合理怀疑"的侦查证据体系的操作步骤;再次,要正确分析和处理构建侦查证据体系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矛盾;最后,需界分"排除合理怀疑"与"排除一切怀疑",使侦查证据体系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获得超越"印证困境"之可能。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犯罪取证主要围绕证据的获取和证据的分析。主要过程包括保护和勘查现场、获取物理数据、分析数据、追踪源头、提交结果等。计算机反取证就是删除或者隐藏入侵证据,使取证工作无效。反取证技术主要有数据擦除、数据隐藏等,数据擦除是最有效的反取证方法。从取证与反取证两方面分析计算机犯罪的特征,研究反取证技术的根源,可有效地保护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3.
公安机关作出立案决定前后,往往要对涉嫌犯罪的现场进行勘查。理论学界和侦查实践部门对涉嫌犯罪现场的名称、法律性质及涉嫌犯罪现场获取证据的法律效力等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应将公安机关勘查的对象界定为涉嫌犯罪的现场;公安机关立案前所进行的对涉嫌犯罪现场的勘验,在法律性质上是一般性调查,而非法定意义上的侦查,而在作出立案决定后,侦查人员所继续进行的对同一涉嫌犯罪现场的勘查,在法律性质上是一项侦查活动;涉嫌犯罪现场上依法获取的证据材料,查证属实后,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相似文献   

4.
投毒杀人案件侦查取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投毒杀人案件侦查取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取证不及时、不全面和缺乏针对性,物证保全不当和送检不及时。针对这些问题,侦查人员在侦查时,应以投毒现场为中心,围绕投毒方法、毒物来源、因果关系、危害后果等全面取证。现场勘查时,除提取常规痕迹外,还要着重提取投毒杀人案件的特有痕迹物证;审讯犯罪嫌疑人时,要设法固定口供;要完善证据体系,学会运用间接证据证明投毒杀人的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5.
现场勘查是在刑事案件发生以后,侦查人员为了发现侦查线索,收集犯罪证据,查明犯罪事实,依照法律规定,运用一定的策略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勘验、检查,对事主、被害人、知情群众进行的调查访问。文章从法律和事实的角度提出衡量现场勘查质量的标准。前者主要从刑事诉讼法证据理论和现场勘查服务于侦查的角度进行总结阐述;后者主要以刑法的犯罪构成要件为视角进行论述归纳;最后从无罪推定的角度论述提出衡量现场勘查质量标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证据是案件侦破的关键。侦查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证据意识,现场勘查取证工作,要深入细致,物证鉴定要认真准确,体现证据的惟一性,确保取证的完整和诉讼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犯罪的侦查取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准确地获取有关证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计算机犯罪案件的侦查取证,取证时除了运用传统的方法之外,还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相关技术和工具,并做好取证前的准备工作,搞好计算机犯罪案件现场的勘查和电子证据的提取以及电子证据的保全等。  相似文献   

8.
侦查取证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刑事案件的办案质量。在侦查取证领域,应当密切关注证据的动态变化。证据动态变化在现场勘查前后一直存在,既可能是自然因素所致,也可能是人为因素所致。为有效记录并解释证据的动态变化,应当在侦查阶段构建科学的证据保管机制,从而确保侦查取证工作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论入室盗窃案件的证据收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室盗窃案件的证据具有甄别难度大、高隐蔽性、种类多样性的特点。对于该类案件证据,存在证据收集未按照法律规定程序操作、取证不及时、对证据的证明力认识不足和证据链不完整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提高现场勘查质量,采取不同侦查行为收集多种形式证据,审查判断是否形成证据链,侦查人员要有长期经营的意识,既要收集定罪证据也要收集量刑证据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河南赵作海案""浙江张氏叔侄案""念斌案"等严重刑事错案发生的原因,无论是专业研究还是社会舆论,均将问题根源指向公安机关侦查阶段证据的收集、审查及判断。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导致错案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在现场勘查、询问及证据搜集、研判等方面,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理念;勘查过程粗糙、缺乏严谨;证据固定不全面、不到位等。应对措施包括:严禁非法取得犯罪嫌疑人口供、及时落实现场勘查工作、规范证据搜查行为与保全方法、科学对待鉴定意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爆炸案件现场勘查是获取爆炸信息的重要环节,由于爆炸案件现场的特点决定着勘查必须拟定相应的勘查预案,规范勘查程序。在保证勘查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根据案件的实际特点进行物证的发现、固定、提取等工作,并从证据学意义上对物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呈逐年上升态势,处理难度较大。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处理中,建议重视前期到达的外勤民警的工作和事故处理民警的现场勘查工作,应加大对警察的技能培训力度,建立交警总队的物证鉴定技术室,重特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场勘查的做法,建立物证档案室。  相似文献   

13.
监管场所职务犯罪获取线索难、主体特殊查办难、案情线索掌控难,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的监所检察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体系,应以坚定的法制观念和高尚的法律操守作为基础,以尊重事实注重证据为核心,并涵盖侦查方法科学化、侦查过程规范化、利用科学技术固定证据有效化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案件,其犯罪现场是不可见的,具有潜在性、后发性的特点。计算机案件现场勘查不同于其他案件的勘查,要做好此类犯罪的现场勘查,必须充分掌握其现场的保护方法、勘查方法、证据的收集等。  相似文献   

15.
论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对法律推理的研究多限于以逻辑为基础的研究,这是一种法律形式化主义面孔的刻画,法律推理中价值判断具有必然性。法律作为人类实践理性的产物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判断。对法律推理的性质和过程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法律推理中基于对法律解释和案件事实的价值判断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认真地对待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判断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现场为中心收集证据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场是作案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场所,在现场勘查中获取相关证据的基点就是犯罪现场。而以现场为中心收集证据就是按照现行的证据规则从不同层面获取诉讼证据,并按照证据的类别进行合理划分并以证据之间的内在规律构建不同的证据体系,进而完成侦查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所承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现场勘查工作是案件侦查的起点和基础,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首要环节。现场勘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侦查工作的成败以及刑事诉讼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目前,现场勘查工作存在领导重视不够、经费紧张、现场保护不到位、现场勘查指挥不力、侦查员与技术员缺乏沟通等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强化现场勘查指挥工作,确保勘查工作有序进行;强化侦查意识、证据意识,落实侦技结合的工作机制;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等等。  相似文献   

18.
法律应该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应该非常接近社会和生活。法学院校的毕业生应该能够满足司法实务工作的需要。要从事法律实务工作,法律人必须学会正确运用法律思维:即重视证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在正确界定事实性质的基础上去寻找、发现法律;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去寻找法律和事实;综合考量影响案件结果的其他因素,将案件引向有利于委托人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是侦查机关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中所反映的案件线索来寻找、获取口供之外的其他证据来完成对犯罪的证明过程,分为纯粹型和非纯粹型两种。基于程序的正当性要求、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以及防止刑讯逼供等现象的产生等原因,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尤其是纯粹型的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的合法性备受质疑。在实践中,由于司法资源有限、刑事案件侦查的内在规律与特点等原因,此种侦查模式的存在具有必要性。因此,可以对其确立一定的合法性标准,使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在合法的前提下发挥对案件侦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