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回顾长征的历史,目的是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本刊特约了石仲泉、罗开富、褚银、姜廷玉等四位著名专家,围绕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阐述各自的真知灼见。现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杜梅萍  陈华 《共产党人》2006,(22):12-14
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经济日报》罗开富同志按照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严格在同一时间徒步走完原路全程,写下了300多篇《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本刊特别约请罗开富以其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再一次为我们诠释永镌史册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3.
杜梅萍  陈华 《当代贵州》2006,(19):51-52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在50年后的长征相同时段,即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著名新闻记者罗开富同志徒步走完长征原路全程,写下了300多篇感人至深的——《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本刊特别约请罗开富同志以其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再一次为我们诠释永镌史册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7,(9)
正1934年10月16日晚,8.6万红军将士跨过江西于都河,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战略转移——长征。50年后,《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沿着红军长征路线步行,重新体味老一辈革命者在长征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看看革命老区的人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1984年11月3日,罗开富从广东仁化城口进入湖南汝城。汝城县委党史办何志鹏、县委宣传部郭晓雄奉命去三江口迎接,当天回到汝城县城。  相似文献   

5.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从1934年10月16日至1935年10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跨越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纵横十一省,转战数万里,终于相继到达陜甘地区会师,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在50年后的相同时间,即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著名新闻记者罗开富同志徒步走完长征原路全程,写下了300多篇感人至深的——《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本刊特别约请罗开富同志以其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再一次为我们诠释永镌史册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6.
情满长征路     
长征胜利迄今已60周年了,长征时我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卫生部政委。岁月沧桑,当时22岁的我,如今已是85岁的耄耋老人了。历史显得那么久远,许多往事逐渐淡漠了,正慢慢地从记忆中消失。然而在长征途中凝结成的同志情、战友爱,以及医护人员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献身精神,却深深铭刻在脑海里,令人难以忘怀。 长征途中不乏炮火硝烟,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尸骨成山的残酷战斗。但同志之间患难与共、舍生忘死的无产阶级战斗情谊,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就显得更为崇高、更为纯洁,更值得珍视。至今回忆起来,仍象品味一杯芳香的陈年佳酿一样,是那么的清洌,是那么的醇厚,沁人心脾,感人肺腑。给人留下了无穷无尽的回味和思念。  相似文献   

7.
参加长征,女同志体检中我第一个合格 1934年10月,我在瑞金中央党校学习.一天,中央组织部部长罗迈(李维汉)把我们几个在党校学习的女同志找来,说:"现在形势很紧张,蒋介石猖狂‘围剿'我们,中央苏区面临考验,你们几个女同志也要随中央机关到前方去.  相似文献   

8.
我的长征路     
参加长征,女同志体检中我第一个合格1934年10月,我在瑞金中央党校学习。一天,中央组织部部长罗迈(李维汉)把我们几个在党校学习的女同志找来,说:“现在形势很紧张,蒋介石猖狂‘围剿’我们,中央苏区面临考验,你们几个女同志也要随中央机关到前方去。有三个条件,一是身体好,能背东西,二是不怕苦能走路,三是必须到中央卫生部检查身体。”我们这些女红军虽然思想革命、解放,但平生都没有检查过身体,害羞得很。现在体检,还要脱上衣,还要用机器照心照肺,觉得特别难为情,真是硬着头皮去检查,旧社会农村女子谁检查身体呀!在参加体检的女同志中,我是第一个身体合格的。接到合格通知,我特别高兴。之后,又有二十几个女同志接到身体合格的通知。相当一些女同志  相似文献   

9.
正10月11日至12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等中央媒体和省级媒体编辑记者"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红色革命老区泸州市古蔺县。近20名编辑记者分别深入该县箭竹苗族乡团结村、太平镇红军驻地和二郎镇二郎滩等地进行采访,结合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感人革命故事,围绕弘扬长征精神开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内容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0.
正"只有在长征的路上走过,才能体会80年前红军经历过的一切,那是混合了冒险、探索、勇气与毅力的史诗式征程。我们重走了其中一段,回到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四渡赤水、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历史现场,想象红军如何能一次又一次地冲破体能与意志的极限化险为夷,实在非强大的信仰力量所能解释。这也是长征路上最宝贵的精神遗产。"这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贾冬婷在14个版面的深度报道《长征路上的精神遗产:从遵义到泸定桥》的开篇语。9月下旬,中宣部出版局组织全国重点时政期刊采编  相似文献   

11.
重走长征路的报告陈靖编者按《重走长征路的报告》一文,是三次重走长征路、原红二方面军陈靖将军撰写的。陈靖将军当年在长征途中就一面打仗一面从事宣传工作。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6年9月4日,陈靖将军不顾70高龄,在江西瑞金踏上“重走长征路”的途...  相似文献   

12.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回顾长征的历史,目的是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本刊特约了石仲泉、罗开富、褚银、姜廷玉等四位著名专家,围绕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阐述各自的真知灼见。现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褚银 《北京党史》2006,(5):34-37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回顾长征的历史,目的是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本刊特约了石仲泉、罗开富、褚银、姜廷玉等四位著名专家,围绕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阐述各自的真知灼见。现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回顾长征的历史,目的是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本刊特约了石仲泉、罗开富、褚银、姜廷玉等四位著名专家,围绕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阐述各自的真知灼见。现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1931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机关报《红星》在江西瑞金创刊,张如心、邓小平、陆定一先后任主编.从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至1935年8月,在艰难困苦的条件和险峻形势下,《红星》报出刊"长征专号"31期,准确及时地发布和传达党中央、中革军委在长征中的重要指示、谋略决策、战斗指令,宣传、弘扬党的方针路线、革命主张,...  相似文献   

16.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回顾长征的历史,目的是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本刊特约了石仲泉、罗开富、褚银、姜廷玉等四位著名专家,围绕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阐述各自的真知灼见。现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付松 《当代贵州》2017,(48):44-45
正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之处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11月16至17日,"长征论坛——长征精神与革命老区发展"在盘州市举行,来自国内的100余名专家学者、红军后代以及长征沿线党史部门负责人等,围绕"弘扬长征精神、颂扬老区人民、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这一主题,深入探讨革命老区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整理吴富莲烈士材料,撰写吴富莲烈士传记,我访问了吴富莲在苏区和长征时期的老战友邓六金同志和吴富莲长征期间的领导人候政同志(当时任干部连连长,现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向吴富莲家乡亲人作了调查了解,同时参考了刘晓同志所写《回忆吴富莲同志》(刊于《红旗跃过汀江》,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千山万水祭忠魂》(刊于《中华女英烈》第一集,人民出版社出版)、《解放军将领传》(第一集,解放军出版社)、《长征日记》(肖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党史大事年表》等有关书籍和文章,对吴富莲烈士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泪洒长征路汤胜利毛泽东是意志如钢的革命伟人,平时不轻易流泪,但是,在那悲壮的长征中,他情不自禁数度洒下了滚滚热泪。乌江南岸一哭贵州"干人"1934年底,湘江血战后,毛泽东在大多数同志的有力支持下,力挽狂澜。仅存的主力红军,按毛泽东的意见,避实击...  相似文献   

20.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造成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得红军不得不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长征的胜利,铸就了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