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强制猥亵罪的规范保护目的出发,本罪中的"其他方法"兜底条款应具有"相对从属性"。强制猥亵罪的原因行为应划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创设状态型",即行为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使被害人处于一种不敢反抗、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状态,然后强制猥亵被害人;另一类属于"利用状态型",即行为人利用被害人本身处于一种不敢反抗、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状态,然后强制猥亵被害人。将"利用状态型"解释为本罪中的"其他方法"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2.
正谈话取证是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最常见、最重要、最直接的调查手段之一。科学合理开展谈话取证工作是快速、高效、优质地查办违纪案件的关键因素。在新形势下,严格执行依纪依法安全办案要求,贯彻落实查办案件"抓早抓小,快查快结"的要求,必须充分发挥谈话取证工作的重要作用。谈话取证工作不是"拉板车",而是"弹钢琴",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快速突破谈话对象的心理防线,将其由"对抗怀疑"的心理状态转化为"配合供述"的心理状态,促使其积极主  相似文献   

3.
<正> 以前研究审讯策略问题时,主要注意力大多放在被告人的气质、性格、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现象方面。最近,许多学者已着手研究被告人心理状态在审讯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的问题。他们达样做是有根据的。例如,达维多夫指出:"人的哪些心理应用哪些方法来影响,应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他认为心理状态是心理现象中的一个独立状态。在瓦西里耶夫、多斯普洛夫、杜洛夫、格拉兹林、拉季诺夫、罗什、茨维特科夫等人的著作中,对被告人  相似文献   

4.
<正> 看守所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之一,担负着羁押依法被逮捕、拘留的反革命和其他刑事人犯的任务.看守所在押人犯从拘押之日起,由于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生活环境发生突然变化,因此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的心理处于一种明显的偏差状态,这种状态是有害的.因此,采取有效方法,及时发现、掌握人犯的心理偏差并加以矫正,对于严格看守管理,防止狱内暴力,保证司法机关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所谓偏差,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运动的物体离开了确定的方向和角度.本文所  相似文献   

5.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成长与发展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正如美国一管理学家所言:"没有凝滞的organization(组织),它永远处在organizing(形成组织)之中。"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的物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也都在处于一个不断的流变过程中。如何保证企业的人力资源有效地长期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而不至于随着企业的变动成长而发生人心离散,这既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所在。企业能与员工达成并维持一份动态平衡的"心理契约"是这一目标状态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6.
戴盈盈 《人民司法》2012,(8):97-100
【裁判要旨】在机动车刹车失灵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乘客跳车自救属于紧急避险行为范畴,由此产生的损害由险情引发人即驾驶员承担责任。乘客跳车后其身份即发生变化,已由"车内人员"转化为"车外人员",属于交强险赔付对象。  相似文献   

7.
李政 《比较法研究》2011,(5):109-120
<正>一、引言调解起源于中国,它不但是中国人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更是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众所周知,儒家文化中核心的一个内容就是"和为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无讼"是儒家的理想境界。因此,调解成为解决各类纠纷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调解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不断被传承。  相似文献   

8.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受它的影响,尚"和"心理成为中国社会心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它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国人过于尚"和",忽略了适度的原则,使得尚"和"在平衡人我关系与群我关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危险心结引发的犯罪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结是指一个人在其人生历程中遭遇某种刺激或经历过失败的反应,由此产生了因失败反应带来的痛苦感受(心理创伤),当人动用以后的心理能量弥补这种失败时其心理就处于一种停滞或纠结状态。心结常表现为纠结于过去时、纠结于痛苦、纠结无了时。心结可让人发狂,丧失理性,甚至做出严重的危害行为。其犯罪往往具有让人意外性、严重暴力性,甚至变态性。减少心结的策略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完善社会支持与危机干预系统,调解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10.
正在17世纪的德国,著作权还属于封建特权范畴,由封建君主钦赐给印刷商或作者以出版垄断权利,这引起关于他人重印的合法性大讨论。这种思潮被德国著作权法学者Eugen Ulmer所继承,他指出财产利益和人格利益是"树根",而著作权则是"树干",其他如发行权、展览权等则是"树枝"从中汲取养分。在德国法中,著作权不可转让,德国这种奉行"一元论"的国家一向认定著作权是由不可分离的人格权与财产权组成的  相似文献   

11.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刑事司法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佳佳 《山东审判》2005,21(3):85-87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关于犯罪人主观状态的理论,属于刑事责任体系的范畴。该理论起源于1897年3月23日德意志帝国法院第四刑事部所作的对莱伦芳格案件的判决①,1901年最初由德国学者迈尔(M eyer)在《有责行为与其种类》一文中提出: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人处于无法可想象地步而不能期待为适法行为时,行为人所为之违法行为属于自我保全的心理状态下之所为,不存在非难可能性,因此可以免责。期待可能性理论体现了“法不强人所难”的立法思想,表达了刑法对人性的尊重、对人追求个体幸福的本能的肯定,从而受到大陆法系国家的普遍…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鸡蛋,从外面打开是食物,从里面打开是生命"。遭遇心理危机时,人就像被困住了一样。努力自我成长,就是用内力突破困住自己的"壳",获得一种更有生命力的人生状态——心理力量,使自己更加强大,对生活更富有激情。如果在困境中裹足不前,随着主观体验到的外界压力不断增加,鸡蛋壳会因为越来越承受不住压力而破碎。  相似文献   

13.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首创行政复议和解与调解制度,在行政过程中首次正式引入ADR程序。新条例在思想上具有超越性,其基于"公法私法化"而对ADR的接受,以及"恢复性行政"理念与"恢复性"法律思维模式在更大法律范围内的启发和应用前景,都是该条例的可能贡献。另一方面,该条例的制度性失衡及制度建构的体系性欠缺也是明显的,引入ADR而缺失公益指向的"排除条款",新创"行政复议调解书"却没有给出明确的法律定性及合理解决法律衔接问题。制度性失衡的硬伤是根本性的,只有通过立法解决才能有效地支持新制度的实践效果及ADR在行政过程的扩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对非法传销行为的刑事处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法传销在日本一般称之为"老鼠会"或"多层次营销法",在非法传销组织中,居于上位的成员不用劳动也能得到比其他成员更多的利益,这种不劳而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极大地刺激社会上一部分人的投机心理。非法传销如果不能吸收新的会员,从其处获得金钱来维持经营就会面临破产的境地,而一旦破产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处于组织最下层的"最后一只老鼠",他们都将落到血本无归的境地,"最后一只老鼠"并非是一个人而是大多数人。日本的《无限连锁会防止法》较为详细地规定了非法传销的构成要件以及处罚基准。  相似文献   

15.
丙晨 《法律与生活》2014,(11):38-38
正柏拉图说:"好的心理是一剂良药,能催人奋进,反之它就是枷锁,使人灭亡。"确实,当一个人面对人生挫折时,假如没有健康的心理,不仅难以战胜自我走向光明,而且会沦人自暴自弃的泥潭难以自拔。人在什么时候最绝望?过去我没有这种感觉。当我真正体会到一个人从云端掉到地上并身陷囹圄时,那种绝望之情油然而生。面对漫长的刑期,我感到迷茫与失望;面对妻儿和母亲痛苦的表情,我彷徨与绝望。从此,我陷入自责与悔恨的泥潭,仿佛一具没有生命的肉体,浑浑噩噩地过着服刑生活。  相似文献   

16.
传统心理疗法一直注重对个体的考察和干预,这种抽象化的治疗方式在二战后受到以一般系统论代表的新思维模式的冲击,家庭治疗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家庭治疗强调人际关系,特别是家庭关系,认为个体不是孤立的,只有当其处于一定关系中才能得到说明和理解,个体的心理问题实际上是关系的问题,所以它的解决有赖于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在这样的前提下,家庭治疗家们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颇具启发意义的理论观点和应对技术.家庭治疗是对传统心理疗法的重要补充和扩展,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角色心理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其认为主体对于自身角色的理解产生相异的角色心理,进而由角色心理映射出对角色行为的引导和控制。在校园侵权赔偿纠纷中,学校与学生双方均易于表现出一定的不良角色心理特点。若能对纠纷双方的不良心理正确认识并加以合理引导,则为有效化解纠纷、促使纠纷双方复归理性行为开辟了一条新蹊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复仇犯罪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种观念渊源于何时,我们现在无从考证.但是说,这种观念不但古已有之,而且在现今社会,在人们的内心仍然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应该是不会错的.当一个人杀了别人的时候,人们往往认为应该一命抵一命,特别是当其手段残忍,情节恶劣时,社会舆论总是群情激愤,认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种激愤的舆论往往最终影响,甚至是决定着司法审判的结果.当我们透过这种激愤的情结来探求其心理本源时,可以发现,其实质是一种渊源于原始社会的"复仇"观的显现.  相似文献   

19.
张勇 《刑事技术》2013,(6):50-51
心理测试技术是利用有关仪器设备探查、推断人的个体心理信息。它是一项"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测试技术,心理测试仪器会客观的记录下被测试对象的生理参数,但个体的生理参数在采集的过程中不仅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受到被测人自身生理状态的影响。服用抑制性药物对于生理参数的影响不言而喻,所以在心理测试时,  相似文献   

20.
在新历史时期,随着心理科学的普及、心理矫治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才是全面健康的标准。罪犯是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之一,尤其是拘禁期的女犯,患有心理疾病或存在心理障碍的罪犯占有一定比例。因此监狱需要把握罪犯在拘禁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矫治工作,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稳定罪犯情绪,优化罪犯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