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财政监督”的概念,我国财政学界历来没有一个被大家所普遍接受的确切表述。传统乃至目前的一些财政学教科书甚至没有对“财政监督”的概念作单独论述。在我国,“财政监督”的概念更多的是与财政职能概念相互联系的。我国财政学对财政职能的理解和表述也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最初的表述比较粗浅,  相似文献   

2.
大屠杀记忆是当代犹太民族集体认同建构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以色列理解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棱镜”.它塑造了以色列战略文化中的关键特征:恐惧与攻击共存,倾向于从最坏处着想,注重和依赖军事权力,倾向于发动先发制人打击来应对生存性威胁等.它使以色列将伊朗核项目解读成对以色列生存构成“大屠杀式”威胁的因素.而伊朗政府不明智的否定纳粹大屠杀的激进言论,正好激发了犹太民族根深蒂固的生存焦虑和威胁认知,从而加剧了伊朗核问题的危险性.以色列在这一问题上从最坏处着想的倾向,使得现实主义的核威慑理论变得不太现实.由于大屠杀记忆带来的愧疚和补偿心理,西方国家将严重关切伊朗核项目对以色列带来的安全威胁,并对包括先发制人打击在内的以色列强硬政策持更加同情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透明手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算透明度最佳做法》以及国际预算合作组织“预算公开调查问卷法”等财政透明度评估指标体系提取评估指标,以H省财政厅2011年首次编制的《阳光财政公民读本——H省地方财政2010年预算执行、2011年预算安排概览》公布的财政信息数据为分析对象,对H省“阳光财政”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尽管H省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已由“机密”管理阶段转向“阳光财政”阶段,但其“阳光财政”政策执行仍存在公开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较低等问题,处于低水平、低层次执行阶段。需建立更为完善的“阳光财政”执行制度才能克服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从体制上恢复了县域经济的完整性和综合性,显著地改善了县域经济的可用财力。极大地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切实地促进了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山东省“省直警县”财政体制改革内容入手,分析了改革对国库工作的影响以及目前国库服务模式滞后于改革的表现。对进一步完善国库服务“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九五”期间厦门市财政事业获得巨大发展,为“十五”财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期间财政应进一步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大财政体制特别是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力度,调整市对区财政体制,促进农村“两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地方财政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演绎了“吃饭财政”、“投资财政”、“公共财政”三种不同的地方财政发展模式。回顾分析三种地方财政模式及其发展历程,透析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对建设新型地方公共财政模式将起到有效借鉴作用。构建新型地方公共财政模式应该从突出公共性特征、规范公共支出范围与收入保障体系、深化预算改革、推进公共财政管理手段入手,这是构建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贝娄的《贝拉罗莎暗道》从历史记忆与忘却的隐喻角度,讲述了纳粹大屠杀中的犹太幸存者及其后代在美国的种种遭际,涉及美国犹太人后裔面对民族历史的态度、“美国化”中的文化传统延续、关于人类大屠杀的哲学思考等,在传统价值与美国后现代文化的纠结中,对刻意与无意的历史忘却进行了一场心灵大审判,同时也是作家身份自审意识的一次集中体现。小说表现的不仅是犹太文化在美国的遭遇,而在于揭示了一个如何面对人类和人性灾难的道德哲学问题,因此小说具有其深刻的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的财政是典型的“建设财政”,从政策目标到支出安排都是围绕经济建设来做文章。之后,逐步走向“公共财政”,财政政策目标及其支出安排都是指向市场不能解决的各类公共性问题。随着政府财力的不断提升,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规模和范围已经具备了条件,原来迫于财政压力而导致政府“缺位”的民生领域,最典型的如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激励模式转变的视角,首次考察了充当辖区间竞争“新”工具的土地财政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通过引发地方政府的支出竞争、税收竞争和补贴竞争不仅提高了企业出口概率和出口强度,还抑制了企业出口退出和延长了出口持续期。但由于存在与税收竞争、补贴竞争相关的企业寻租、“政治包袱”以及与支出竞争相关的公共品偏向性扭曲配置,土地财政也使出口企业长期被锁定于低质量、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复杂度的低端竞争方式。概括而言,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开展辖区间竞争的策略性行为在促成出口繁荣的同时也付出了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丧失的代价,对中国“大而不强”出口模式产生了“土地财政诅咒”。  相似文献   

10.
厘清民生概念及范畴,是民生财政建设的基础。当前我国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所提出的“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语中的“民生”,主要是从社会层面着眼。加快民生财政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及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均为民生财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弱财政”即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弱化在根本上制约了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的充分显现。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提升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尤为关键。本文从规范政府财政分配体制、改革和完善我国税制、加强税收征管、硬化政府财政预算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只有从根本上强化我国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改变“弱财政”现状 ,才能使财政政策对当前经济发挥更大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取得脱贫攻坚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步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新阶段。财政治理如何推动共同富裕,是财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新地位”以及共同富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课题”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所提出的“新命题”。财政治理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历经革命财政、建设财政、改革财政以及治理财政等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基于财政治理适应并服务于不同时期共同富裕实现特殊性的历史逻辑,进一步归结出财政治理推动共同富裕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为新时期财政治理赋能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撑。立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财政治理可通过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完善和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路径彰显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3.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赤壁市财政局紧扣财政职能,体现财政特色,突出“三个注重”,强调“四个结合”,做到“五个实现”,推进活动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佚名 《人事天地》2007,(10):54-54
最近,一本讲述纳粹时期政治幽默的新书在德国上市了。它的内容告诉人们.即使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德国人的批判精神并没有淹灭,而是仍在活跃着。譬如这个笑话: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经历了由改革开放前“统收统支、分级管理”的中央高度集权型体制到中央和地方分权型体制的嬗变,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初步形成了“政府负担为主、多渠道筹资”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透过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演变历程及其表征,我们可以发现未来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演变的三大趋势,即更加注重扩大高校在经济上独立自主办学的权利、从国家垄断逐步转变到多主体共同参与以及由供给主导型财政机制向需求主导型财政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16.
纳粹党掌握政权后,加大了对青年的控制和管理,借助青年维护政权.在教育方面,除了设立专门培养政治干部的三所特殊精英学校外,还建立了各种组织进行校外"特殊教育".当时德国青年的心理特征:激进的民族主义主张;崇拜荣耀,需要被社会重视;强烈的从众心理,纳粹政权迎合了德国青年的心理.此外就业危机导致青年的非理性抉择,纳粹政权的宣传和谎言的诱惑、恐怖力量的驱使最终使德国青年疯狂的接受纳粹的"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财政成为了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重要手段。我国土地财政规模大、比例高,其形成不仅源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对等和地区之间、官员之间的竞争,究其质里,则是政府实现财政市场目标的行为投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基于相同的逻辑生成,帮助实现了土地财政的本质——资本化,弥补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缺额。但是,土地的资本化提高了城市化成本,衍生出异质性,形成了空间与人口的矛盾,积累了凝结在城市中的金融、社会和道德风险,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确的理财方法和科学的理财思路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必由之路,只有生财有道、用财有度,才能把“财政蛋糕”做大,也只有不断创新,科学理财,才能推动财政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贫困山区财政,要充分发挥保稳定、保大局、保发展的积极作用,必须拓宽理财工作思路,切实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选择衡量财政收支平衡程度的不同指标,通过对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这四个世界最大经济体20余年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了测定财政平衡程度各指标间的优点和缺陷,从理论和实证都得出财政平衡度(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是度量财政平衡程度的相对有效指标。文章对比了四国财政平衡度1991年以来的均值和离散程度,其中,德国财政平衡度的均值最高、日本最低,平衡度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美、日、中、德,同时四国财政平衡度表现出相似的波动趋势和周期性。最后对财政平衡度的应用,即经济安全指标应用、横向比较应用和纵向比较应用等三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县乡财政是国家财政最基本的单元,有效行使县乡财政职能,是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云南省县乡财政体制初步健全,运行机制逐步制度化,管理趋于规范化,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高度重视县乡财政工作,采取多种措施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全省县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应当按照“促进经济发展、改革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监督管理”的思路,继续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不断壮大县乡财政,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