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一两年来,市场需求不振,物价连续出现负增长,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对此,部分学者认为居民需求不足是经济低迷的根源,因而开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药方,政府也下了大剂量的猛药,但效果不甚显著。于是,我们不得不重新为经济把脉。其实,需求不足与供给过剩是同一个...  相似文献   

2.
993年我国为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治乱降温”的宏观调控政策,致使1996年经济成功的实现了“软着陆”。据有关部门预测,1998年我国通货膨胀率是负增长。但是,在摆脱通货膨胀的阴影之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地回落,1998年物价水...  相似文献   

3.
张立群 《求知》2008,(1):16-19
一、2007年经济形势回顾 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处于平稳较快增长的状态.需求调控进一步完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总量平衡关系继续改善,保持低物价的基础继续改善。从中长期发展轨迹看,可以继续保持高增长、低物价的格局。主要的问题是:农产品、食品的生产流通方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要求;资金流动性过剩与房市、股市问题结合.潜伏了较大隐忧。  相似文献   

4.
居民消费和投资需求,始终是我国推动GDP增长的主导性因素。启动居民消费和投资需求,使其达到适当的水平,是确保经济均衡、稳定增长的关键。从对商品的采购来看,保证GDP均衡稳定增长依赖于居民的消费和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三个方面的需求支撑。从政府看,可用于购买的收入有限,因而出现赤字财政。但由于借债是有限度的,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之内,靠政府这一块来启动经济难有大的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这两年出口形势非常严峻。今年7、8月份出口形势虽然开始好转,…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靠“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与消费。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外需和投资拉动,居民消费需求长期低迷。长远来讲,依靠“两高”即高出口、高投资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已较为有限,因为长期的、大量的出口使我国经济增长出现高外贸依存度、高额的外汇储备以及国际收支长期大量的“双顺差”,这将导致很多负面效应;实践证明,我国投资需求旺盛以及结构不合理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必须更新消费理念和治国理念、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消费环境、加强投资管理、限制政府消费。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语:2022年,我国首次出现自1961年以来年度新增人口少于死亡人口的人口负增长现象,表明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标志性变化。我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世界人口总量第一大国、世界经济体量第二大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型中的人口负增长,是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人口负增长。同时,人口的长期负增长所带来的少子化、老龄化、人口结构失衡等现象,也会给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在全球视野下把握好人口负增长先发国家的共性特征和客观规律,又要深入研究基于我国国情与本土文化的中国特色和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2006—2010年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通过非参数的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技术效率水平较低,不少省份仍然没有达到规模效率,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或者递减的现象,并且全要素生产率长期呈现负增长特征。  相似文献   

8.
信息消费:移动通信最火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我国网络产业在改革与重组中度过了不平凡的一 年。中国电信分割,中国联通重组,中国网通创建,ISP、ICP大量涌现,形成了更有效竞争的格局。据估计,全国电信业务量同比大约增长34%,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左右,估计达到2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大约宪成1600亿元,同比有所下降。 从以上几个主要综合指标看,除通信业务收入(与价格有关)增长率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呈现负增长的原因有待详细研究之外,整个网络产业的新增运营能力仍然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到1999年底,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10882…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由于国内经济环境的 变化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 响,我国利用外资增长总体上呈下滑趋势。据统计,去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近40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11.4%,是近年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世纪之交,我国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加入WTO进程明显加快,西部大开发正式启动,利用外资的内部环境更加有利;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增强,美欧投资商再度掀起亚洲投资热,中国利用外资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与1998年相比,亚洲地区所有受危机影响较重的国家和地区 1999年…  相似文献   

10.
寻找到投资和消费的平衡点,4万亿规模的投资将保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中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近日决定对宏观调控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十大扩大内需举措,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将安排约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当前,保增长、促发展应以扩大内需为主,同时增加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以投资带动消费,以消费促进增长。促进扩大投资与增加消费相结合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增加投资需求与扩大消费需求同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曾经出现过世界性的国有化热潮。但后来,创建一种能使国有企业有活力、有效率的体制和机制,一直处于探索之中,因而初期的热情逐渐冷却。但国企毕竟是社会所需要的,当今世界各国都或多或少地有国有的或者地方、社区公有的企业,而且这些企业都在继续探索如何激发其活力。中国国企面对着是比别国国企更多的新问题:这不仅是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所带来的如何适应市场剧烈竞争的问题;还有国企发展本应由政府投资而如今能得到的投资却极其微小;“告别短缺”后的宏观环境变化及物价持续下跌又使企业处境雪…  相似文献   

12.
一近几年来 ,我国经济由过去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 ,悄然进入了过剩经济 ,为了解决过剩问题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刺激需求的政策。例如 ,从 1996年 5月到 1999年 6月 ,短短几年间储蓄存款 7次降息 ,最近又决定开征存款利息税 ,这些不仅在我们国家尚属首次 ,就是在发达国家也极为少见 ;同时 ,前些年还颁行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方法》 ,增加住房贷款 ,提供其他个人消费信贷 ;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和提高出口退税率及调低增值税率等等。很明显 ,这些政策措施都是为了刺激需求 ,但实践表示 ,效果并不理想。据国内贸易局1999年上半年对 6 0 6种主要商品…  相似文献   

13.
王秀丽 《理论导刊》2000,(10):27-28
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坚持物价基本稳定政策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实行了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到1996年初步达到预期目标,以1997年经济的“软着陆”为标志,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物价总水平相对稳定的时期。物价总水平从1994年的两位数峰值回落,从宏观上看,归结于坚持不懈地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而且随着缺短经济在大多数领域的结束、过剩经济时期的到来,减轻了通胀压力,为物价回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宏观“软着陆”成功后,我国通货紧缩的压力却不断增大。通货紧缩具有“…  相似文献   

14.
杨帆 《理论视野》2000,(2):32-34
三年来,我国以刺激总需求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受到了国内深层次结构矛盾的制约,国内需求难以启动。1999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形势好转,一个原因是由于亚洲经济恢复和美国经济持续走强,拉动了中国的外部需求。这就促使我们认真反思中国的内部需求问题:政府投资为什么不能带动民间投资?广大城乡居民为什么不能开始消费升级?经济学家在凯恩斯主义之外,去供给学派寻找理论武器,其实,  相似文献   

15.
有专家说,物价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经济高涨时物价上涨,经济低落时物价下降。物价作为市场信号,直接引导着企业的经营和投资,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走势。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物价走势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开始止跌回升。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 国内经济结构矛盾作用 下,我国经济近两年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下滑,物价总水平连续两年下降。1998——1999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下降了2.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累计下降了5.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累计下降了9.7%,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累计下…  相似文献   

16.
李艳芝 《理论导刊》2000,(11):21-22
90年代是我国利用外资的急剧扩张期, 1990年— 1997年实际利用外资额由 103亿美元增加到 644亿美元,增加了 5 3倍,年平均增长近 3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 348 7亿元,增加到 452 57亿元,增长 12倍,年平均增长 44%,连续四年我国成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的吸收外商投资的大市场。   进入九十年代后半期,随着国内经济增长幅度的下降和出现以物价指标下降为表现形式的通货紧缩现象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动荡,许多外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投资者们开始理智的分析在中国投资的可行性。而…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年,消费对我国GDP增长所做的贡献一直保持在60%左右。随着经济环境的变迁和当前扩大内需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消费问题已被党和政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江泽民总书记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如果消费需求上不去,投资也难于发挥效应。”朱镕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在扩大投资的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扩大消费需求,形成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然而如何启动消费?当前影响启动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城乡居民又有哪些消费趋势上的变化?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约请国家内贸局丁俊发副局长撰文探讨,以帮助读者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8.
改革 2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彻底告别了短缺状态,并以结构偏差、制度刚性和各种体制磨擦致使多重矛盾交织并存为特征而步入了“过剩”经济。这种“过剩”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过剩,也不能简单地描述为买方市场,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中积累的早熟果。这种过剩不仅面临着外向依存度很高的多层次、普遍过剩的国际经济环境,而且直接面临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面对低水平、多梯度差异的相对过剩,只有寻求和利用经济的多维空间,从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切入,加大产业调控的力度,使经济结构在不断演进中优化、升…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从短期来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可以转化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增加农民非农就业;从长期来看,基础设施的增加会使经济交易效率提高,从而扩大分工网络,促使农村经济内生增长。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基金是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和深化金融改革的两全之策。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主导、银行助力、企业规模最大化,三重诱因形成了当前体制性的产能过剩。严重的产能过剩已经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对产能过剩的治理,不能用逆供给—需求的传统思路,而是应在政府与市场的再平衡、投资与消费的再平衡、政府企业与银行的再平衡等几个方面入手,以寻求有效之道实现中国经济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