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历史人物必须将其放到历史的条件下进行考察,把时代背景及所处的社会关系作为考察其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出发点。炎帝神农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历史学者公认的我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代表人物,并尊崇为华夏族的先祖。它推动了原始氏族社会从母权制进入父权制,从原始的采集、狩猎业进入原始农业的阶段。本文试图将文献史  相似文献   

2.
王福山 《前沿》2013,(10):51-52
巴霍芬首先提出并论证了在父权制之前母权制的存在,恩格斯给予高度地评价为这是人类所经历过的最激进的革命之一。随着民族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巴霍芬母权制思想肯定的有之,否定的有之。对其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并用唯物史观给予扬弃,提出"杂系氏族社会"及"前血缘家庭"概念,阐述了"氏族河流理论",揭示出"杂系氏族社会"的主要特征,用辩证的唯物史观诠释了母权制氏族社会的特征及本质,这是家庭唯物史观研究与发展的需要,也是认识原始社会之谜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否经历过“母权制”,这是一个长期争论并且至今尚无定见的问题。最近,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又重新提了出来。在国外,一些人类学工作者对母权制是否存在持根本否定的态度,认为“母权制”这一概念的提出是“这门学科历史上的一种奇谈怪论。”它“起源于巴霍芬的哲学唯心主义”。完全是被“幻想出来的”。认为母权制氏族也只是一种“猜测和假设”,并且“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假设”。它仅仅是“一种社会科学幻想”,“很像……幻想小说”。完全是被“虚构”出来的“假想社会”。甚至断言“母权制”的理论已经是“奄奄一息”。在我国,有的同志根据恩格斯在谈及“母权制”这一用语时曾说过“为  相似文献   

4.
陈立浩  于苏光 《新东方》2009,(11):12-17
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指出,图腾“意指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图腾是原始人早期与自然联系的产物,是早期的自然环境在人类主观意识上的反映。图腾信仰的产生,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开始。图腾信仰是人类最早的文化:图腾不是形式上某一动植物或虚拟生物的简单存在,而是原始先民作为维系某一氏族群体血缘亲属关系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纵观侗族的社会历史,不仅没有发现奴隶制的痕迹,而且很多地方对父系氏族制的崇拜也不突出。相反,在其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却保留了大量的突出的母权制特征或残余。过去,笔者曾用农村公社的理论来解释,但总有疑难之处。近年来,通过对侗族社会历史的调查,又学习了马克思的《民族学笔记》及恩格斯的有关著作,觉得“用家庭公社来解释,就比用农村马尔克公社来解释要好得多”。当然,“这种解释又造成了新的困难和引起了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只能作些尝试性的分析和探讨,以此求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6.
所有制起源新论──从无所有制到原始氏族公有制龚唯平马克思在长达40年的理论研究中始终关注着原始所有制问题.他奠定了原始所有制理论的科学基础.论证了原始公社的土地公有制并彻底阐明了私有制起源。但是,限于历史条件,马克思没有完成对所有制起源的研究。其理论...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史籍对于活动在江、淮地区的蛮人,都说是“槃瓠蛮”。史学界基本上一致同意“槃瓢蛮”是古代对于苗、瑶集团的称谓。槃瓠是个图腾传说问题。原始人类在不同氏族中各有不同的图腾信仰,以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作为祖先或保护神,同时作为氏族的徽号、标志和象征,甚至作为崇拜的实体。图腾是与母系氏族同时产生的,并且随着氏族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母系氏族社会被称为图腾的时代。当一个氏族发展为两个以上的氏族时,原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在这些分歧中,有一些问题是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关于奴隶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为了把奴隶制研究推向深入,现就以下几个理论问题谈一点个人刍见。不妥处,请指正。 一、氏族制解体时期,农奴制因素不可能和奴隶制因素同时产生同时并存吗? 大家知道,马克思和思格斯在研究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以后,认识有了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9.
从母权制家庭过渡到父权制家庭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父权制家庭本身始终充满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云南一些少数民族的家庭调查资料为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不少生动的事例,本文根据调查资料试从三个方面做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王福山 《前沿》2013,(14):38-39
家庭在原始社会的初期和中期阶段占有极为重的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范畴,也是两种历史观斗争的重焦点。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汲取了摩尔根等人古代社会家庭理论的积极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家庭基本理论。恩格斯继承马克思研究成果,对家庭理论作了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两种生产理论”,以科学的家庭历史观揭示出原始社会发展主阶段特征,揭开了原始社会发展之谜,实现了原始历史观的革命,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欧美学界的原始法学思潮,对法律人类学学科的诞生有着直接影响。麦克伦南、摩尔根、梅因、巴霍芬等就原始法本质与内容展开了激烈争论,形成了“符号说”与“规范说”两种学说。萨维尼与梅因对法律的单线演进过程予以了描述,初步揭示了法律的进化逻辑。在对原始法的本质、内容及进化逻辑的探究中,相继涌现出了过程分析、文本分析与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19世纪欧美学界原始法学思潮与法律人类学学科之间的历史关联,对我们思考当下中国法律人类学“向何处去”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家庭?家庭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以婚姻为纽带的生产、生活单位,也是人类两性共同生活的组织形式。 家庭始于何时?目前,民族学和历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氏族之前不曾有过家庭,并误解马克思在《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第三版的一个注:只有氏族开始解体,各种各样的家庭形式以后才发展起来: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距今约三百万年左右,当人类的祖先——古猿从使用天然的棍棒或石块到能够制造简单的石器,猿开始变成人的时候,人类社会随之诞生,人类的原始家庭也逐渐形成。笔者是持第二种意见的。本文打算就远古人类原始家庭的几种形式(包括过渡形式),特点及其演进的动因作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信息社会与女性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信息社会最大的受益者是女性首先,在信息社会中,女性先天的生理差别———体力上的弱势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尽人皆知,在人类历史上曾有过女性辉煌的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女性在氏族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后来,母权制由父权制取代,女性的地位一落千丈。...  相似文献   

14.
龚义龙 《求索》2010,(3):62-64
物性的族谱、宗祠祖墓是维系氏族共同体的“硬权力”,但物性的东西尚需要“意义系统”的诠释才能对氏族认同产生实质性的作用。事实上,正是氏族涵化使族谱、祠墓获得真正的意义。氏族涵化与族群边界维系着氏族内部的团结、消弥着氏族内部的矛盾、使氏族有着想象的“共同体”一般的温馨。  相似文献   

15.
张盛林 《传承》2010,(6):72-73
"国人""野人"是周朝社会的被统治阶级,但是由于当时还残留有原始氏族共同体的某些特征,"国人""野人"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由于国野差别是原始氏族共同体的残留物,其存在不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而是社会进步的阻力,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的地位逐渐下降,国野差别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6.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原始宗教是宗教的早期形式,是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之一。考古学、人类学等资料表明,原始宗教是与氏族同时产生的,随着氏族公社的形成和发展,先后产生了与社会基础相适应的诸宗教形式,如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等。诸形式所崇拜或控制的对象不同,目的和手段也各异,其社会功能也不一,分别成为氏族部落一定发展阶段的中心信仰,构成原始宗教的各种类型。所以,原始宗教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是一个多层次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7.
"国人""野人"是周朝社会的被统治阶级,但是由于当时还残留有原始氏族共同体的某些特征,"国人""野人"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由于国野差别是原始氏族共同体的残留物,其存在不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而是社会进步的阻力,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的地位逐渐下降,国野差别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8.
克木人的图腾崇拜与氏族外婚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图腾”一词,是北美印第安人奥基华斯部落的语言,表示氏族的徽号或标志。图腾崇拜是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母系氏族是同时发生的,并且随着氏族的发展而发展,因为母系氏族社会图腾信仰极其盛行,一般又称该时代为图腾时代。图腾又是氏族外婚制的标记,它对禁止血缘婚、实行氏族外婚制起了保证作用。 1980年春,我参加了国家民委、云南省民委组织的克木人民族识别调查组,到西双版纳勐腊、景洪两县克木人居住的村寨,进行了为期四个多月的调查,发现克木人的图腾崇拜与氏族外婚制,对研究原始社会中的氏族制和我国古代图腾崇拜提供了生动实  相似文献   

19.
论自然宗教、原始宗教和彝族毕摩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自然宗教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带有“动物性质”的意识形态;而原始宗教是有“幻想的反映”的原始氏族社会意识,二者并不等同。毕摩源于彝族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代的祭司,其产生一方面与彝族的原始宗教息息相关,一方面与彝族的原始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大而长远。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宗教是荒诞的,它是人们同自然、同社会各种关系虚幻的、歪曲的、颠倒的反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宗教给予系统的、科学的说明,揭露其本质,指出它的根源,具体分析它的起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与规律,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这方面的研究往往需要对原始宗教进行科学的考察。现今世界上拥有众多信徒的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世界性宗教,但是对于形成这些宗教之前,产生在极为漫长的原始社会里的原始宗教,可能显得陌生或不太容易为人们所了解。在考察当代宗教时,倘若不具备有关原始宗教的知识,我们就不可能取得对宗教的历史概念和科学认识。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中人们精神活动的产物,曾经是各氏族、部落集团全体成员恪守的信仰,也是原始人类世界观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