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樊振 《前进论坛》2011,(5):40-42
1927年3月7日,在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邓演达当选为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兼中央农民部部长、中央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土地委员会委员。是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形成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无比愤慨的邓演达决意与蒋、汪分道扬镳,先后拟具了《告别中国国民党的中国同志们》、《上中执会呈》、《辞职宣言》以及《中央农民部长的辞呈函》,毅然脱离国民党政府,秘密离开武汉前往莫斯科继续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邓演达回国组党罗任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共分裂,邓演达被迫离开武汉,化装成铁路工人经京汉路转陇海路,从西北到达莫斯科。他住莫斯科时,中共旅俄支部曾派员与邓晤谈,意在说服邓参加共产党,但他却另有打算,并与孙夫人、陈友仁商谈如何恢复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  相似文献   

3.
严越培 《两岸关系》2006,(11):48-49
10月8日—10日,辛亥首义之地湖北武汉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系列活动,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振兴中华的伟大业绩,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492006.11交流交往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孙亚夫到会致辞。中国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在纪念大会上讲话。新党主席郁慕明在纪念大会上讲话。亲民党访问团团长黄幸强在纪念大会上讲话。亲民党访问团团长黄幸强(左)、新党主席郁慕明(中)参观三峡大坝。10月8日,湖北武汉台湾周汉台经贸合作论…  相似文献   

4.
正黄埔军校,创建时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创办的军事学校。因校址在广州黄埔长洲岛,故世称"黄埔军校"。该校于1924年5月成立(校庆日定为6月16日)。1925年起,还先后在潮州、南宁、武汉、  相似文献   

5.
交流交往     
《两岸关系》2007,(3):72-72
台湾慈济大爱再献袁州山区学童;中国国民党智库委员考察武汉农业;台湾统一企业集团向广德寺赠送玉印盒;  相似文献   

6.
《黄埔》2017,(5)
正1926年3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易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简称中央军政校),时在校学生为黄埔第4期。黄埔军校创办的目的,即为聚集全中国革命青年,施以革命的军事与政治的训练,以期在最短时间内造成一种真正的革命军人,去担负革命军队中的各种重要的下层工作。一般来到军校的革命青年,本来大多都已深明革命的意义和原则,再经过训练之后,则更多一层了解;而对于保护农工,爱护民众,尤能身体厉行。故军校成立两年  相似文献   

7.
正二、宋庆龄、邓演达、陈友仁联名发表《莫斯科宣言》蒋介石以"煽动暴乱"罪名通缉邓演达。在武汉,机枪已对准邓演达的住处。邓演达深感大革命的失败已无可挽回,于1927年6月30日秘密离开武汉,8月15日到达苏联莫斯科,受到苏联红军总司令部的热情接待。9月7日,宋庆龄、陈友仁到达莫斯科,受到苏联外交部的热烈欢迎。邓  相似文献   

8.
试论广州武汉时期中国国民党民主主义集权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广州武汉时期中国国民党民主主义集权制黄艺农1924年至1927年6月,中国国民党曾经以民主集中制作为组织原则。国民党“一大”通过的《纪律问题案》规定:“国民党之组织原则.当为民主主义的集权制度。”’‘在20年代,民主集权制与民主集中制是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9.
杨剑 《台声》2005,(6):90-91
中国国民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党之一。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中国抗战史以及中国发展史上,国民党都是一个无法不着笔墨的角色。从1894年到2004年的110年间,中国国民党从革命小团体变成了执掌全中国政权的大党,国共内战结束后,国民党退守台湾,便从中国政治的主角变成了配角。2000年选举失败后又从台湾地区的政治主角变成了配角。长长的一个世纪,国民党的发展演绎过程在历史上划出了一道起伏曲折的轨迹。由茅家琦先生领衔、国内数位民国史专家和台湾问题专家合著的《中国国民党史》一书2005年1月由鹭江出版社出版,为读者奉献了一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的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由上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现任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34 个单位组成,即: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  相似文献   

11.
朱海嘉 《求索》2011,(4):246-248,230
在近代中国政治体系剧变与转型的语境下,中国国民党历经议会政治尝试失败后,转而诉诸于革命话语。其先后通过整合政治体系﹑发动民众革命、维护政治秩序与推行社会政策等方式建构党国体制,建立具有"整合性"的党治政权。但受其政治属性的限制,国民党党治体制对政治社会的整合尚未充分,也难以真正做到充分。深入探讨国民党党治体制形成的内在理路及其演变趋势,对于认识其实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予欢 《黄埔》2014,(3):74-77
朱培德是在黄埔军校建校初期有过重要影响和作用的高级将领,从第七期至十三期连任十年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参与军校建设许多事务,多有擘划深谋远虑。他早年对于云南辛亥革命“重九起义”、讨袁护法护国战争、襄助孙中山回师广东重建政权、中国国民党改组、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等一系列重要历史关头皆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06,(4):13-13
1923年6月,中共“三大”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4.
世纪回眸     
192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1月20日至1月3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了国民党,创设了由共产党参加领导的黄埔军官学校,组织了革命军队。这次会议标志着国民党和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形成。1926年2月,中共明确提出出兵北伐、推翻封建军阀的政治主张。7月9日,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分三路开始北伐,横扫封建军阀势力,革命势力迅速发…  相似文献   

15.
对于海峡两岸关系来说,2008年注定是一个新时期的开始。3月,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中国国民党取得台湾岛内选举胜利;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进行了历史性会谈,达成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6.
庾新顺 《传承》2013,(7):28-28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党的“五大”在武汉召开,讨论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严重局势,提出了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和《土地问题决议案》等,但未能在党的危急关头指明中国革命方向。随后党的八七会议承担起了这个历史使命。中央党史研究室确定“五大”正式代表82名,还有工农青妇团体代表、共产国际代表、中国国民党代表列席,代表57967名党员。参加党的“五大”广西籍代表有两名,分别是正式代表黄锦辉和列席代表粟丰。这两名代表都是广西临桂县人,是大革命时期的著名革命者。  相似文献   

17.
正7月17日至21日,第十五届湖北·武汉台湾周隆重举行。本届台湾周以"共享机遇,推进融合,聚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湖北武汉、宜昌、黄石、荆门等地举办了经贸合作、文化交流、青年互动、基层交往等19项活动,吸引了两岸各界1200余名嘉宾参与。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林政则、胡志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0,(5):7-7
4月20日,以“深化鄂台经贸交流合作”为主题的“湖北·武汉台湾周”在台北开幕,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出席开幕式。罗清泉在开幕式中对鄂台今后交流合作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加强文教交流,增进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8月19日致电连战,祝贺他荣任中国国民党荣誉党主席。贺电全文如下: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连战先生:值此先生荣任中国国民党荣誉党主席之际,谨致诚挚祝贺!先生自领导中国国民党以来,为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贡献良多。今年4月,先生率中国国民党代表团应邀来访,与我党进行交流与对话,举世瞩目。我们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以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21)
正10月30日至11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首次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访问大陆,展开了对南京、北京两地的访问。洪秀柱说,此次之行是和平之旅。此次访问是洪秀柱担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后第一次访问大陆。随同洪秀柱访问的有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詹启贤、中国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张荣恭、中国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蔡正元等。江苏省委书记会见洪秀柱一行10月30日19时35分,洪秀柱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禄口机场。当晚,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