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气候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巴厘岛路线图",一些事关国家发展重大利益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007年12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对于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为今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指明了方向,设定了时间表,确保了谈判继续沿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8,(4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29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努力,阐述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利益的博弈--由《京都议定书》生效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理论探索》2006,(3):115-116
在《京都议定书》生效的庆贺之余仍需要理性的思考。透过《京都议定书》我们看到了国际气候法的实质在于国家之间意志的协调,而这种协调最终又是由各国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所决定的。明白这一点不仅有助于各国增进了解和互信,而且有助于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明确责任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京都议定书》之外的六国环保联盟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思路,将有利于促进地区内的环保技术合作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美国和澳大利亚于1月11日-12日在悉尼举行“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首次部长级会议,商讨应对全球气候变暧的具体措施。这是六国负责能源事务最高官员的首次聚会,通过了关于建立新伙伴计划的宪章、联合公报和行动计划三个重要文件;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2)
自1990年成立"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到2015年《应对气候变化法(初稿)》面向各方组织研讨,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通过采取法律活动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本文将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活动发展进程的角度出发,总结不同阶段法律应对的经验,参考同一时期其他国家在气候变化法律应对上的措施和困难,对应我国目前的气候变化应对法律问题的不足,从而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这是中国首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部国家方案全面阐述中国2010年前气候对策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世界环境日前夕发布。这是中国首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部国家方案。根据这一方案,中国将采取  相似文献   

7.
资讯集萃     
《中国应急管理》2011,(11):62-64
国家海洋局建立完善气候变化相关海洋灾害监测预警 未来5年,国家海洋局将继续全面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加强我国海洋气候变化观测和评估能力,重点做好4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统筹协调工作,探索构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业务化支撑平台。二是着力推动业务化海洋气候观测系统建设,逐步开展大气海洋物质...  相似文献   

8.
2010年1月10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理论视野》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理论研讨会在中央党校举行。与会专家就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我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等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现将研讨会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经作者本人审阅并修改)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年1月10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理论视野》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理论研讨会在中央党校举行。与会专家就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我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等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现将研讨会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经作者本人审阅并修改)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内在需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0年1月10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理论视野》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理论研讨会在中央党校举行。与会专家就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我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等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现将研讨会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经作者本人审阅并修改)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月10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理论视野》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理论研讨会在中央党校举行。与会专家就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我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等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现将研讨会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经作者本人审阅并修改)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马小军 《理论视野》2010,(2):29-30,32
2010年1月10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理论视野》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理论研讨会在中央党校举行。与会专家就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我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等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现将研讨会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经作者本人审阅并修改)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诞生了已经四年,围绕着它的生效问题也进行了四年牵动世界各国的谈判,其间的许多周折让这份议定书面临夭折的危险。7月23日,在欧盟以及发展中国家作出了很大让步之后,与会代表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波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10,(49)
在全球气候最敏感区域之一的青藏高原诞生并实施我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地方政府法规,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使得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在法律层面上因为气候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5.
徐莹 《理论视野》2012,(6):63-65
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气候变化类国际组织为中国提供了一条践行节能减排承诺、消解外界舆论苛责的有效合作途径。中国正在从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参与政府间和非政府类气候变化国际组织的项目运作,以开放姿态回应非政府类气候变化组织倡议等方面与气候变化类国际组织进行积极互动。在可见的未来,中国将在政府层面以更大的决心与耐心,更为务实与灵活的方式与气候变化类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同时,在民间层面,中外气候变化组织也将进一步彼此接近,以共同探讨气候变化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的美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对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美国近两届政府的五届国会十年来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从反对、质疑到关注、积极推动立法,已发生明显转变。但目前国会在气候立法方面尚未取得实质性成果,这与美国奉行国家利益至上原则、美国国内情况和国会自身政治结构的特点密切相关。美国国会和各界都已经深刻意识到了气候变化的真实性和严重性。同时,国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法历程充满坎坷,也折射出国家在应对如气候变化这类非传统安全问题时面临着更复杂的情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7,(29)
7月9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研究部署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温  相似文献   

18.
宏观背景发生变化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规划的宏观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仅从科技角度看,"第一个不同,就是我们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科技发展的重点。"从过去追求大规模、大批量  相似文献   

19.
2月10日,根据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一贯支持无核区的原则立场,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的第二和第三号附加议定书,并郑重申明,中国尊重南太平洋无核区的地位,不对南太平洋无核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也不在这一地区试验核武器;中国签署上述两个议定书并不意味着中国改变其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众所周知的原则立场;中国将履行根据议定书所承担的义务,但是如果其他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和条约缔约国采取严重违反条约和附加议定书的行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10,(Z1)
<正> 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之年,务必切实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认真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强化目标责任和监督检查。对未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地区实行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