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方国家中央政府中大量存在着临时机构这类机构形式 ,其概念的基本框架包括定义、组织形式、作用、特点和性质等 ;对西方国家临时机构产生动因、设置依据、与常设机构的关系及其终结等方面的考察构成了西方国家临时机构从产生到终结的一个动态过程 ;西方国家存在的临时机构自身有一些弊端 ,但其存在有着必然性和长期性 ,如何兴利除弊 ,西方各国采取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为 《外交评论》2001,(2):67-72
西方国家长期出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矛盾,使得各国政府谋求改变国家直接干预的政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此引发了广泛的行政机构改革.这场改革的主要内容有,精简和调整行政机构;压缩和转换政府职能,限制政府权力的扩张;改革公务员制度,在其内部建立竞争机制,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公共服务质量,提高行政效率.这场改革对传统的行政方式和政治观念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供,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教师,就必须高度重视师范教育,实现中国师范教育的现代化,本文力图通过借鉴前人,继承优良,吸取中外有益的经验,立足于中国国情,从办学方向到培养目标,从教育体系到培养途径,从普通师范、幼儿师范、到职业师范等对师范教育理论提出一些见解,希望能对我国师范教育现代化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政府机构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而行政体制改革又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载体 ,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部 ,是政府与市场的连接点。所以政府机构改革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也是一国政府能力大小的显性表现。如何建立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政府机构是各个国家追求的目标。文章以美国、日本、英国政府机构改革为切入点 ,探讨政府机构改革的一般规律 ,以益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5.
2010年底以来在阿拉伯国家爆发的抗争事件,以反专制、反腐败、追求自由、要求社会公正为诉求,体现了阿拉伯社会公民意识的觉醒,是一次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对整个中东地区的力量格局、社会形态、宗教与世俗力量对比,对世界大国力量博弈、文明结构的动态变化产生了现实和深远的影响.文章借用抗争政治理论分析阿拉伯国家的抗争事件,从这些国家抗争政治产生的原因入手,推断阿拉伯国家抗争政治可能导致的结果,进而对中东阿拉伯国家这一政治变迁的重大实践活动进行理论上的反思与总结,旨在揭示其政治转型的内在规律及特殊性,同时检验西方“抗争政治”理论是否具有普适性,能否正确反映和指导中东国家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了发展师范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创办和发展师范教育的具体方案。盛宣怀于1897年创办的上海南洋公学,标志着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诞生。我国近代师范教育不仅具有了独立性和合法性,而且其重要性和"师范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彰显。今天,我们仍应进一步关注和研究师范教育的特色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总目标下,国家机构改革进入了深入推进阶段,这是一场涵盖党和国家机构在内的重大改革。在此背景下,我国国家机构组织法势必要作出重大调整,尽管之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无论从立法水平、还是从调整领域与效果来看,都与我国新时期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国家机构组织法修改应在党的领导下,在宪法框架下,力争实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结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权法定、权力制约、组织效率等原则,建立健全包括宪法、基本法、专门法律以及配套立法等在内的不同层级效力的法律法规体系。在此意义上,我国国家机构组织法修改应该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的法治工程。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国经济转型问题 ,有必要对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作深入详细的比较研究。本文回顾了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揭示了“看不见的手”在自由竞争时期的作用和在发达市场经济时期作用的局限性 ,探讨了用政府规制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以及政府规制发挥作用的适当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9.
仪式范围广阔,包含国家仪式、民族庆典、民间狂欢等各种类别的仪式.作为国家意义上的仪式,从史前的巫术集会,发展为封建时代的展现皇权的祭祀等活动,至当代国家仪式已演进成为一种媒介和政治传播事件.国家仪式是以国家为行动和行为单位,运用象征性的语言、人员、活动、组织方式,在确定的时间、空间、场合中,以物质形式创造一种国家性的表征事件.  相似文献   

10.
2004年至2008年,国家先后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等进行了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试点工作运行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进一步推行过程中,要采取相应措施,构建新型的增值税体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由规模扩张向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的转型期。厦门经济特区应积极探索城市转型发展之路,率先走出传统的注重外延性、框架性、基础性、速度性的城市发展模式,加快向更加注重内涵性、整体性、功能性、质量性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转变。文章分别从理念转型、产业转型、模式转型、功能转型和空间转型等方面,进行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多视角综合转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同样是官僚制组织结构,政府机构和私营机构却有着不同的运转效率和实际效果。目标任务的确定方式、机构领导者的自由度、对组织机构成员的评价和激励方式、权责利的统一程度以及对公平和效率的关注程度,构成了不同机构的不同文化环境,也就构成了公营与私营机构的制度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国外学术界把渐进方式和激进方式看作是殊途同归的道路,其理论基础源自狭隘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缺乏对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全面了解和深入把握,影响了转型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理论认识的深化,束缚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转型中理论创新的科学视角;而且还存在转型速度、全面改革与局部改革、次序性等一系列转型战略的理论差别,由此产生了转型国家不同的实践绩效和转型后果。这些转型理论范式及其理论教条,忽略了对真实转型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仍然在影响转型国家转型深化期的改革实践和转型策略;容易受到西方转型范式的操纵和逻辑引导。因此,转型深化期的中国必须慎重反思转型速度、全面改革以及转型方式的选择,坚持中国特色的"双主题阶段转换式"的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14.
美国师范教育的改革与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了二战后美国根据国际国内形势需要所进行的三次师范教育改革。概括论述了美国对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七点要求。最后指出,美国把教师素质的提高与世界科技竞争相结合,把教师学习文理学科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相结合,把教师掌握广博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结合等做法,对我国教育有启示。  相似文献   

15.
由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演变而来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了克服自己所面临的困境,不断地进行转型,最后成为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从德国社民党的转型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基本上处于停止状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有关国家和政府能力的激烈讨论。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改革、东亚政府主导型经济的衰退到苏东地区社会主义制度的垮台,全球范围内的国家治理模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国家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平衡向着有利于市场和私有权力的方向转变。然而这些变迁也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制度都趋向"正统"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相反,制度变迁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与此同时,全球化也为国家和政府能力的增长提供了新的空间,战后以来的国家治理模式正在经历新的调整和重组。  相似文献   

17.
列宁改革国家机构的思想 ,是无产阶级政党管理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的重要方面。列宁指出了苏维埃政权机构设置存在的弊病 ,并根据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和俄国实际 ,提出并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国家机关的措施。列宁既指出了苏维埃机关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 ,也指出了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列宁的改革国家机构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实践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改革正寻求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型,要达成这一改革目标,意味着一系列的解构与重构、变革与发展。具体到政治领域,其逻辑展开至少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调整与转向:在国家治理理念维度,要实现从权威至上到法治至上的转变;在国家治理方式维度,要实现国家自主性扩张到国家权力主动让渡的转变;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维度,要实现从行政吸纳社会向多元协商民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在1949年之前,各少数民族自有的强制力量保证本民族的习惯法直接强制实施。在1949年之后,该种实施路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单一体制国家的法制统一原则,要求民族习惯法的实施路径现代化转型。民族习惯法现代化转型的路径有二:一是通过立法与国家法融合;二是直接作为民事审判中法律适用依据。因成本和效率所限,前一路径适用范围有限,后一路径则为较优的选择。因缺乏明确立法规定,民族习惯法直接作为民事审判的法律依据路径不畅,需要建构民族习惯法司法调查程序,以确保其完成实施路径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经济结构转型具有三大构成要素:目标模式、转型条件(初始条件和终极条件)和过程方式(实现路径),“大陆型经济”模式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样本和目标方向,“大陆型经济”具有大国经济、可持续经济和内源性经济的三大内涵特征,中国向“大陆型经济”转型中存在初始条件向终极条件转化的路径梗阻,传统的路径依赖(东亚模式)和面临的现实困境是路径梗阻的表象,深层原因在于政府干预下的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