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在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又通过了一次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从而在根本大法的层次上明文确定了“人权”这一概念,体现了法律的人本精神,无疑将我国的法治化进程推进到了一个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尊重和保障人权,在犯罪侦查程序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和控制犯罪是侦查程序的重要要求,在侦查程序的运行过程中,它最有可能对公民的人权进行限制,特别是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处于被追诉的地位时更应引为重视。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最基本的人权,我认为有三个方面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犯罪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权利的侵犯。惩罚犯罪、控制犯罪是人权保护的应有之义。然而,惩罚犯罪、控制犯罪语境中的人权保护主要是保护遭受犯罪侵害的被害人的权利。事实上,在作为惩罚犯罪载体的刑事诉讼中,人权保护的概念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列举世界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两种犯罪化模式,阐述人权保护视野下犯罪化模式合理选择及所应防止倾向,并由此反思我国犯罪化模式现状,提出对其进行人文主义改革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4.
《犯罪研究》2009,(1):10-10
2008年12月27日,由《犯罪研究》杂志社与上海市犯罪学会、上海市综合治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恐怖犯罪与社会稳定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华东政法大学校长、《犯罪研究》杂志社社长何勤华教授参加了会议,华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犯罪研究》杂志主编杨正鸣教授做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5.
国家行使刑罚权,从具体角度来说,也就是当发生具体的犯罪时,国家就可以处罚具体犯罪人,在法律体系中,刑法的强制性最为明显,它是其它法律的制裁力量。刑法涉及对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等限制和剥夺,其存在的必要性在于保护社会,使社会免遭犯罪的侵害。因而惩罚犯罪彰显的是刑法保护社会的功能,而人权保障则是在刑法的另一重要功能——保障功能中获得体现。由此而论,惩罚犯罪与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进入国际法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人权保护得以形成。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人权保护在人权评判标准的确立和保护机制的完善上还面临较大的困境。这些困境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人权保护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既有必要从理论上解决国际人权标准的分歧,采用一种以尊重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人权评判标准,也有必要从制度上完善国际人权保护的运行机制,建立对话协商和动态审查机制,采用“对情况作恰度评估”原则,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人权保护摆脱困境、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犯罪研究中人道主义精神贯彻的困惑和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道主义的提出是社会文明的进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犯罪学的理论研究中或者在司法实现中由于对人道主义精神贯彻的理解和认识上的差异,在人权的的保护上出现偏差,保护不力,那么人权的基本要求就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可过度保护,那么人权保护就得不到社会民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2011年12月17日下午3点,《犯罪研究》杂志创刊三十周年研讨会暨《新中国犯罪学研究》首发式在华东政法大学交谊楼圆桌会议室召开。会议由上海市犯罪学学会、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研究会主办;上海市检察官协会、上海市犯罪学学会司法鉴定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刑法研究会、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协办。  相似文献   

9.
报载,南昌大学团委副书记黄平槐代表校团委与省女子监狱签订社会化帮教协约。为此,共青团江西省委副书记梅亦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学生与青少年犯零距离结对帮教和平等沟通交流,既能让青少年犯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温暖,树立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勇气,变被动改造为主动改造,又能使参加帮教的大学生们在帮助他人的实践中接受生动而深刻的法制教育,意义重大。”“有关部门”的“有关人士”到女子监狱进行帮教活动———这已经不是我所看到的第一条“新闻”了,自然也许不会是最后的一条新闻。于是我在想,对正在服刑的青少年犯进行帮教的场所为什么大多…  相似文献   

10.
《犯罪研究》2011,(6):111-112
《犯罪研究》创刊于1981年,原名《刑侦研究》,1983年成为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会刊;《犯罪研究》以开放的姿态成为刑事法学、侦查学、犯罪学研究的阵地和交流的窗口,是犯罪学研究领域独具特色的学术刊物和全国法律类核心期刊,受到全国刑事法学、犯罪学、侦查学领域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认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1.
韩洋 《法制与社会》2013,(28):188-189
通过对国际社会履行替代性“保护的责任”之范围界定,厘清各对象在成为履责主体时的限制,能明确替代性“保护的责任”的适用范围,从而使国际社会在履责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国际法原则,防止履责时权利越界,体现了国际人权保护的公平性与明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东盟人权宣言》的通过标志着东盟在实现东盟政治一体化以及建立亚洲次区域人权机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宣言规定的很多人权规范都与国际人权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与1993年《曼谷宣言》的基本观点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东盟人权宣言》体现的人权"亚洲价值观"招致了国际社会的批评,但考虑到东盟国家内部的复杂状况以及东盟长期的人权政策,东盟国家建立符合国际人权标准且强有力的区域性人权机制的道路仍然比较漫长。  相似文献   

13.
《犯罪研究》2006,(2):80-80
2006年1月20日,上海市犯罪学学会、华政刑事司法学院与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在上海浦东举行“上海市犯罪学学会2005年年会暨和谐社会与犯罪对策研究”研讨会。参加会议的由来自上海市公安、检察院、法院、政府机关及高等院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的领导有上海市犯罪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监督》2007,(4):F0002-F0002
2007年4月9日至10日,中荷“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护”专题讲座在重庆举行。此次专题讲座是根据中荷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协议,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安排来渝举办的。来自荷兰王国的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检察院检察长彼特‘范‘凯斯特伦先生、荷兰王国乌特勒支大学人权研究学院高级研究员尼奥斯。尤尔德瑞克斯先生,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作了6场主题演讲,其内容涉及荷兰刑事诉讼体系内的抑制和平衡、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诉讼各个阶段的适用、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实施与我国反贿赂犯罪法的完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2003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国际社会专门预防和打击腐败的最新法律成果,反贿赂犯罪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应完善反贿赂犯罪立法以推动反腐败领域国际法治与中国法治的良性互动。我国应完善《刑法》的相关规定,为将来实施公约作好法律准备。  相似文献   

16.
《犯罪研究》2004,(1):79-80
2003年下半年度《犯罪研究》杂志编委会于2003年12月27日下午3:30在上海美丽园大酒店五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犯罪研究》杂志社何勤华社长、编委会主任张声华、副主任郑列、乔宪志、李培龙、颜锦章、杨培源等同志,以及编委会编委和本刊编辑部工作人员。会议由编委会副主任杨培源主持,主编杨正鸣代表编辑部作2003年度的工作总结,他首先向诸位编委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  相似文献   

17.
钱晓萍 《时代法学》2014,(4):111-116
在国际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有关国家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理论争论旷日持久,但终因各方观点不一而予以回避。学者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主权与国家的对世义务、国家犯罪和刑事责任的合法性、集体犯罪和集体惩罚的合法性、实现国家犯罪刑事责任的可行性、国家作为抽象实体有无犯罪意图、国家责任的性质六个方面,分为支持与反对两种观点,彼此针锋相对。基于国际政治现实与国际法治追求的考虑,为了有效遏制最严重的国际犯罪,在国际司法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出现以政府犯罪代替国家犯罪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99、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将"法治"与"人权"载入宪法。这不仅是对"法治"与"人权"的确认,而且标明了建构中国现代法治秩序的价值准则与基本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揭示出宪制与法律制度的逻辑问题。依据这样的逻辑,《宪法修正案》的根本涵义,就是要求对宪制与法律制度进行"修正",以实现和巩固"法治"与"人权"。  相似文献   

19.
庄春英 《中国司法》2009,(2):103-106
2008年12月6日至7日,由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广州大学法学院和广东商学院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协办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国际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法学界、法律实务界和来自丹麦、澳大利亚、美国法学界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跨入文化、经济、乃至法律全球化的今天,环境资源犯罪的研究也日益引起各国刑法学界的普遍关注。在我国,近年来具有当今时代特征和代表性的有关学术著作也不断问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完善、推动我国环境刑事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起到了积极作用。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刘仁文博士所作的《环境资源保护与环境资源犯罪》一书就是其中一朵最新开放的奇葩,可谓是一部富有鲜明时代信息和特色的力作。作者以刑事政策一体化为统领,以其独特的“三结合”理念向世人展现了该书的迷人风采。首先,专业性的结构安排与网络性的深入阐述相结合。显然,作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