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傅传耀 《人大论坛》2012,(12):52-53
有朋友问我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非洲怎样?”我问朋友,“你去过非洲吗?”答曰,“多次去过欧洲,真没曾去过非洲。”我说,“养老去欧洲,观光和发展去非洲。”他们不得其解,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14,(3):19-19
网上最近流行这样一个笑话:一位青年人问哲人,“我很富有,却不开心。我该怎么办呢?”哲人默然,握住年轻人的手。青年顿悟道:“大师,您是想告诉我,我应该心存感恩,回报他人吗?”哲人说,“不是……我是想说,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相似文献   

3.
孔子曰:“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四十岁,是一个难忘的人生驿站;四十岁,是一个富有的生命年龄。现在,我已过了不惑之年,站在时间的河边,审视着匆匆流逝的岁月,内心感到一丝欣慰。从教27年来,在各级组织、领导的关心、培养和各位同行、同志的鼓励、支持下,我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回顾漫长的从教之路,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三定”———定位、定识、定向。定位———爱教敬业记得有位伟人说过,人生最伟大和光荣的杰作,就是恰如其分地站位。一个人只有处在最能发挥其才干的位置上,才能干得更好。一个不相…  相似文献   

4.
痛感和性感     
记得中央电视台前主持人敬一丹,在谈到“焦点访谈”这一档节目常常有些带刺而引起人们关注时的意义时,曾经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它可以让我们和社会保持一种“痛感”。 我非常赞成她的这一观点,所谓“痛感”,其实就是面对我们身边的那些违法的、肮脏的、龌龊的、卑鄙的事物,我们自身首先要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进而才能够谈得上批判它们,乃至改变它们。“痛感”,显示着对社会一切丑恶和不公正现象的态度和立场,是起码良知的一道敏感的神经,是进行行动富有感情的前奏。  相似文献   

5.
中医情志疗法是根据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运用朴素的古代心理学思想和情志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进行治疗的方法。情志疗法在明清时代得到广泛应用,甚至一些文学作品都有反映,如吴敬梓《儒林外史》中记述的“范进中举”:范进因过喜而连说“我中了”,呈癫状,其岳父胡屠夫打他一记嘴巴而治之,就是运用“恐胜喜”原则的例子。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社会要求我们加强对富有自己特色的中医情志相胜心理疗法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云鹏 《台声》2003,(3):38-40
是一个秋日下午的清凉天,我欣得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之子、曾任甘肃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的张枭先生应诺,在他的客厅,听取他印象中的父亲。张枭先生口中的父亲,除了一身古典式的、与众不同的艺术家气质,更多的是充满情趣和理趣的生活轶事。张枭说,幼时,父亲已成名,卖画收入应不菲,家中生活却过得非常一般,仅是饱肚而已。“记得小时,我就没穿过什么好衣服。”张枭笑说。张枭还透露:弟兄们告诉他:跟父亲住一起累得很,盖因大千先生太多“兴来之笔”,令家人忙活不息。张枭先生由此谈到富有又相对清贫的父亲;谈到父亲“爱尚与人异”…  相似文献   

7.
生活的重复     
一位同事抱怨说:“咱们这工作可真是太单调了,三年送一届学生。一轮一轮地重复,教材熟得都倒背如流了。以后的日子,我就得三年三年地重复着过,想想都觉得没意思。”听完她的话,一位明年就要退休的老同事说:“我教了一辈子书,从来没有觉得单调。每一届的学生都不一样,教学过程也是丰富多变的。即使是重复曾经的教材,整个过程却完全不一样,感受也完全不一样。这是一种生动的重复,你因为熟悉才有底气,还能在此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不曾想过有一天会到居民区工作,我更不曾想过会和比我爸妈年纪还要大的阿姨妈妈成为共同坚守基层的同事……”在去年11月闸北区首批“班长工程”选派干部座谈会上,临汾社区居民区书记金涛的这一席话道出了不少“班长”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9.
秘书长可喻为一个信息系统的“终瑞”,既接收“中控”的指令,又可建立若干“子系统”。所以,人们又比喻秘书长是“将尾兵头”,发挥的是桥梁的作用。如何发挥“桥梁”作用,我的体会就是要学会由“繁”变“简”的工作方法和“不厌其烦”的工作态度,做一个富有创意的执行者、一个淡泊名利的工作者、一个不断磨砺人生的进取者。  相似文献   

10.
重温毛主席的“过三关”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章师明建国初期,我们农工党召开五干会议时,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会议代表。会上毛主席提出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过好“三关”,即战争关、土改关、社会主义关。毛主席过“三关”的讲话使我深受教育,当时还有人告诫我在过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吴孟樵 《台声》2013,(3):49-49
“我想,我应该勾起了很多人埋藏已久的美好回忆,他们都发现,他们曾经美好过、幸福过。简单地说,我把大家弄哭了,而且哭得很甜。”  相似文献   

12.
他说过:“做任何企业都不能忘了关注弱势群体。”他说过:“企业做大了也不能忘记带动农民致富。”他还说过:“我是一名人大代表,我有义务在人民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于是,他在自己的计算机产业园里聘用了多名残疾人和下岗职工,为弱势群体提供良好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赵洪祝 《今日浙江》2012,(12):22-26
最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根据中央“三步走”战略部署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要求,适应浙江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顺应浙江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确立了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共和国颂     
岩石是坚定的,我赞美岩石;共和国更是坚定的,我更赞美共和国! 我曾参观过天涯海角,这里海水湛蓝,天海一色,海滨奇石耸立,正所谓“海角尚非尖,天涯更有天”。我曾仰视过那两块巨石,一块上刻着“天涯”,一块上刻着“海角”。它们巍巍乎指向青天,浩浩乎面向大海,仿佛神奇巨人,镇守在共和国的南疆边陲,真是举目望南天,一柱定乾坤。  相似文献   

15.
在“峥嵘岁月——爱国民主运动在省福中”一书中,我写过两篇有关三牧革命友谊的回忆文章,其一是“友谊的火花——我与郑光鼎”,其二是“缘分——我与刘树勋”,第三篇的内容则是“我与游德馨的革命情缘”,以此纪念共和国成立60周年,福州解放60周年。  相似文献   

16.
“二次分配”求解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月谈》2005,(7):9-11
“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是当前百姓关注的热点之一。据调查,2004年全国最富有的10%的家庭与最贫穷的10%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超过8倍。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特定收入群体手中。与中低收入者形成巨大的“分配落差”。这种收入分配结构的深刻变化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     
范立 “妈妈——”儿子一回家就高喊道,“想不到今天老师终于读我的作文啦!” 母亲舒心地回答:“我早就说过,对自己要有信心!”  相似文献   

18.
学在北戴河     
董尚华 《世纪行》2006,(7):36-36
参加全国政协第50期干部培训班,在北戴河全国政协培训中心15天的学习生活,留给我难以磨灭的记忆和历久弥新的感动…… 二十多年来,我曾在五、六个部门或单位工作过,也参加过不少的学习培训。但这次学习,收获最大、感受最深,可以说,是我工作岗位的“磨刀石”和人生旅途的“加油站”。  相似文献   

19.
鲍锋 《今日海南》2013,(2):22-22
我曾经对朋友说过,一般的交通工具我都坐过,但还有两个空白:一个是磁悬浮列车,一个是邮轮。2012年底,两个空白被我成功“干掉”一个:从三亚坐宝瓶星号邮轮去香港过新年!  相似文献   

20.
北坡  陈和 《人事管理》2001,(3):24-25
今天你过得震撼吗?我时常会问别人,同时也会问自己。通常别人回答我的是“什么?什么”和一脸莫名其妙,而我的回答是“超级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