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钫     
张钫张钫(1886—1966),字伯英,新安县人。父历任陕西省州、乾州通判,7岁入私塾,17岁随母赴陕西乾州父亲任所续读。清光绪三十年(1905)入陕西陆军小学学习,两年后毕业,由陕西省选送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习他科。其间加入中国同盟会,秘密从事反清...  相似文献   

2.
由农工党云南省委会、民革云南省委、九三学社云南省委联合摄制的5集电视纪录片《百年讲武——云南陆军讲武堂建校百年纪念》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全方位地展现了被誉为“将帅摇篮”、“革命熔炉”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展现了从云南陆军讲武堂走出的朱德、叶剑英等新中国开国元勋的风采,为我们讲述了唐生智、周保中、龙云、卢汉等将帅的故事,披露了一些国际军政名人在讲武堂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澳门烟云     
四、革命烽火澳门虽然被葡国强行占领了,但热爱祖国的中国人民在这块土地L从来也没有停止过争取早日回归祖国的斗争。1892年,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首先来到澳门,在草堆街48号开办了中西药局,他一面为民治病,一面与革命志士在民众中开展了秘密传播革命思想的活动。次年7月,孙先生在澳门首创《镜湖丛报》周刊,宣传革命思想,推动澳门地区的革命运动。在孙先生等革命党人的直接领导下,澳门成立了革命的秘密机关,古桂芬、冯秋雪、区韶风、何国材等一大批革命志士参加同盟会,开展了积极的革命斗争活动。武昌辛亥起义打…  相似文献   

4.
1963年4月12日上午,在四川省岳池县城北沙井湾的一座坟前,肃立着一位身高骨大的枯瘦老人,他久久地凝视着刻有“柏被浓先生之墓”的石碑,边擦眼泪边小声地念叨:“大哥,我们全家今天来向你告别,这一走可能就再也不能来看你了……” 这位老人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旅居岳池的韩山岛先生,在即将回国的时候,他忘不了在中国生活40多年的艰难岁月,忘不了待他恩重如山的兄长。 韩山岛,1900年生,朝鲜咸镜道青北郡新上里人。1922年到中国接受朝鲜驻上海临时政府总统许在必指派,进洛阳陆军学校学习,毕业后在直系军阀…  相似文献   

5.
过去这一百年,是我国人民进行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时代。朱德同志几乎经历了这个伟大时代的全过程,成为光照千秋的人民领袖之一。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朱德同志1886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佃农的家庭。1909年,他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的时候,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了寻找革命真理,1922年他毅然抛弃官职,奔赴德国,在柏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他从苏联回国后,按照党的指示从事革命的军事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参与领导南昌起义。1928年1月,他们在地方党组织配合下,胜利地发动了湖南起义,把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在农村进行建立革命政权的尝试。4月,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11,(5):17-17
郑律成,著名作曲家。1914年出生在朝鲜全罗南道光州杨林町一个贫苦家庭。原名郑富恩,后因酷爱音乐,改名律成。他的父亲是个爱国者,他的3个哥哥先后为朝鲜和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1933年春,郑律成和一批朝鲜爱国青年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6,(22)
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毕士悌随中央军委直属干部团一起行动。此后,他历经惨烈的湘江阻击战、二克遵义等战斗,曾1天强行军120华里夺占娄山关,确保了中共中央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80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中至少有30名朝鲜籍干部和战士,有很多十分年轻的红军将领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为长征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毕士悌就是其中杰出代表之一,同时他也是红军长征中牺牲的唯一外籍将领。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  相似文献   

8.
风云讲武堂     
于晨 《创造》2011,(10):50-51
云南陆军讲武堂不仅是培育新式军事人才的摇篮,也是云南反清革命的基地。至辛亥革命时,讲武堂为云南新军输送中下级军官600余名,很多人都成为革命者或积极倾向革命。昆明重九起义中,曾在讲武堂任职的教官和新军中讲武堂毕业生是重要骨干。  相似文献   

9.
<正>1921年8月初,根据嘉兴人王会悟的提议,毛泽东、董必武等十多位同志秘密从上海来到嘉兴,党的"一大"随后在南湖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红船,见证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相似文献   

10.
晚清新建陆军与自强军产生于清王朝抵御外侮、维护封建统治需要的共同背景,发展过程中在诸多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但二者却结局迥异。新建陆军最终孕育演化成在近代中国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北洋军阀集团,而自强军虽然在1901年为袁世凯吞并,其对南方新军的影响却一直延续到以武昌新军官兵首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1.
朱新镛 《黄埔》2008,(2):39-42
邓演达(字择生)14岁就读广东陆军小学堂,同年加入同盟会,投身孙中山的革命事业。24岁时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经过军校学习和革命洗礼,邓演达成为训练有素的、新一代的革命职业军人,他服膺三民主义、以挽救国家民族危亡为毕生志愿。军校毕业后,邓演达任职粤军第一师,转战两广和福建,  相似文献   

12.
楚图南与民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图南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学者、书法家,云南省籍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历史人物,他还是曾在云南大学任教的著名教授。研究楚图南,对于我们研究民盟的历史、研究近现代云南历史和人物,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侧重于探讨楚图南与民盟的关系,尚望方家批评指正。 一、参加并领导民盟云南地方组织 1899年8月28日,楚图南出生于云南省文山县县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9年夏天,楚图南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史地系,兼修文学,1924年毕业。1926年,楚图南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初,根据党组织的安排,楚图南到上海参加文化教育界的抗日救亡活动,改名楚曾,任上海暨南大学史地系教授。1937年11月,日军侵占上海,楚图南回到昆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主任。在昆明,他积极投身抗日民主运动,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昆明分会会长。 1941年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民盟前身)在重庆秘密成立。10月,民盟公开了组织,结束了秘密状态。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4,(4):39-39
“有事法制”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6月,当时日本防卫厅秘密进行代号为“三矢计划”,其主要内容是没想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情况下,日本如何协助美国对中国、朝鲜采取军事行动等内容。“三矢计划”暴露后,遭到以当时日  相似文献   

14.
李燮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燮和是辛亥革命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首创黄汉会,先后加入过华兴会、兴复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并担任过上海起义军临时总司令、吴淞军政分府水陆军总司令、光复军总司令、援鄂联军总司令、光复军北伐总司令、长江水师总司令等要职。像他这样一生四次加入革命团...  相似文献   

15.
斯诺是"中美人民间的活桥梁"。自1928年来到上海,斯诺目睹了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从而理解并同情、支持了中国革命。他以客观、公正、诚实的品格,参与帮助了中国青年学生的"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他是第一个冒险进入红色苏区报道中国革命的西方记者,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采访并撰写"毛泽东传"的人,是第一个将"皖南事变"的真实情况公布于世的人,是第一个翻译鲁迅作品的  相似文献   

16.
《春秋》2017,(4)
正薛暮桥(1904—2005)江苏省无锡人,1926年投身铁路工人运动,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学习经济学、哲学、历史,为日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础。1931年后他开始从事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他的《中国革命问题》和《政治经济学》等著作,在革命者中广为流传。抗战时期,薛暮桥曾转战于沂蒙山区,  相似文献   

17.
张敏  杨雨文  徐波 《台声》2002,(10):32-33
与上海长谷建材公司吴琼副总经理虽是初次见面,但却一见如故。说来这也是缘分,我们与其兄吴琼恩教授原是交往多次的朋友,听说其弟在沪从事建材业,到了上海自然要见一面。这一见才知道,他原本从台湾世界新闻学院毕业,曾在台湾著名的《联合报》当过12年记者,如此说来我们还是新闻业老同行,彼此自然备感亲切,相见恨晚。吴琼先生今年40岁出头,身材魁梧,声音洪亮,脸上还总是漾着微笑。他告诉我们,他来到上海前后8年,并落户松江,已经是个“新上海人”了。我们不解他为什么舍弃在台湾干得颇为顺手的新闻本行,却来上海改行从事…  相似文献   

18.
峥嵘岁月在上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2·28”起义被镇压后,我为避开国民党的搜捕,于1947年4月下旬改名,躲在船底到了上海。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我在上海从事中共地下党活动,1949年迎接了解放。50年前的那一段历程,正值新中国诞生前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时期,是我人生道路上大转折的峰峰岁月。正当“2·28”起义被镇压,我们的台湾自由报社被封,社长王添灯被捕,我也到处躲藏时,同村小伙伴约我一起到上海,找他父亲李伟光。我想,正可借此在上海观察全国局势和前途,考虑自己的出路,便欣然同行。到了上海就住在李伟光医院里。上海高楼大厦林立、商店里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19.
陈干群 《传承》2003,(6):22-24
原中共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顾问乔晓光同志,于2003年6月10日溘然长逝。我们为失去这位德高望重、可亲可敬的好领导而悲痛,为失去这位敦厚的师长而惋惜。他克己奉公、廉洁正派的优秀品德和对老区的无限深情,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难忘难得的日子里相识1958年2月17日,由周恩来总理率领的有陈毅、张闻天、粟裕等领导人参加的中国访问朝鲜代表团,在平壤与朝鲜领导人谈判,在双方达成年内全部撤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协议后,来到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志愿军总部。当时我是志愿军总部炮兵指挥…  相似文献   

20.
解衡  余海宇 《人民公安》2005,(18):58-59
王范同志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任乡党支部书记,参加了红十四军暴动。暴动失败后,转至上海进行地下工作。后为叛徒出卖,被敌人逮捕关押。“七七事变”后,出狱去延安。此后,就长期从事党的公安保卫工作。我俩和王范同志是在延安共事的老战友。“共产党嫌疑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因叛徒出卖,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活动的王范被捕,被以“共产党嫌疑犯”的罪名,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在南京陆军监狱关押。监狱头目看到王范力气很大,能挑能担。又是“嫌疑犯”,故令他挑水担菜,当厨工,并给监房送饭。他便利用这个机会,传递消息,保护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