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洁 《理论视野》2004,(6):43-45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表示的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政治制度、政策,还包括试图建立社会主义的各种政党和运动,诸如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兴的社会主义运动、社会党国际、托派和第四国际等等。限于篇幅,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西方国家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俄罗斯共产党的状况、西欧和东欧的社会民主党状况,作简要的介绍。 一、发展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旋律 苏东剧变后,剩下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等5个社会主义国家。仅就其它4个国家而言,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不仅坚持住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已经探索出或正在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各国采取的具体道路和方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本来是在继承资本主义成就基础上建立的、克服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型社会制度。但是,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原先资本主义不太发达甚至很不发达而封建主义传统又转为深厚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理应着重清除封建主义影响,大力吸取资本主义精华;同时不能急于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长期以来犯的历史性错误,形成了高度集权、个人专权的社会主义模式,同时又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十几国,苏联模式推广到社会主义各国。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重复了苏联的历史性错误,因此不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而且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屡受挫折,甚至出现动乱。痛定思痛,沉痛的历史教训促使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总结,幡然醒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座里程碑 ,标志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执政党和国家治国的基本方略和目标 ,而且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一、要实现“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法治 ,作为一种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原则和方法 ,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早在 1978年 12月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4.
一议会制度作为国家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可否与社会主义国家所利用,过去较长时期内,我国理论界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议会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不承认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代表机关,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议会。随着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及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热潮是影响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强大力量。为了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必要了解、研究、借鉴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下面便对此略作介绍。 一、改革的历史背景 改革是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有了近70年的历史,并初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和吸引力。作为一种全新的国家形态,社会主义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联及其经验成为一种模式,在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被机械的搬用。这种僵硬、集权的管理体制的最大成就就是使这些国家迅速建立了国有经济的强大主导地位,但随着时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党在总结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 :“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 ,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这段话表明 ,只有实行法治 ,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相似文献   

7.
焦坤 《理论探讨》2004,4(2):5-8
实践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表述形式,包括实践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形态和现实———实践形态。前者侧重于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贡献;后者侧重于现实社会主义是怎样在实践社会主义过程中、创新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两次世界大战对社会革命、社会主义产生的决定性影响;国家资本主义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传统社会主义法治观是一种以国家优先于法律为核心理念的工具主义法治观。由它衍生出的国家本位良法观、国赋权利观、天赋权力观和国家至上观,共同构成了阻碍社会主义国家法治进步的观念障碍。重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基本思路,以法律优先于国家取代国家优先法律作为社会主义法治观的核心理念,把以人为本作为法治的最高目的价值,消解传统法治价值观的工具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所在今天人类正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世界历史过渡时代。从世界上诞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十月革命开始,迄今已过去七十多年。在此期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即现在的社会主义各国已有十几个。七十年前,社会主义国家占世界总面积的16%,人口的7. 8%。如今已分别占26. 2%、31. 9%.估计社会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量的40%以上,国民收入的1/3。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无疑是决定今日人类世界发展动向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政治发展目标,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经验和客观规律,进而解决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民主观念淡薄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重要问题.这是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民主政治,实行依法治国,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核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并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认真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讲话,坚持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意义重大。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新时期…  相似文献   

12.
赵诚 《瞭望》1989,(46)
现代化建设、改革、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几乎所有国家都在搞。但是,现代化建设、改革、对外开放有两种,一种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是社会主义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搞的当然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改革和对外开放。邓小平、陈云同志曾多次指出:讲四化不要忽略主词——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一些西方人士,将资产阶级的人权理论视为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棒和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武器。他们一面到处标榜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和人权,一面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国家不讲人权。一时间,视听混淆,真伪难辨。似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当然的自由国家和人权国家,而社会主义国家则是不自由、无人权的国家。这种理论的颠倒和事实的歪曲必须加以纠正,还其本来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国家关于党的作用、职能与活动方式的理论是与该国家关于社会主义的总体理论相统一的。在南斯拉夫,工人自治、社会主义自治是该国社会主义的总体理论,其他党的地位、职能与活动方式的理论都是从工人自治的理论出发的。南共六大基于工人自治的理论,认为党不应是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中,社会主义指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即社会形态,而不是一种国家形态。他们认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已经消亡,部分国家职能转变为社会职能。无产阶级革命专政国家是人类社会从有国家到无国家的过渡,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种国家类型。而现实情况是,在"过渡时期"以后,国家都没有"自行消亡",社会主义需要建立国家、国家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历史表明,社会主义国家不进行改革是不行的,不改革就可能葬送社会主义。但是,社会主义历史还表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是有很大风险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过程中被演变、被颠覆、被解体、被易帜的教训是大家都看到的。解决这样一个两难的矛盾,必须有一副清醒的头脑,保持清醒头脑的关键在于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是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奠定理论基础的科学著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问题上。一、社会主义要不要改革,这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必须明确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比较社会主义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根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比较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异同,并将这些国家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上  相似文献   

18.
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极大的腐蚀和破坏作用,它是西方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最好工具。因此,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必须旗帜鲜明地批判当代民主社会主义。一、当代民主社会主义的类型和特点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是由第二国际修正  相似文献   

19.
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伟大创造。中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制度的形成、比较优势和需要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理论需要研究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是有利于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务实有为的领导集体有序更替、有利于国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完善制度的短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世界上自称社会主义的国家有70多个,自称社会主义政党的党派为数更多,其中有些确是想寻找一条非资本主义道路或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有好多是主张对资本主义实行改良。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就是一个在社会主义口号下推行资本主义改革的最有代表性的流派。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宣称的一种社会主义。这类政党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在许多国家执政。社会党国际把和平问题和民主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提出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