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颖  建成  红剑 《检察风云》2007,(9):22-23
仲裁员,人称"不穿法袍的法官",法律赋予他们依法裁判、主持正义的权限.然而,有这么一位仲裁员,却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索贿受贿、侵吞仲裁费,在上家和下家间来回穿梭……  相似文献   

2.
我的城,我在     
你心目中的法官是什么样的?学识渊博,法律素养深厚,在威严的法庭中身穿法袍,主持正义,定分止争。那么,危急时刻,西安莲湖法院的法官又是什么样呢?1.法官助理孙楹朴高大帅气,戴着眼镜,斯斯文文。平时工作勤恳努力,认真好学。他是疫情初起的时候我们庭第一批下社区值守的法官。  相似文献   

3.
正于颖,一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前曾经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的副庭长,是一位秉持"主持正义、秉公办案"的工作理念,兢兢业业奋斗了30多年的老法官。2001年退休之后,这位昔日法台上的法官,变成了热心社会公益,身兼多重角色的大忙人:她是参与组织为家乡中小学生捐书的"于奶奶",她是在老年之友电脑班耐心辅导的"于老师",她还是在电台担任志愿者受到广大听众朋友欢迎的"于大姐"。她相信"奉献是一种快乐!"她说自己的付出是为了实践小时候父辈曾经的教诲:  相似文献   

4.
2009年3月,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在其辖区的牛山、鳌峙塘两个社区试点设立了"社区法官"制度,旨在快速高效化解社区矛盾纠纷,全力打造法治和谐社区.通过设立"社区法官",加强对年轻法官的锻炼,扩大其社会阅历,增强法官对社情民意的了解,也对社区干部群众进行法律宣传,不断提高社区群众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法官中立、居中裁判的审判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有人把法官形象地比喻成球场上的裁判,强调法官要像裁判那样保持绝对的中立,不偏不倚,如此才能做到公平、公正。这相对于过去审判长在开庭时带着感情审案,帮着一方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论辩的作法,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我认为,目前在审判界主张法官中立的同时似乎过多地强调了法官居中的一面,忽视了法官职能中主持正义的一面,似乎法官在法庭上“无为”或“无所作为”则是中立,如发现问题,主动查明则被斥为职权主义,有偏向一方当事人之嫌,从一个极端走向…  相似文献   

6.
混合法的制度设计:"法律"与"法官"的折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今人的分析方式对中国古代法律进行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法律兼有大陆法系的"制定法"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特征,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体系中,律的稳定性与权威性不容置疑,但律文的简明扼要又为法官在司法实践中的"造法"留有充分的空间.这种"制定"与"判例"并重的混合特征,使中国古代法律样式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法官在法律体系中的作用也举足轻重.法律与法官的折中正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社会混合法体系所具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法官嫖娼不是新闻,法官强奸小姐 也不是新闻,但法院以"被强奸的小姐和 法官曾有过多次肉体交易为由"进而为 法官开脱罪责不但是新闻,更是丑闻。 9月16日的《时代商报》报道了这 样一个案例: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人民 法院的法官肖某将曾在洗浴中心当过 小姐的范某在家中强奸后,凌源市人民 法院以肖某构成强奸罪判处肖某有期 徒刑5年。肖某上诉至朝阳市中级人民  相似文献   

8.
吴老汉送礼     
听人说,现如今不送礼是打不赢官司的。这不,吴老汉就为送礼伤透了脑筋。四筐葡萄终于送出去了,官司也如吴老汉所愿赢了。那受礼的法官莫非也是个见财眼开的主儿?不是。承办此案的苏法官只是为了不让老汉担心,才先接受了礼物,宣判结束后,他又将卖掉的葡萄钱交给了老汉。吴老汉笑了,他深深地向苏法官鞠了一躬。看完故事的我也笑了,我们也应该向这主持正义的廉洁法官鞠上一躬。  相似文献   

9.
英国法院的"信访"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红 《法律适用》2011,(3):110-113
2008年4月23日上午,笔者正坐在Ged法官旁边"陪"审,[1]一名中年男子陪着一位老太太向我们走来.Ged法官请他们坐下.老太太神情忧郁,流着泪.中年男子对Ged法官说,老太太80多岁,其儿子用她的房子作抵押向银行借款做生意,后因生意亏本无力还贷涉讼.老太太已收到强制迁出房屋的执行通知,面临着失去房屋无家可归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法官的职业道德是适应审判工作的实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是特定化而且升华了的社会道德。作为维护正义的力量、法律的守护者、实现者,做到"廉明"的是法官职业道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有关"调审分离"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彦  杨兵 《法律适用》2011,(4):74-78
一、一种"调审分离"尝试--法官助理庭前调解的实证调查 自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在法院的调解制度中,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调解机构或调解人,在一个案件中,法官既是调解者同时也是审判者.学者将这种程序结构称之为"调解型"审判方式.~[1]在这种模式之下,负责审理案件的法官进行调解,既是一种职责,又是一种任务.  相似文献   

12.
姚建龙 《法学杂志》2007,28(6):64-66
中国现行少年司法制度的"小刑事司法"结构设计,不允许少年法官的过渡"社会工作者化",但是少年法官吸收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而在公民社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基于"教育、感化、挽救"罪错少年的需要,少年法官从事"非审判事务"也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的一面.不过,中国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整合的方向应当是建立以专业性的社会工作为主体的少年观护体系,由专业性的社会工作者和完善的志愿者队伍,分担少年法官的非审判事务,为少年司法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的价值诉求提供专业性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3.
梦云 《检察风云》2007,(10):22-24
2006年春,有关"土霸王"周腊成和贪法官孟来贵的消息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在三晋大地上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14.
在裁判文书中附设"法官后语"是现今裁判文书改革中的一项新举措,但它在思想上、制度上、实践上存在很多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应该缓行。  相似文献   

15.
判决说理已实现繁简分流,但复杂刑事案件判决说理模式依然援用固定格式填充说理,经常出现有法无情、法官粗暴说理的现象,这种"行政式"的说理方式与裁判说理的开放性、建构性特征不符.于德水案判决书突破判决书的传统模式,法官以自己长期积累的审判经验,根据案件特点作出符合其价值判断和逻辑规律的订制式说理模式为传统说理难题指出了解困途径.可见,司法正义不仅是被平等地对待,更应被法官认真、充满人文情怀地平等对待.人文说理模式可以成为复杂案件裁判说理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你的贡献"是每位法学学者在探索法治进路中都有必要扪心自问的问题。显然法学学者的贡献并不在于逆程序正义而对当案的法官就该案进行"评头论足",因为这种程序不当的行为不是在创造与推进法治,相反,是通过传统的人际关系说来扼杀正义与创造社会不公。法治进路中,尽管时下法官素质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作为学者应给予法官应有的宽容、尊重与信任。  相似文献   

17.
7月25-26日,省法院政治部,研究 室,两法官协会、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在济 南联合召开了全省法院"现代司法理念与 审判方式改革"研讨暨表彰会。省法院党 组副书记、副院长丁义军,省法院党组成 员,政治部主任李勇,山东法官培训学院 党委书记张盛昌出席了会议,丁义军作了 重要讲话,全省各中级法院研究室主任和  相似文献   

18.
5月19日-23日,为进一步培育和增强全省法院 法官的现代司法理念,研究探讨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审 判工作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推动现代化法院建 设,同时为全国法院第十六届学术讨论会征集优秀论 文,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和省法院研究室共同举办了"现 代司法理念与审判方式改革高级研讨班"。研讨班特邀  相似文献   

19.
自从我国法院审判人员统一换装以来,尤其是见到中、高级法院法官开庭时身着代表正义的黑色法袍时,笔者就不禁联想到军事法院审判人员(一般称军事法官)的着装问题。首先要说明的是,到目前为止,军事法官开庭时仍然身着军装,配戴着带有强烈等级色彩的军衔肩章。对于这种没有引起任何质疑、似乎天经地义的现象,笔者从自身的军法行业出发,还是想说点什么。或许,军事法官穿什么本身并不值得讨论,但问题并非仅仅如此。法官制服不仅象征着法官的形象,而且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法治形象,不同的着装其实隐含着对法官职业的不同认识。贺卫方教授就曾将法官…  相似文献   

20.
自专业法官会议问世以来,这一制度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仪式化色彩,即重形式轻实质,重形象轻实效.简言之,过于注重制度运行的仪式性,而忽视了其精义.这种追求形式大于实质的现象,是忽略先有经验的表现,亦是对现状顾虑的缺失,是不符合我国司法实践与司法规律的.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于专业法官会议的运行机制,建议以"简化模式"为基础,并根据案情的严重、复杂程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保障专业法官会议真正落地,成为接地气的一种制度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